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杨娅群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镇育才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生入学后首先接触汉语拼音。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来说,无法意识到拼音的重要性,特别是方言比较重的地区。他们在学习中会慢慢觉着学拼音是枯燥的事情,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如果使用趣味教学法,就能改善教学氛围,小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本文就此进行简要阐述,以供教学同仁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知识;趣味教学;教学应用
拼音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即便耄耋年龄,也能借助拼音学习一些生僻的字词。对于小学生,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基本上可以用“读”、“背”、“写”三个字来概括。学生们在这个模式下,学得枯燥乏味,形同嚼蜡。
一、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趣味教学法”这个词并不陌生,并且该教学法应用在各个学科,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穿插一些有意思的趣事,都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新生在学习拼音时有如下特点,第一,多数小学生在学前接触过拼音,比如:幼儿园增加了相关教学内容,或者家长针对子女进行了启蒙教学。第二,小学新生爱说爱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上课过程中,有的小学生钻到课桌下玩耍,甚至有的打开门径直走出教室。因此,在开展拼音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新生的学情。
汉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天书”,大家无法借助复杂的结构将其读出来。正因如此,小学一年级开展拼音教学,就相当于“交给”大家一件“工具”。借助拼音,让汉字学习变得简单起来,并且还能借助拼音纠正方言,让口语变得更标准。此外,掌握汉语拼音后,小学生能够借助拼音注解开展自学,在阅读中发现汉语拼音竟然如此“神奇。”因此,一年级新生学习汉语拼音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汉语拼音教学与趣味教学结合的价值
(一)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每个人都知晓。同样,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如果学生兴趣满满就能与教师保持同步,教学质量也将得以保证。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情境入手,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具活力,比如,在学习声母“j、q、x”时,考虑到“j”与“鸡”谐音,在读这个音的时候,配合图片(大公鸡),学生们就会脱口而出,准确读出它的发音。这种方式简便易行,教学也变得更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明白,学好拼音后能够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甚至以此为议题,看看谁能够更早地读一本拼音绘本,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游戏开展拼音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上述提法,主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比如:小学生专注力较差,缺乏自制能力,对于新奇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如果还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无味,很难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如果增加游戏教学形式,能够将学生快速吸引到游戏情节当中,比如:针对拼音教学内容,制作一些带有拼音的卡片,包括,葡萄、芒果、桃子、椰子、柚子,或者一些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大家参与一个“摘水果的游戏”,或者是“赶动物”的游戏。当小学生随机抽到对应卡片时,需要脱口而出,拼出对应的拼音。看一看,哪位学生(哪组)拼读得最多,最准确,最后可以奖励几张漂亮的卡片。这种教学效果相对简单,学生们在游戏中也能准确拼读,记忆效果也将更加牢固。
(三)拼音教学生活化
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知识的应用价值。比如,大部分小学生容易混淆“b”和“d”,以及“P”和“q”,特别是书写的时候,总容易出现“低级错误”。那么,在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两个大拇指,当竖起左手大拇指时,则为“b”,手势向下时则为“P”。右手大拇指竖起来的时候,就是“d”,手势向下时则为“q”。拇指向上或者向下,属于肢体语言,向上表示赞扬夸奖。向下则表示不赞同或者鄙视。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快速区分易混淆的拼音。
三、几种趣味读拼音法简析
(一)“创作”一些拼音诗歌
由于拼音自带韵律,如果合理编排就能“创作”出朗朗上口的拼音诗歌。学生们在背诵这些诗歌时,不仅富有情趣,还能加深拼音印象,比如;“j、q、x”真淘气,见到“w”,翻过去(m)。当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能运用拼音后,这些“不成体统”的诗歌就可以“束之高阁”啦。
(二)借助歌曲学习拼音
小学生都喜欢唱儿歌,也能记住很多歌词。但是,真正将没有拼音标记的歌词呈现给大家后,学生们就会一脸茫然。如果老师将这首歌唱出来,小学生就会跟着哼唱,并发现原来自己唱的歌词,就是黑板(或多媒体)上展现的这些不认识的汉字。此时,发给大家一篇带有拼音标记的歌词,让大家边看边唱,学生们借助拼音会发现认识汉字竟然如此简单,比如说:《金色童年》这首歌,“给我金色的童年,画出碧海和蓝天。太阳公公,月亮姐姐,我们笑得那么甜。”由此,歌曲旋律、歌词和拼音就融为一体了,这种学习形式远比枯燥的背诵效果更好一些。
(三)趣味写拼音法
该方法中的“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抄写,学生可以用小木棍在地上“写”拼音,也可以使用彩泥捏出拼音,甚至大家用身体姿势(或者几位学生组合)“写”出拼音。无论哪种形式,都是让学生乐在其中,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识。
结语
总之,小学拼音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法,需要充分考虑到学情因素。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具,教学内容,都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大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拼音知识,并且能够牢牢地记住这些知识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知识;趣味教学;教学应用
拼音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即便耄耋年龄,也能借助拼音学习一些生僻的字词。对于小学生,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基本上可以用“读”、“背”、“写”三个字来概括。学生们在这个模式下,学得枯燥乏味,形同嚼蜡。
一、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趣味教学法”这个词并不陌生,并且该教学法应用在各个学科,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穿插一些有意思的趣事,都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新生在学习拼音时有如下特点,第一,多数小学生在学前接触过拼音,比如:幼儿园增加了相关教学内容,或者家长针对子女进行了启蒙教学。第二,小学新生爱说爱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上课过程中,有的小学生钻到课桌下玩耍,甚至有的打开门径直走出教室。因此,在开展拼音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新生的学情。
汉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天书”,大家无法借助复杂的结构将其读出来。正因如此,小学一年级开展拼音教学,就相当于“交给”大家一件“工具”。借助拼音,让汉字学习变得简单起来,并且还能借助拼音纠正方言,让口语变得更标准。此外,掌握汉语拼音后,小学生能够借助拼音注解开展自学,在阅读中发现汉语拼音竟然如此“神奇。”因此,一年级新生学习汉语拼音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小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汉语拼音教学与趣味教学结合的价值
(一)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每个人都知晓。同样,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如果学生兴趣满满就能与教师保持同步,教学质量也将得以保证。为此,语文教师应该从教学情境入手,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具活力,比如,在学习声母“j、q、x”时,考虑到“j”与“鸡”谐音,在读这个音的时候,配合图片(大公鸡),学生们就会脱口而出,准确读出它的发音。这种方式简便易行,教学也变得更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明白,学好拼音后能够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甚至以此为议题,看看谁能够更早地读一本拼音绘本,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借助游戏开展拼音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上述提法,主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比如:小学生专注力较差,缺乏自制能力,对于新奇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如果还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必然感到枯燥无味,很难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如果增加游戏教学形式,能够将学生快速吸引到游戏情节当中,比如:针对拼音教学内容,制作一些带有拼音的卡片,包括,葡萄、芒果、桃子、椰子、柚子,或者一些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大家参与一个“摘水果的游戏”,或者是“赶动物”的游戏。当小学生随机抽到对应卡片时,需要脱口而出,拼出对应的拼音。看一看,哪位学生(哪组)拼读得最多,最准确,最后可以奖励几张漂亮的卡片。这种教学效果相对简单,学生们在游戏中也能准确拼读,记忆效果也将更加牢固。
(三)拼音教学生活化
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知识的应用价值。比如,大部分小学生容易混淆“b”和“d”,以及“P”和“q”,特别是书写的时候,总容易出现“低级错误”。那么,在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两个大拇指,当竖起左手大拇指时,则为“b”,手势向下时则为“P”。右手大拇指竖起来的时候,就是“d”,手势向下时则为“q”。拇指向上或者向下,属于肢体语言,向上表示赞扬夸奖。向下则表示不赞同或者鄙视。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快速区分易混淆的拼音。
三、几种趣味读拼音法简析
(一)“创作”一些拼音诗歌
由于拼音自带韵律,如果合理编排就能“创作”出朗朗上口的拼音诗歌。学生们在背诵这些诗歌时,不仅富有情趣,还能加深拼音印象,比如;“j、q、x”真淘气,见到“w”,翻过去(m)。当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能运用拼音后,这些“不成体统”的诗歌就可以“束之高阁”啦。
(二)借助歌曲学习拼音
小学生都喜欢唱儿歌,也能记住很多歌词。但是,真正将没有拼音标记的歌词呈现给大家后,学生们就会一脸茫然。如果老师将这首歌唱出来,小学生就会跟着哼唱,并发现原来自己唱的歌词,就是黑板(或多媒体)上展现的这些不认识的汉字。此时,发给大家一篇带有拼音标记的歌词,让大家边看边唱,学生们借助拼音会发现认识汉字竟然如此简单,比如说:《金色童年》这首歌,“给我金色的童年,画出碧海和蓝天。太阳公公,月亮姐姐,我们笑得那么甜。”由此,歌曲旋律、歌词和拼音就融为一体了,这种学习形式远比枯燥的背诵效果更好一些。
(三)趣味写拼音法
该方法中的“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抄写,学生可以用小木棍在地上“写”拼音,也可以使用彩泥捏出拼音,甚至大家用身体姿势(或者几位学生组合)“写”出拼音。无论哪种形式,都是让学生乐在其中,在寓教于乐中收获知识。
结语
总之,小学拼音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法,需要充分考虑到学情因素。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具,教学内容,都要具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大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拼音知识,并且能够牢牢地记住这些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