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小衔接过程中消除家长焦虑和困惑的对策分析

【作者】 史修芬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实验幼儿园)


【正文】摘 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此过程中,一些家长不同程度表现出焦虑和感到困惑,本文主要针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有效消除家长焦虑和困惑的路径和对策,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小学和幼儿园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管理等各方面的差异性都是显而易见的。幼小衔接对于幼儿走出幼儿园,平稳过度和承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多年的幼教实践来看,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但对于如何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尚存在一定的困惑,甚至表现出焦虑情绪。
  一、幼小衔接中家长困惑和焦虑的表现
  1.缺乏对幼小衔接的真正了解
  家长们对幼升小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知之甚少,这些疑惑和担心,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家长们想了解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方法上有哪些不同?幼儿园如何在去小学化的前提下做好衔接工作?二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家长们想知道幼儿园除了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会不会将拼音、识字、数学等贯穿于一日教学活动中老师会在哪方面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2.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受“鸡娃”现象耳濡目染的影响,一些家长无形中倍感压力心生焦虑,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升入小学后跟不上学习,会出现学习兴趣或信心丧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进入社会机构提前培优
  有些家长对公立幼儿园在识读听、写等教学理念方面与民办幼儿园的显著差异不理解,考虑给孩子转园或者到培训机构报个衔接班,进行小学一年级拼音识字、数学计算等衔接知识的辅导学习,以便让孩子更加顺利地步入小学。
  二、幼小衔接中家长产生困惑和焦虑的原因分析
  1.对相关政策和教育理念的不了解与不理解
  幼小衔接中,家长是重要参与者,然而很多家长不知道幼小衔接到底要准备哪些内容,即使有一点了解,也往往存在理解上的窄化。比如只注重知识性内容的准备,而忽视生活社会性等方面的准备。
  2.对教育落后的恐慌心理
  多项调查显示小学一年级入学时超过八成的孩子都已学过拼音算术或者识字写字等课程。少数家长急功近利,望子成龙心切,攀比心强,盲目追从小学化,造成“鸡娃风”一度盛行,明显超越孩子年龄认知特点,无形中增加了孩子压力,不利于幼儿成长发展。
  3.对幼小衔接“一头热”现象的担忧
  幼小衔接不能单靠幼儿园“承前”解决,小学的“启后”作用不可或缺。幼儿园教师努力扶上马送一程,小学教师应努力接一站。特别是当前强调零起点教学的情况下,小学更应加强大班幼儿入学适应方面的投入力度,给足“幼升小”的适应时间和空间,缓解家长的焦虑不安。
  4.受社会相关培训机构的忽悠与鼓动
  虽然公立幼儿园在避免幼儿园小学化方面一直做得相对较好,但是民办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化倾向明显,开设名目繁多的幼小衔接课程,“揠苗助长”式超前教授小学内容,甚至以此为噱头大肆宣传,吸引招生,谋取经济利益。由此进一步引发家长们的广泛焦虑,竞相购买其课程与服务,让本已经火热的鸡娃市场更显疯狂。
  三、幼小衔接中消除家长困惑和焦虑的对策
  幼小衔接中,要从根本上消除家长的焦虑和困惑,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等各相关方齐心协力共同治理。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
  1.向让家长宣传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性政策,强调要抓好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衔接,旗帜鲜明地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三令五申落实“双减”。特别是扩展了对幼小衔接的传统理解,强调幼儿园和小学要双向衔接,强化了小学衔接的主体意识。对于解决幼小衔接中的鸡娃现象,消除家长的焦虑心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幼儿园要着力有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帮助家长们了解政策,促进家长及时转变观念。
  2.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指导家长认识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缓慢量变形成质变的过程。家长要从身体心理两方面,科学分析孩子成长的规律,允许他们缓慢成长,指导帮助孩子增强适应生活和学习的能力,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感知幼小两阶段的不同。 
  (二)提高家长参与度,把握幼小衔接规律
  1.组织家长现场观摩幼儿园一日生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应定期和不定期邀请家长参与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亲子游戏、家长委员会、家长群等多种方式,分享好的育儿经验,交流科学的育儿方法,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实现家校联动,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组织家长带孩子一起体验小学课堂
  幼儿园应加强与小学的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家长带孩子共同体验小学半日活动,了解小学生活及教育教学,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根据孩子自身发展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3.丰富家长对小学生活的了解认识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们的思想交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一些家长交流会,鼓励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活动的教育教学活动,向家长传达新的教育理念和育儿观念,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的各项活动与生活,或者请已毕业的幼儿家长做经验分享,用实际案例消除年轻家长们的焦虑和困惑。
  (三)密切幼小联系,做好无缝对接
  1.幼小双方搭建平台携手共建
  小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园幼儿生活、学习特点,幼儿园老师也应向小学教师了解小学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与幼儿接触时尽量讨论其感兴趣的话题,消除入学时的陌生恐惧感。
  2.让幼儿走进校园感受小学生活
  组织大班幼儿参观附近小学,熟悉小学环境,和一年级哥哥姐姐一起体验小学课堂,萌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欲望。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工作是基础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良好的幼小衔接才能消除家长的心中疑虑,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