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与策略

【作者】 梁 媛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8中学)


【正文】摘 要:微课教学以短小精悍、趣味性和可视化的特点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教学,利用微课的声形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创初中生物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微课;初中生物;运用;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产生的微课教学以短小精悍、趣味性和可视化的特点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基于教材内容实际和学生既有认知特点开展微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点个人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微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微课作为一种数字教学资源,集视频、图像、声音等于一体,可以把无声的知识转化为有声的知识、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知识、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达到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这样的教学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应用微课教学,利用微课的声形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创初中生物教学的新局面。例如,讲“开花和结果”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对开花、结果这两种自然生物现象很熟悉,但是对开花到结果的过程却了解甚少,不清楚植物如何结出果实。同时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花谢后会结出果实的现象,所以对该过程缺乏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偏低。对此,笔者从互联网上搜索到了从开花到花谢、再到结果的视频动画,把该视频动画配以恰当的教学语言,二次加工后录制成微课视频,在课上播放微课视频给学生,把开花、花谢到结果的动态过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探索、求知、钻研,进而掌握该知识点。
  2.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初中生物学科中的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微观,学生肉眼看不到摸不着,靠想象很难理解准确。尤其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抽象知识、复杂知识、微观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把抽象知识转变为形象知识,把复杂知识转变为简单知识,把微观知识放大后转变为宏观知识,使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突破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微课的形式,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也降低学生理解难点的困难程度。教师适当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生物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授“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科书上展示了两张生活在不同环境的桦尺蠖。教科书上的图片不能让学生更好的结合书上例子去理解知识点,教师通过放桦尺蠖进化的视频,开始桦尺蠖生活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桦尺蠖成虫大多数是浅色;100年后,工厂林立,烟雾弥漫,树皮被熏成黑褐色,桦尺蠖成虫大多数是深色。微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视频的播放,学生能直观明白,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3.打破课时束缚,整合教科书内容。初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性与系统性,但是各个结构和系统内的知识前后跨度较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清楚课程内容,并且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对此,教师讲解知识时,可以利用微课把相关的课程内容也引入课堂,整合教科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是八年级上的课程内容,但与爬行动物相关的生殖与发育内容却是八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的跨度较大,以致学生在学习“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时,无法理解为什么爬行类动物是陆生脊椎动物,而两栖动物却不能离开水环境。对此,笔者讲这一课时,利用微课把课程涉及的两栖动物生殖与发育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两栖动物的生长过程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阶段,其生殖与幼体都不能离开水环境,从而加强学生对两栖动物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两栖动物知识体系。从而给学生树立动物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观念,为八年级下册生物的进化和动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4.减轻教师教学压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微课视频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视频作为一堂课的开场,介绍这节课主要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可以当一个知识点不好通过口述来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放动画或者视频,更好的讲解这个知识点还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结尾,总结这节生物课所学习的内容。教师采用微课的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大幅度的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在放视频或者音频的时候,教师可以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出适当的教学调整。微课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教学步骤和写黑板的时间,课堂的时间是宝贵的就更应该合理利用,让学生学习和记忆更多知识点。例如,教师在教授“生物进化的历程”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这一节课的伦理知识很多,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话,教师要依次时间顺序教授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这节课会非常枯燥,会花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容易走神。教师采用微课的形式,播放一个介绍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的视频,学生可以轻易从视频中归纳从知识点,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而且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了解除了教科书上以外的知识。这个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还培养了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
  二、微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向。初中生物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融入生命观念,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基于具体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在课前挖掘完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引领教学方向对生物的有效教学有积极作用。比如,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由于本部分知识中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等相关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对未知事物有一定好奇心,但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及作用,为后续人体的消化吸收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可以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说出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并尝试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并关注食物中营养物质与健康的关系。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目标录制微课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微课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阵地,生物学科知识包含多个层面的内容,教师针对每一知识点制作微课教学,在教学中基于信息技术载体,将微课教学贯穿于每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整体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是新课改精神的充分体现,更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概念、实验和解题练习等各个层面展开微课教学,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以概念教学为例,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认识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对生命现象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解释,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剖析概念内涵并能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如“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这个概念要求学生能了解绿色开花植物成长包含的阶段,还需要学生了解种子萌发过程及所需条件。教师通过借助视频剪辑将漫长的植物生理动态过程浓缩制作成微视频,在短小精湛的视频载体中将知识完整呈现出来,在直观、形象的具象教学中首先抽象生物概念的直观化,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也极大地提升了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3.微课教学反思,积极改进完善。教学评价与反思贯穿于微课应用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反思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还要在课堂实施结束后对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围绕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检测以验证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自我反思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应用微课教学的失败教训与成果经验,在不断提高实际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能力的同时调整策略。比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涉及的实验众多,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教师不可能每个实验都能面面俱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探究,并制作成微视频发送给同行教师。其他同行教师在观看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评价。又如,在生物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课上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可以设计教学评价表发放给学生填写,评价微课教学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满意,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等,在具体的点评中学生不仅在脑海中回顾了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重新梳理了知识点的动态形成过程,教师还能从中得出教学经验,在教学策略调整中促进下一次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微课的本质是一种数字教学资源,它可以把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图像等信息引入课堂,也可以把抽象、复杂、微观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简单、宏观的具体知识,有助于丰富课堂资源,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应用微课辅助初中生物教学,借助微课教学优势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爱萍.“谈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2]欧阳芬.“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
  [3]苏喜俊.“初中生物学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