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高 楠

【机构】 (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信息时代的进步,为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微课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高中生物教育中教师机械化讲解生涩抽象知识的现状,直观地展示了中学生物学科的知识。显着的应用价值。微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高中学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微课实质上就是通过短视频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应用,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其学习知识提供便利。由于微课应用方式灵活,而且内容生动,能够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微课的应用方式,转变传统课堂模式,展开高质量教学。
  1、“微课”的概述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运用信息技术,以认知规律为基础,展现碎片化的学习过程、内容和学习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预案、设计、课件资源、素材、教学评价、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它们凭借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展现方式来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和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环境。所以,微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又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式。利用微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前展示给学生,再将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2、新课改下生物教学与高考衔接存在的问题
  2.1理论知识输出过多,学生兴趣不足
  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给学生输送丰富的理论知识,旨在让他们在应用时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然而,由于理论教学活动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教师输出的理论知识过多,导致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死记硬背,这更是降低了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热情,而且一旦理论知识大量堆积,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和理解,就会出现记忆断层、混淆知识的问题.
  2.2实验探究活动欠缺,学生能力不强
  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模块,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主要媒介.但是,完整的实验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操作和讲解,部分教师认为这样会耽误教学进度,干脆就将动手探究环节改成了理论讲解和指导活动,而且也很少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理论认知阶段,无法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感性认知,也无法通过探究去挖掘知识内涵,更是缺乏主动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意识,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发展.长此以往,生物教学工作很难与高考合理衔接,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也会不断降低.
  3、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导入环节运用微课,唤醒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知识的兴致
  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学科,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效。在导入环节合理地运用微课,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难度,激起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生物知识的欲望,让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不再具有抵触和反感情绪。为此,教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之中,还需要在导入环节尝试着开发和运用微课,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些导入微课内容,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不感兴趣的局面。
  3.2微课在生物核心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生物核心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基础,在核心概念讲解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辅助课堂实施。本文选择“有丝分裂”这部分教学内容,对于其核心概念的微课教学流程进行分析。梳理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利用微课学习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物质变化情况进行描述,明确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期间存在的异同之处,在观看微课后总结核心概念,培养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强化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认识细胞生命活动。
  3.3应用微课,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一般都是从头讲到尾,很少给予学生主动提问和回答的机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长此以往,大大降低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微课内容精炼且时间短,所以微课是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的优质学习方式,并且微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好课下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生物微课学习讨论组,经常在群组中给学生分享一些优质的微课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课程进行巩固和拓展学习,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还丰富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框架,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3.4应用微课,提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
  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能强化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解构能力。但是由于实验课操作性极强,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可以在生物实验课教学中应用微课来弥补这些不足,提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
  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之中,微课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感受,提高了学生生物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水准,同时为今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鉴于此,教师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之中,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应用微课,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在学科教学当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和英.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J].高考,2020(3):78.
  [2]秦碧野.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21(30):49.
  [3]强晓霞,张改相.扬微课之帆,探索奇妙的生物世界——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1(7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