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视域下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分析
【作者】 梁寒梅
【机构】
【正文】 摘 要:微课并非热词,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应用较少,或者说应用效果不明显。之所以提及微课,主要考量到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由于用时少,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符。因此说,微课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此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大家斧正。
关键词:微课;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背景下,尤其是“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各学科教师关注的焦点性问题。从目前看,微课在城市小学范围内得到普及性的应用。但从农村来看,微课教学存在两个弊端,其一,使用率不高,即便设备齐备,也未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其二,授课效果一般,部分教师从网络上直接“copy”过来,与教学环境脱节,未能获得预料中的效果。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虽然设备齐全,但教学方式相对刻板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城乡差别,在教育领域也存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差异。经过多年的政策性倾斜后,农村小学硬件并不比城里差。如果说教师水平,这个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加之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头脑灵活的家长也都移居城市里了。反过来讲,农村教师创新能力差,或者说无法充分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填鸭式”或者说“满堂灌”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例如,教师在提问中喜欢使用这些定式“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其他问题吗?”。在这种氛围中,整节课都会变得索然无味,既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无法有效突出教学难点,整节课变得支离破碎。
(二)教师综合素养较差,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人才流动来看,一二线城市肯定是高材生角着的重点地区。在农村中小学中,仍有一些非师范类教师战斗在一线队伍。受到个人综合素养影响,一些教师针对某些知识点只能是一遍遍地重复讲解。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倍感无聊。同时,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更喜欢新奇的事物,如果能够引入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能改变这种压抑的课堂氛围。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因循守旧,无法进行有效的变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即: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小学生心口不一地在听课。
(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恰当的教学情境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比如说,应用题中涉及大型商场、室内滑冰场、奥运赛场等内容时,小学生就会目瞪口呆,无法直观地理解上述场景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有关红绿灯路口相关的计算题,也会让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由于脱离了农村生活环境,造成心理隔阂,进而无法认真分析题意,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缺乏层次性
我们一直在说“因材施教”,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难实现这一理念。就农村学生而言,整体水平相对较差,并且同一班级内还有明显差距。由此造成教学难度过大,加之多数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论是针对性教学,还是分层次教学也鲜有出现。一些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加之较为胆怯,不敢在课下请教老师,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下降。
二、借助微课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发挥多媒体设备优势,调节课堂氛围
微课虽“微”但内容包罗万象,并且课程内容具有非常强的“随机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教学难点和重点,选择一些知识点。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于授课,可以用于复习,可以用于拓展,可以用于测试。所选择的素材也具有极强的可变性,比如说:在冬奥会期间,小学数学应用题可以奥运赛事项目为内容,借助于图片、视频、文字,阐述某项运动的规则,技术动作,相关数据,评判标准。这样能让小学生“近距离”了解冬奥会相关知识,同时还能基于冬奥会这一平台,推出动脑的数学应用题内容。由于教学方式新颖,能够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氛围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借助于微课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情境的作用不言而喻,微课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图形的对称轴》一课时,我们可以随便找出一个动画片的桥段,比如说:《乌鸦喝水》中,有哪些对称图形存在呢?通过观察,小学生能快速指出来“瓶子”、“乌鸦”。再比如《小猫钓鱼》中,可以找出来的对称图形包括“小猫”、“蝴蝶”、“水桶”等等。通过这种微课,小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其中,变成学习的主宰者。
(三)丰富教学方式,创造快乐数学课堂
借助于微课,能够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针对南方的学生而言,北方的冬雪冰封的原野,广袤无垠的草原,或者一望无际的大海,都可以作为微课的背景。此外,当引入微课教学内容后,小学生也会主动寻找一些网络资源,慢慢尝试如何“截屏”,如何“编辑”,如何做“PPT”,甚至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舞台——“今天我来当老师”,让小学生掌握一些微课制作技巧,以及讲课过程中如何与微课内容衔接起来。
老师在讲解《图形的平移》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讲一些例子,“一列运动的火车”、“天空中飞过去的飞机”、“服务员拿来的餐具”等等。此时,借助多媒体,将若干个不同角度的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那么一帧帧图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动画片,如果配上音乐,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课堂氛围变得异常轻松,数学知识也不再枯燥乏味。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还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或者层次性的教学。
总结
总之,微课的出现有助于教学创新。小学生专注能力较差,微课的出现能够迎合小学生这一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教师应该考虑到农村环境特点,重点放在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机会,从而发挥出微课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微课;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背景下,尤其是“双减”政策出台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各学科教师关注的焦点性问题。从目前看,微课在城市小学范围内得到普及性的应用。但从农村来看,微课教学存在两个弊端,其一,使用率不高,即便设备齐备,也未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其二,授课效果一般,部分教师从网络上直接“copy”过来,与教学环境脱节,未能获得预料中的效果。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虽然设备齐全,但教学方式相对刻板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城乡差别,在教育领域也存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差异。经过多年的政策性倾斜后,农村小学硬件并不比城里差。如果说教师水平,这个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加之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头脑灵活的家长也都移居城市里了。反过来讲,农村教师创新能力差,或者说无法充分发挥教学设备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时至今日,“填鸭式”或者说“满堂灌”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例如,教师在提问中喜欢使用这些定式“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其他问题吗?”。在这种氛围中,整节课都会变得索然无味,既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无法有效突出教学难点,整节课变得支离破碎。
(二)教师综合素养较差,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人才流动来看,一二线城市肯定是高材生角着的重点地区。在农村中小学中,仍有一些非师范类教师战斗在一线队伍。受到个人综合素养影响,一些教师针对某些知识点只能是一遍遍地重复讲解。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倍感无聊。同时,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更喜欢新奇的事物,如果能够引入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能改变这种压抑的课堂氛围。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因循守旧,无法进行有效的变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即: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小学生心口不一地在听课。
(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恰当的教学情境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仍存在资源匮乏的问题。比如说,应用题中涉及大型商场、室内滑冰场、奥运赛场等内容时,小学生就会目瞪口呆,无法直观地理解上述场景是什么样子的。甚至有关红绿灯路口相关的计算题,也会让小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由于脱离了农村生活环境,造成心理隔阂,进而无法认真分析题意,最后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缺乏层次性
我们一直在说“因材施教”,但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难实现这一理念。就农村学生而言,整体水平相对较差,并且同一班级内还有明显差距。由此造成教学难度过大,加之多数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论是针对性教学,还是分层次教学也鲜有出现。一些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加之较为胆怯,不敢在课下请教老师,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下降。
二、借助微课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发挥多媒体设备优势,调节课堂氛围
微课虽“微”但内容包罗万象,并且课程内容具有非常强的“随机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教学难点和重点,选择一些知识点。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于授课,可以用于复习,可以用于拓展,可以用于测试。所选择的素材也具有极强的可变性,比如说:在冬奥会期间,小学数学应用题可以奥运赛事项目为内容,借助于图片、视频、文字,阐述某项运动的规则,技术动作,相关数据,评判标准。这样能让小学生“近距离”了解冬奥会相关知识,同时还能基于冬奥会这一平台,推出动脑的数学应用题内容。由于教学方式新颖,能够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氛围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二)借助于微课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情境的作用不言而喻,微课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图形的对称轴》一课时,我们可以随便找出一个动画片的桥段,比如说:《乌鸦喝水》中,有哪些对称图形存在呢?通过观察,小学生能快速指出来“瓶子”、“乌鸦”。再比如《小猫钓鱼》中,可以找出来的对称图形包括“小猫”、“蝴蝶”、“水桶”等等。通过这种微课,小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其中,变成学习的主宰者。
(三)丰富教学方式,创造快乐数学课堂
借助于微课,能够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针对南方的学生而言,北方的冬雪冰封的原野,广袤无垠的草原,或者一望无际的大海,都可以作为微课的背景。此外,当引入微课教学内容后,小学生也会主动寻找一些网络资源,慢慢尝试如何“截屏”,如何“编辑”,如何做“PPT”,甚至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舞台——“今天我来当老师”,让小学生掌握一些微课制作技巧,以及讲课过程中如何与微课内容衔接起来。
老师在讲解《图形的平移》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讲一些例子,“一列运动的火车”、“天空中飞过去的飞机”、“服务员拿来的餐具”等等。此时,借助多媒体,将若干个不同角度的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那么一帧帧图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动画片,如果配上音乐,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课堂氛围变得异常轻松,数学知识也不再枯燥乏味。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还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或者层次性的教学。
总结
总之,微课的出现有助于教学创新。小学生专注能力较差,微课的出现能够迎合小学生这一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小学教师应该考虑到农村环境特点,重点放在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机会,从而发挥出微课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