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群文阅读下的小说教学
【作者】 李 慧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以《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套中人》《促织》为例
新高考新教材模式下,更加注重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强化立德树人功能,这就对语文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阅读教学。部编教材每个单元的篇目都非常多,内容含量大,覆盖面广,因此我们以单元任务群为目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去解锁文本,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升阅读能力。
部编教材一共选取了五篇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内容的经典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套中人》《变形记》节选,任意一篇都可进行挖掘式教学,多角度多层次解读。若以传统单篇教学模式,课时量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容易引起阅读倦怠。因此,采用群文阅读的模式,化繁就简,从总体上谋划,每篇各有侧重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寻求阅读的乐趣。群文阅读的“群文”是相对“单篇”而言的,但“群文”的“群”却并非“单篇”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结构化的阅读,是运用结构化原理对多文本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解结构。所谓结构化,是指以某一个意义点为核心,将事物的各部分联系在一起,进行组合聚合的方式。在群文阅读中,群文的议题是意义点的核心,围绕议题聚合在一起的文本,都必须在议题的属性之内,并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议题,形成理解议题的一个有层次性、程序性的认知体系。本着这一宗旨,我对《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套中人》四篇小说进行群文比较阅读,围绕主题展开设计了如下问题:
1、这四篇小说的主人公在人物形象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2、他们悲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这些小说的主题有何异同?
我们以这些问题为基本点将四篇小说聚合起来,让学生有整体观。基于对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情节梳理的前置学习的基础上,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设计如下表格:
首先,从上图的表格中我们发现这些人物的共性,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典型的性格特点是勤劳善良,安分守己,能够过上平凡普通的安稳生活就是最大的梦想,当生活遭遇意外变故的时候,都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可是现实却剥夺了他们生活的权利,迫使他们走向绝路。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都把笔触放在这些底层民众上?从人物性格相似性中挖掘背后深层次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主题。让学生明确这个社会让善良的人受贫穷受压迫,没有活路,而作恶人却享富贵又寿延,横行恣肆。通过鲜明地对比,更能彰显出社会制度黑暗,进一步深化主题,引发深思。其次,人物的性格,命运离不开环境的塑造。从人物性格的相似性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环境的相似性,祥林嫂,林教头,成名一家,别里科夫生都生活在专制统治下,思想上都受到禁锢和荼毒。鲁镇是一个封建落后闭塞的地方:有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思想。这些思想毒害着当地的百姓,让人们变得麻木不仁,愚昧无知,没有同情心,鲁镇的民众一方面是这些思想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又向更弱者施暴;林教头生活在高太尉的欺压诬陷之下,即便是惨遭陷害,刺配沧州,家破人亡,依然抱有对统治者的忠贞和顺从;成名一家生活在封建苛捐杂税,封建官僚制度的重压之下,孩子因此致死,只能寄希望于神灵;别里科夫生活在沙俄的专制统治之下,沙皇政权不允许有任何反对言论,对人们思想和行动进行严苛地控制。正是在这种专制环境的浸染下,形成了相似性格特点,成了环境的牺牲品,造成了人生的悲剧。
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曾说:“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之间的链接、群聚与组合,以文本的内在联动推动阅读中的思考与发现,以达成提供多元视角,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多元认知。”我们就是要从联动的文本中找出共性及差异,形成多元认知。针对悲剧产生的原因又设计了以下表格进行比较阅读: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悲剧是自身性格和时代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生活于时代之中,无可避免会打上时代的烙印。面对不幸的命运,他们也都进行了抗争,通过多文本之间的链接、群聚与组合,思考后发现他们的抗争也具有相似性,祥林嫂捐门槛是洗脱自己身上的罪孽,仍然想要获得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鲁镇人们的接纳和认同;林冲是无路可走,杀了陆虞候,抗争的对象仅仅是陷害自己的仇敌,结束的只是个人的恩怨和不幸,而不是和整个黑暗的社会环境斗争;《促织》更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成名受到了奖赏,从而对其进行讽刺;别里科夫想要和华连卡结婚,一方面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想对自身生活做出改变,但何尝不是附和大众标准,不逾矩的一种表现,小镇埋葬了别里科夫,人们在葬礼上满心欢喜,可是小镇依然和过去一样。更进一步加深了主题的悲剧性。
人物形象和悲剧性的探讨,最终都是指向小说的主题,通过群文阅读,还要让学生产生超越文本本身的认知,让我们看到不同时代的作者对于专制制度的批判,也看到不同作者的认识的局限性。这些小说都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抨击和批判,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残害。在这同一主题之下,又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祝福》侧重是对封建礼教,宗法制度的批判,更加彰显楚封建思想对普通民众精神上的毒害,让每个人都成了杀害祥林嫂的帮凶,而祥林嫂抗争的失败,告诉我们封建思想的强大,以及根深蒂固,从而加深我们对其的认识;《林教头风雪山庙》主要是官逼民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强烈地抨击;《促织》是对封建苛捐杂税,百姓苦不堪言进行了生动地刻画,在官府逼迫之下,成子自杀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套中人》是对沙俄专制统治对人民思想钳制的揭示,还寄托了作者对别里科夫式的小人物的同情。在这四篇文章里只有《促织》采用喜剧式大团圆式的结尾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群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比较、整合、链接的能力非常有效。围绕议题能够给学生更多讨论的空间,在师生共享智慧中逐步建构文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