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黄明勇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两河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体育课相对其他文化科目而言,更容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寓教于乐”的轻松课程。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初中体育课变得毫无生机可言。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有必要从“兴趣”二字入手,有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从教学实践来看,体育游戏“自带”兴趣特征,能有效改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体育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一、初中体育课的价值分析
“五育并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这样能够“各司其职”,发挥不同学科的教学价值。从初中体育课程来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锲而不舍的韧性。同时我们需要看清,相别其他学科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体育教育改革则缺乏相应的力度,各种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说,初中生因为青春期的到来,引发出各种不确定因素,价值文化课程深度加大,学生思想情绪也就容易出现一些偏颇。比较典型的问题是,个别学生心理上开始排斥重复性的体育教学,针对热身、跑圈等存有明显的抵触情绪。正因如此,我们提出了引入愉悦身心的体育游戏环节,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体育游戏与初中体育教学的关联性分析
提及“体育游戏”,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体育”和“游戏”两个部分。从而看出,体育游戏只是广义游戏范畴中的“一员”。因此,这种游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常不受人员、场地、器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体育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典型的“娱乐性”属性,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反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则强调某一技术动作的重复练习(熟能生巧)。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无疑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借助体育游戏,能够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天性,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其教学效果自不必说。
(二)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
初中生是心理、生理、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借助于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沟通,懂得如何开展合作,当然更能承受竞争所带来的压力,面对竞争获得的胜利也更为从容。比如说,在体育课当中,会涉及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部分学生由此产生焦虑、不安、抵触等不良情绪。如果增加体育游戏成分,就能很好地缓解这种情绪,借助娱乐性的活动,能够从学生的主观平衡难易程度。一旦心理上出现放松,恐惧感也就随之消失了,做动作时也就更为从容。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很多体育项目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集体分组活动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借助于团队荣誉感,形成一种“为团队奉献为荣”,“以拉后腿”为耻的意识。体育教师应该选择融合性高的集体游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条件,分组要尽量保持实力的均衡性。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分析
(一)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和明确的游戏内容
体育教学融入体育游戏环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体育游戏有的放矢。针对体育游戏,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比如:活动范围、运行机制、评判规则、奖惩标准、分组标准等等。同时,结合体育游戏内容选择相应的“角色”,制定相应的游戏方法,选择恰当的“道具”。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游戏比赛规则需要透明,并彰显出公平性。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游戏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保证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结合游戏特点制定相应的游戏方案
体育游戏需要和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特点融合起来,比如:针对体能教学设计追逐游戏内容,选择折返跑,接力跑等游戏方案。可以结合学生性别制定出不同类型的活动,保证游戏的公平性与均衡性。所有游戏活动应该有对应的技术性评价,避免出现“为了玩而玩”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体育教学有序开展。
(三)制定出科学的评判机制
科学的评判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学效果,保证体育游戏的公平性。学生们可以借助评判结果分析自己的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变化情况,以及本组整体运动水平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体育游戏类型及相关影响因素,需要借助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有关计时类的游戏,需要惩罚抢跑、绕跑、抢道等违规行为。针对计数类体育项目,需要设定合格标准、良好标准、优秀标准。针对获胜个人/队伍,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总结学生活动期间的整体表现。此外,针对那些能力不足,但永不言弃的学生;或者是比赛中舍己为人,不抛弃队友的行为,给予相应的鼓励。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与高尚的体育精神。
(四)借助体育游戏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增加体育游戏内容可以避免训练过于单调枯燥的弊端,比如: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可以增加“战地救援”、“支援前线”、“后勤补给”等游戏内容。同样是体能类训练,借助游戏活动就能变得饶有兴趣,既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开发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的重要性不再赘述。体育教学创新需要从趣味性入手,体育游戏让体育教学变得更具多样性、趣味性。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体育活动时,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团队意识、抗压能力,都会有显著的提升和改善。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教学方法
一、初中体育课的价值分析
“五育并举”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这样能够“各司其职”,发挥不同学科的教学价值。从初中体育课程来看,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锲而不舍的韧性。同时我们需要看清,相别其他学科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体育教育改革则缺乏相应的力度,各种弊端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说,初中生因为青春期的到来,引发出各种不确定因素,价值文化课程深度加大,学生思想情绪也就容易出现一些偏颇。比较典型的问题是,个别学生心理上开始排斥重复性的体育教学,针对热身、跑圈等存有明显的抵触情绪。正因如此,我们提出了引入愉悦身心的体育游戏环节,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体育游戏与初中体育教学的关联性分析
提及“体育游戏”,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体育”和“游戏”两个部分。从而看出,体育游戏只是广义游戏范畴中的“一员”。因此,这种游戏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通常不受人员、场地、器械、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体育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典型的“娱乐性”属性,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反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则强调某一技术动作的重复练习(熟能生巧)。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无疑成了枯燥的“代名词”。借助体育游戏,能够更好地释放学生的天性,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其教学效果自不必说。
(二)有利于学生心理成长
初中生是心理、生理、智力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借助于体育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沟通,懂得如何开展合作,当然更能承受竞争所带来的压力,面对竞争获得的胜利也更为从容。比如说,在体育课当中,会涉及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部分学生由此产生焦虑、不安、抵触等不良情绪。如果增加体育游戏成分,就能很好地缓解这种情绪,借助娱乐性的活动,能够从学生的主观平衡难易程度。一旦心理上出现放松,恐惧感也就随之消失了,做动作时也就更为从容。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很多体育项目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集体分组活动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借助于团队荣誉感,形成一种“为团队奉献为荣”,“以拉后腿”为耻的意识。体育教师应该选择融合性高的集体游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条件,分组要尽量保持实力的均衡性。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分析
(一)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和明确的游戏内容
体育教学融入体育游戏环节,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体育游戏有的放矢。针对体育游戏,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比如:活动范围、运行机制、评判规则、奖惩标准、分组标准等等。同时,结合体育游戏内容选择相应的“角色”,制定相应的游戏方法,选择恰当的“道具”。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游戏比赛规则需要透明,并彰显出公平性。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游戏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保证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结合游戏特点制定相应的游戏方案
体育游戏需要和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特点融合起来,比如:针对体能教学设计追逐游戏内容,选择折返跑,接力跑等游戏方案。可以结合学生性别制定出不同类型的活动,保证游戏的公平性与均衡性。所有游戏活动应该有对应的技术性评价,避免出现“为了玩而玩”的问题。教学时应该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体育教学有序开展。
(三)制定出科学的评判机制
科学的评判机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学效果,保证体育游戏的公平性。学生们可以借助评判结果分析自己的运动能力及身体素质变化情况,以及本组整体运动水平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体育游戏类型及相关影响因素,需要借助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有关计时类的游戏,需要惩罚抢跑、绕跑、抢道等违规行为。针对计数类体育项目,需要设定合格标准、良好标准、优秀标准。针对获胜个人/队伍,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总结学生活动期间的整体表现。此外,针对那些能力不足,但永不言弃的学生;或者是比赛中舍己为人,不抛弃队友的行为,给予相应的鼓励。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与高尚的体育精神。
(四)借助体育游戏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技能训练、体能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增加体育游戏内容可以避免训练过于单调枯燥的弊端,比如: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可以增加“战地救援”、“支援前线”、“后勤补给”等游戏内容。同样是体能类训练,借助游戏活动就能变得饶有兴趣,既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开发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的重要性不再赘述。体育教学创新需要从趣味性入手,体育游戏让体育教学变得更具多样性、趣味性。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加体育活动时,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团队意识、抗压能力,都会有显著的提升和改善。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