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初中英语主体性课堂
【作者】 韦玉珍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泥凼镇中学
摘 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己主动追求知识和探索生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笔者旨在探索初中英语主体性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供同仁借鉴。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必须关注丰富有效的情景创设、持续不断的教育激励、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组织严密的三度训练、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主体参与 课堂效率
一堂真正有效的课应该是学生主体参与积极,学生创造性充分调动的课。课堂是主战场,因为有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课堂上的有效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的真正有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心心相印,达到一种默契,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就是要使学生能做到“四个参与”即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感悟到: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扩大课堂教学效益,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丰富有效的情景创设
英语课堂的教学情景创设是指通过在课内设置各种真实或准真实的情景,即交际情况、时间、地点、交际者的身份,交际需要和目的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渲染特定情境氛围,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宛如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用英语表达感情的需要。所以,教师要从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话题让学生去讲,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情景中根据运用语言的需要进行对话,最能体现语言学习的交际性。
当然,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诱发理想行为,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本身,引发学生与教学互动,促成活力教学。教学情境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有效性原则——种情境的设置确实能够因发理想行为;适度性原则一一教学情境的设置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定,不可贪多、滥用。
二、持续不断的教育激励
关注课堂上的学生,既要重视他们的认知需求,更要重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行为需求,以每位学生获得新知识、产生新体验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持续不断的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热情、增强课堂活力的不竭动力。
1、目标激励,激发需要。给学生确定一个适当的切近的达成目标,这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热情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或称激励因素)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达成目标对学生的价值以及对该目标成功可能性的估计。达成目标对学生越有价值,实现的可能性越大,就越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课堂就越有活力。
2、评价激励,激发动机。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高尚目标的追求。尽管学生之间有差异,但任何学生都有一种希望被老师肯定的愿望。因此在英语课上笔者会全力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欲和尝试。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课堂活动都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真诚地称赞他们。
3、创新激励,激发思维。创造性思维能使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创造才有活力,课堂的活力来源于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培养学生敢于逾越常规,敢于大胆想象,敢言别人所未言,敢做别人所未做是教师应当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整合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是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多媒体教学集形、声、画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生动、丰富、活泼的课件去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四、组织严密的三度训练
英语教学在注重听、说、读、写的同时,必须要以训练为纽带,将教学内容与掌握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应注意三度,即:密度、广度和深度。
密度,就是充分利用每堂课的实施目标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怎样利用这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传投英语知识发展学生须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使用率和有效率,围绕一个教等。在教句型时,用替代法进行操练;教词汇时,使用拼读、造句等方式。一堂英语课能达到充分而适当的密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注意力集中,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广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学生活动面广,而是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面广。在平时每堂课中消灭“死角”。新投课的学生活动人数不少于90%,复习课和练习课98%。学生活动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好的学生要求高些,对学习差的学生要求低些,对不善于活动的学生尽量让他们多活动。教学内容做到,在保证中心的前提下,以旧带信,以新稳旧,新旧结合。
深度,就是课堂教学内容要有一定得难度,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难易程度方面,做到尽力而行,因材施教。在难易的比例方面,根据学生目前的智力能力和英语能力情况来看,掌握1:4,即一难四易。在深度的内容方面,专注教学内的关键语言点和一些重要词语。
五、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内容力求密切结合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生机,又能做到学以致用。
1、在教学内容和题材的选取上特别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兴趣,注重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结合。如介绍新朋友、借学习用品、祝贺生日、询问各自的兴趣爱好、商量周末去哪里玩等等,让学生非常清楚内容的使用者是谁,有什么内容、长谈话题是什么,因此能较好地掌握其内容。
2、课堂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操练由控制到减少控制,这些活动有“信息沟”、“分角色表演”、“猜谜”等等。以一个信息沟活动为例,该活动要求学生一个询问一个的出生年月和地点,询问他父母、兄弟姐妹的出生年月和地点,这种活动是学生在问自己进行的,而且这些活动一般是用事实的交谈,按实际情况问答,学生很自然地被吸引到活动中去,学得积极主轻松愉快。
总之,主体性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英语;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英语;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还将是我们改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