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效课堂下的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刘字先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发轮镇配龙学校)


【正文】摘 要: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生需要不断积累字词,并学会重新“排列”、“组合”,才能出口成章,才能写出漂亮的句子和文章。因此,字词学习至关重要。新课标也对初中生如何正确理解运用文字有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初中阶段,学习字词可以结合语境完成,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借助语言环境去体味推敲字词和句子。本文以字词教学为切入点,就如何开展高效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汉语词汇;高效课堂
  一、结合每个单元,确定每篇文章字词教学内容
  从大的范围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能够概括性地梳理出7~9年级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然后细化到每册、每个单元和每篇课文。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立足于每个单元,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比如:在说明文单元中,学生应该掌握说明文的样本以及范例。通过学习和对比几篇文章,要领悟到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谨”这一典型特征。有关此类文章的用词也非常简练,没有很强的修饰性。
  二、筛选教学内容,以教学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不夸张的说,从小学阶段开始,字词教学都未能充分考虑学情问题。到了初中阶段,基本上在齐读两遍文章后,对生字词进行简单讲解就大功告成了,整体教学效果缺乏深度,以《中国石拱桥》一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句子中的“匀称”、“配合”使用的比较巧妙,前者一般形容人的身材,后者多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顺畅合作。一般教师对此类字词的教学方法就是“标记拼音”,判断是否是多音字,或者还有什么其他寓意。但这两个词放到文中,体现了桥身形态传递出来的美感,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将上述意思传递给学生,然后在认真阅读课文,就能体会出作者的用意。
  此外,在《说“屏”》一文中,诸如“令人销魂”、“齐声称道”、“闲倚画屏”都从不同角度对“屏”进行阐述。但此文同样属于说明文,全文上下融入众多文化元素,借助这些有意思的字词,感觉到儒雅之气,少了几分说明文的刻板之意。
  三、借助教材和生活经验,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现象是不断重复出现的事情,在人们日常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语言现象,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现象,并学会归纳总结这种规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积累更多语言知识,从根本上讲,这是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
  就生活实践来说,很多口语化的词学生不会写,或者容易混淆。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件“憾事”,比如:蒯(kuǎi)在我国某些方言中用的比较频繁(蒯痒痒),再比如:捋一捋(lǚ),和(huó)面、扥一扥(dèn),都是人们常用的字词,认识这些字词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再比如,在很多古诗词中包含着这样的语言现象,比如:“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横”字,在不同的语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水是眼波横”、“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才华横溢”、“污水横流”。“横”字的本意是指“门闩”,用于挡门之用。在不同的句子和语言环境中又有不同的义项,比如:横竖、任意、迂曲、不定向、多向。“横”字在“野渡无人舟自横”中,表现了一种动态景象,小舟在一个渡口内漂来漂去,是一种不定向的自由漂动。此处的“横”凸显了小舟的外部形态,并准确地表达出诗意。
  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学生要考虑到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将其为我所用。借助这些只言片语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我们说,感悟具有随意性是一种主观想象,而语言则是一种有规律的客观表现形式。借助于不断地重复,学生们就能够积累出相应的语言现象。
  语言随处可见,学生们要学会聆听,学会搜集和归纳,比如:“非常”一词和其他词汇“联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非常了得”、“非常时期”、“非常男女”,可以说,“非常”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还演变出“非同寻常”的含义。这种变化也是语言不断发展的结果,一些字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还有一些成为人们“追捧”的热词,比如“囧”字、“驴友”、“拼客”等等。从学习和使用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将突出字词的实用价值,将流行性放到次要位置。要时刻引导学生尝试使用鲜活的词汇,不断丰富初中生的词汇储备量,在学习中摸索语言规律。
  四、融会贯通,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汇结合起来
  语言具有流行性,同时也兼具稳固性和继承性的特征。汉字经过多年演变,词义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并不是彻底的割裂,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词汇的意义和变化特点,这个学习过程能提升自我语感,并逐渐形成相应的语言系统,比如说:“丢”字与“失”字意义非常接近,从字面意思看,“丢”具有主观意愿,而“失”具有客观含义。但在应用中也有很大的差异,“丢掉”、“丢弃”更强调“丢失”,但在“丢脸”、“丢人”中,这层意思就相对淡化了,或者“失”慢慢取代了“丢”的功用,比如:“失散”、“失血”、“挂失”等等。同样是“失”字,在古义中又有放纵的含义,沿用到现在仍时有出现,比如“失声痛哭”中的“失”。只有通古博今,掌握更多古代汉语词汇,学习更多现代汉语字词,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比如:“汝之不惠,甚矣”中的“汝”字,在古代应用较多“三岁贯汝”、“汝等”、“汝辈”等,但在现代汉语中却很少单独使用。在“汝之不惠,甚矣”中,“甚”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甚”字的字义相差不大。另外,古汉语中很多语气词“矣”、“焉”、“何”、“夫”等等,有的字仍然保留原有义项,但很多已经鲜有使用。
  总结
  综上所述,字词教学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情特点,培养学生好学和乐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