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人人皆可成才
【作者】 林勇艺
【机构】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成才教育”办学主张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校长的办学主张影响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效益、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校长的办学主张是校长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它包含校长的学校管理观、教育观、学生成才观和教学活动观,其实践过程应该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办学主张;立德树人;成才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创办于2020年8月,坐落于厦门市同安区工业园区内。开办以来,学校以“人人皆可成才”为办学理念;以“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办学培养目标;以“正德勤学”为校训;学校坚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德育教育为重点,以现代科学管理为保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不断挖掘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以管理严、校风正、质量高为准绳,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肯定、家长放心、学生欢迎的好学校。
一、“人人皆可成才”办学主张的提出
学校的办学主张,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主张。成才的过程,意味着人要不断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其实就是学生、教师的发展,而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人的发展,教育承担着引领着发展航向的作用,因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教育作为专门的育人活动,必须不断地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人的发展过程,一定意义上也是潜能不断开发、不断变为现实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外在的影响和要求,较为忽视人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的唤醒、使个体发展失去自主的力量和可能。德育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心灵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另外,个体的差异客观存在,教育首先不是“打造”或“培养”个性,而是尊重个性,给个性提供一个施展和张扬的空间和机会。我校提出的“人人皆可成才”理念尊重人个体的多样性、独特性,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明确了教育需求的前进方向。这一办学主张也得到师生的认同,成为学校的教育精神和价值取向。
二、“人人皆可成才”办学主张的追求愿景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个体的成长道路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存在才能差异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相对独立各具特点的创造力。基于尊重人才个体的多样性、独特性。作为一所新办校,我校提出了“人人皆可成才”的办学主张,并以“正德勤学”为校训,以“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培养目标,实现对学校教育的跨越性发展。
1.关于学校
扣紧“人人皆可成才”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师生个体差异,发展师生个性,健全师生人格,逐步形成“成才教育”体系。以人为本,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科学管理,管理体系涵盖领导团队、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家长队伍四个方面的内容,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及学校的整体发展;以“成才教育”为核心,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为各种人才的成长开辟不同道路,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2.关于教师
树立教师的专业化成才观。学校完成教书育人、传播文明的最终体现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学校实现教育目标依靠的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崇高的师德,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能打动并让学生信服的理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做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学习的广度决定了一个教师的知识视野和业务水平。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认真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超越自我,人人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3.关于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学生人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体,学校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让孩子自信、自然地站在众人面前。
三、“人人皆可成才”办学主张的实施策略
1.创造美好环境,打造育人空间
陶行知说,“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是一所新办校,建校初期就致力于立足校情设计创造一些简洁朴素但美好的校园景致,在楼道、廊道布置书香诗韵,将教室美化得清新雅致。一是学校建筑楼群依校训“正德勤学”主题构建。办公楼主楼以“正德”为楼名,以“成德”“达才”命名教学楼,“立新”命名实验楼、“立身”命名综合楼,成德楼意为培植思想和学业基础,树立做人的根本,成就自己的品德;达才楼意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新楼意为不断尝试,敢于试验,勇于先行,不断创新;立身楼意为身心健康,体格强健,自我生存能力强,自我修养水平高。二是积极在校园内宣传办学理念,让理念根植于师生心中,形成共同价值观与愿景。树立“踏踏实实学做人,兢兢业业求知识”的教育指导思想,不仅重视学生的显性学力,更重视学生的隐性学力;不仅重视学生的求知,更重视学生的做人;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弘扬“精益求精”的教风。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参与,提供学生参与活动管理的机会,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以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尊重学生差异,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养控能力及勤思善学能力,使其达到自我发展的上限,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构建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并完善,在促进学校发展中发挥作用。
2.聚焦核心素养,构建育人课程体系
一是进行愿景管理,重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成才教育”的坚实主体。精确提炼,确立“成才”课程理念,“原来,教材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是我们的教材”。确立学生在“课堂核心”课程理念,指向创造让学生向往、适合并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实现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为指导思想,突出丰富、扎实、体验、行动,丰富课程资源,扎实课程实施,强化学习体验。课程架构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形成“人人皆可成才”课程体系。
二是运用项目推进,激活课程实施。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开设或者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推动个性课程建设,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发展。在项目内容上,动静交替,体艺结合。如,木工课程,能工巧匠,人人都是设计师,打造个人创造空间;魅力陶笛,给学生营造学乐器的氛围,让每个孩子的心理都能流淌音乐;经典诵读,大力推进书香校园,朗读朗诵美篇,在“悦读”氛围中感受经典魅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课程统整将成为新课程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走向。融合课程的实践为学生构建新的学习和生活世界。聚焦核心素养,开发与生活相连的课程内容,设计能打开生活世界的课程实践,开展能培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活动,引领发展个性化成长。
3.着力教学形态,优化育人课堂
丘吉尔说:“我总是愿意学习,但我不喜欢被教导。”紧握课堂改革的方向盘: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炼出学生能够理解的学习目标。“教是为了不教”。学校立足课堂,注重对外部呈现形式和教学内部组织结构的研究,追求课堂至真,引领学生自主地阅读,自在地思想,自由地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分层推进是“成才教育”课堂教学形态的实践表现,基于课程标准实施学业成就评价的程序、方法和具体技术,从问题解决与应用、思维迁移与创造层面来设计,设计有质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任务、活动和问题。
“成才”课堂追求师生的、简约的、动态的“能动学习”,有序调动学习要素,组织学生主动建构经验,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力,理念建模日趋清晰;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和实践思考,进一步厘清了课堂里“学与教的关系”,致力从教师教走向学生学;教学智慧情理相融,鼓励学生以探究、批判的方式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讨论、交流、质疑、解释等互动思辨活动,让学生安静思考、积极思辨、有效探究、愉快发现。
4.提升素质,打造育人团队建设
一所学校的起步发展,魂是教师;一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内涵是教师;一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根基是教师。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一定得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上入手,扎实深入地开展各个层次的、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让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锻炼、在实战中提高。
学校强化教学常规,深入课堂诊断;注重校本研训,加强合作共享。通过成立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倡导每位教师涵养学科气质,努力追求最优发展;抓实集体备课活动,落实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在单元备课基础上,精确把握课标要求,上好每堂课,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校情、学情,研发校本作业,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并形成校内资源共享;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提倡学习是加油、保养,通过学习实现自我保值与升值,不断丰厚、超越自己,练才气、正气、灵气,努力实现在专业上“年年有进步、年年有变样”。
学校开展帮扶结对子活动,促教师进步、学校发展。学校引导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快专业化成长速度;学校通过以老带新、帮教帮学的方式,帮助新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工作及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学校以“青蓝工程”为抓手,发挥名教师、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通过实施青蓝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收效显著。
学校不断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结构。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新中考改革理念和与之配套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学习,领会新课改的精髓;持续推动课堂“读、思、达”教学法,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效率;实行激励机制与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快速成长;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通过结对帮扶,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发现-推送-激活”教师培养模式。另外,学校实行教师量化考核评价,从教师的师德、教育思想、学识水平、教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与成绩等方面制定评价内容与评价细则,注重过程性与多元性评价,形成客观、公正、激励性的教师评价方案。
5.引领体验,培养有德少年
学校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制度、社区活动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学旅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贯彻“全员参与”思想,通过家访、谈心、心理咨询等多渠道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的养成;创新素质教育评价,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讲究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流程的规范化、评价过程的细致化、评价结果的透明化,发挥情感熏陶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重视活动体验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通过丰富的有意思有意义的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聪慧和温暖、美好;学校以重大节日及政治事件为契机,发挥少先队、共青团教育阵地的作用,成立少工委,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学校目前已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生社团,科技创新、体育、艺术等校园文化活动生动活泼,育人文化氛围较浓厚;学校以校园三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项目内容丰富有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参与,提供学生参与活动管理的机会,学生逐步形成自主管理;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开办以来,学生参与区级各类比赛如校园歌手赛、合唱比赛、禁毒知识比赛、汉字记忆比赛、书写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均获得可喜成绩。
卢梭曾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而一所好学校,是能让人心情激越、怦然心动,是能让师生在未来的生命里常常想起、念念不忘。“成才”教育,尊重人才个体的多样性、独特性,必将焕发出无限活力,我们有信心、也充满期待,学校关于人的发展必将实现化茧成蝶的蜕变,人人也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龚孝华,吴开华,贾汇亮.校长专业发展与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陈松信.让尊重成为一种文化——“尊重教育”办学主张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7,(9):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