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潘 文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蛇场乡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创新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用好的育人效果惠及学生,让他们在学以致用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有效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良好道德、法律意识的课程,促进学生学会生活,提高学生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的综合课程。这项课程替代了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拓展了育人知识范围,提高了教学要求。要让这样的教材充分发挥育人效果,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创新教学策略。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创新教学策略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以“自主、合作、探究”相并存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中来,在掌握方法中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摈弃一言堂作用,坚持“传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理念,化教为导,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牢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道德实践能力。在课堂中,对于知识点较多、较散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知识点,培养小结、整合、综合的能力,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梳理各个框题间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提升。让学生依据理论找到生活中的例子,再由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一般规律,体验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善于建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以讲代宣的教学模式,是枯燥的,传统多次证明,其教学效果是较差的。在倡导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创新教学策略,善于建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教学中感受到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趣味性。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课,无论在哪个年级,我们都要考虑学生已有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旧引新,逐级提高,学生才不会感觉累,学习才会轻松快乐,游刃有余。这里老师教学模式的构建显得非常重要。以高年级为例,模式可以确定为:整体感知教材、品析探究教材、联系生活找典型、提升理论说感悟。模式的构建是和方法的实施紧密结合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模式,大多强调学生兴趣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出兴趣后,他们才可能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建构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注重兴趣培养。体现在实践中,我们就可从学生乐于接受的互动游戏入手,有效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新颖有趣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也是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新颖有趣的前提所在。因此,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我们要实现多项育人目标,就必须要多讲解风中突围出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对教育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欲望。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学习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产生出主动探究的欲望,才能不断产生出学习的兴趣与新鲜感,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教学留白被提了出来,并成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过多的向学生讲述知识,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实践,以此来促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深入性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现课堂育人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方法,也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科学的答案,提升自身的实践与探索能力。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引进时事入课堂
  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性强的特点,说明这门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极为广泛,承载着对学生道德法治教育的全部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勇于实践,发展学生道德践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论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更要注重实践,听其言,观其行,看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表现。做到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有效该门课堂的重要追求。为此,我们要结合时事热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赋予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习也具有很好的趣味性,不再枯燥乏味。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感兴趣,喜欢评头论足,大胆质疑。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可将时事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整合施教,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基础知识复习课变成单纯的时事课,基础知识是“源”,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清理和落实;时事材料要精心选择,既要注意覆盖面,又不能太滥,同类材料中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例。教学内容与时事教育相结合,可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使知识与能力相统一,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吸引力,更富有成效。
  总之,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和质量,方法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抱着务实创新的态度去实施,就一定能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课堂中达成道德与法治的育人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全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师,2016年。
  [2]郑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