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经典古诗诵读对农村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作者】 肖卉丽 何冬梅 崔 平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桔园镇桔园小学)


【正文】摘 要:经典古诗词为历代所传颂,符合各时期的审美标准,仍然历久弥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题材。诵读经典古诗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和记忆能力。此外,在德育教育以及审美情趣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农村小学生,就经典古诗诵读的方法及教学实践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经典古诗;诵读教学;农村小学生;教学分析 
  有关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词一事,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但多数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通过诵读经典古诗词,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比如:以古鉴今,积极进取,家国情怀等等。
  一、经典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都要古诗词背诵要求,比如:小学低年级需要背诵50首(篇)。学习古诗词需要达到:最好能够诵读古诗,抄写古诗,吟唱古诗,画出古诗,表演古诗。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这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春夜喜雨》(杜甫)、《赠汪伦》(李白)、《咏鹅》(骆宾王)等等。 
  反复吟诵的过程就是古诗词不断“发酵”、“反刍”、“吸收”的过程。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对于他们的心智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农村小学生而言,通过反复诵读研磨,也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在古代,作者们的写作题材以乡村为主,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又绿江南岸”,“丰年留客足鸡豚”,“船头卧剥莲蓬”等等。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他们更有生活经验,能够将优美的文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和作者实现情感共鸣。
  二、经典古诗文诵读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分析 
  (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要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结合大量的阅读,就能积淀出丰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是一种习惯,有的人在咿呀学语时就喜欢翻看绘本,喜欢家长讲故事。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子女爱读书的好习惯。通常,在孩子目所能及的地方摆放几本绘本,带着孩子指读古诗词,能够让他们慢慢领悟文字之美。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是语言应用的较高境界。小学阶段,通过有效地诵读,能够有效调动“口”、“耳”、“眼”、“心”联合行动,多训练、多思考,学生的语感自然会慢慢提高。“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叶圣陶。可以说,机械识记虽然枯燥乏味,但经过多次重复诵读,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经典古诗词中有大量的“浓缩”语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其中的“敲”字使用是否得当,就让作者思考良久。时至今日“推敲”一词仍然被大家频繁使用。借助于古诗词诵读,学生们不仅能够享受音韵和谐之美,还能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对于身边的事物更是能够从不同视角去审视,多了一份美的感受。 
  (四)传递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路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爱国、爱家、孝悌文化的古诗词,比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相关内容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我国的古诗词传承几千年,彰显了炎黄子孙的聪慧,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从某种意义上讲,借助古诗词开展德育教育,远比背诵枯燥的词汇更有趣,记忆效果也更好一些。
  三、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有效方法 
  (一)为学生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气氛 
  “对周围环境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苏霍姆林斯基)。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不仅能让学生爱读书,还能读好书。“昔孟母,择邻处”就是最为经典的例子。考虑到农村“软硬件”问题,我们可以选择因地制宜的方法,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开展“每人风险一本书”的活动,丰富班级“阅读角”藏书量,还可以和其他班级交换阅读,从而达到快速“裂变”的效果。在学校显著位置张贴或书写《唐宋诗词》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传世经典。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一下手抄报(以文字为主),突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在班级内传递诵读,或者晨读选择5~10分钟,阅读古诗词,让校园的每个角落充斥着古诗词的韵味。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引领学生深刻感悟 
  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杜甫的古诗词时,多以欢快题材为主,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从小学古诗词选材来看,多以欢快愉悦为主,结合不同的时间节点,选择了很多“应景”的古诗词,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总之,在教室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语文教师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带领孩子们“穿越”到古代,从而激发经典古诗词的活力,教学也变得更为鲜活,从而发挥“课堂是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三)增加实践内容,汲取文化营养
  相比城市学生,农村的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机会较少。为此,语文教师可以举办想难关主题活动,比如说“课前诵读3分钟”。按照顺序,每位学生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诵读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还可在班级、年级、校内举办“古诗词演讲比赛”,可以诵读、可以演唱、可以表演,或者选择“古诗词接龙”的形式。通过上述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这是诵读古诗词的最高境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好“领路人”,为孩子们点燃“一盏灯”,让大家沉浸在书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