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浅析及建议

【作者】 韦能婧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第四中学


【正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初中生物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的课程,是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最佳学科。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转型”起始阶段,是我们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受生态文明教育的高低程度,决定着生态危机能否被有效改善。因此,应该在生物教学中注重渗透生态文明教育,逐步培养初中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本文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并思考了一些教育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建议

引言

生物是一门非常有趣而且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增加学生对整个世界以及了解其他生物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我们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推动力。其中最直接的助力就是能为学生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只有从个人、从学生开始培养生态环保意识,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生命文明教育是中学生物学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生物学科以人和自然作为基点,专门研究生物的发展规律,教材中涵盖了植物成长发育以及动物成长发育的相关知识,生命教育的内容蕴涵人和自然的关系。例如,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即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储藏有机物的过程。例如,生物教材中设置的关于人体结构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人体对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的实例,教师可以借助显微镜,组织学生来观察生物细胞,学习生物细胞在生命中的作用,进而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来理解生命的源头。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知识学习出发,利用相关知识从多元化、多层面来引导学生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达到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的目的。然而,大多数生物学科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只注重讲授课本上的内容,不重视生命教育的实践和体验。学生的知和行不能做到统一,个别学生减少了热爱生活的热情。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注重相关理论的重复讲解,很少为学生开展体验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很少将课本知识整合到网络教育资源或生活知识内容中,使学生学得被动,教学氛围很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知识面变得更狭窄,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议

2.1利用隐性课程进行渗透,培养生态文明情感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了掌握和理解生态文明知识的能力。但是学校只注重于向学生灌输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却很少安排相关实践活动。这就使得学生观念和行为脱节,既不能深入掌握所学知识,也培养不出相应的生态文明情感。生态文明教育终究不能纸上谈兵,生态思维的培育归根到底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感悟和体验。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从改善身边的环境入手,比如在家中或班级里养花种草,还可以带学生去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并给树木挂牌,在观察植物美丽形态的同时,提醒他们不要随意折枝树木、践踏花草,尊重所有生命,树立平等观念。我们也提倡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更加开放化,允许学生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并能亲身参与。譬如在以往一些案例中,学生为学校打造花草墙、帮助建立生物园、撰写环境标语等。这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的生态环境,还能在无形中形成绿色文化理念,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2.2加大对当代教学工具的使用力度

在生命科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将有关生命教学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形象化展示,将生命教育的意义、生物运作的概念直观地向学生进行讲解。此外,教师还需要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设施对生命教育知识点进行延伸、拓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探讨人类对大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以及大自然所具备的抵抗能力和恢复能力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用“假如地球上人类消失”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人类在消失之后的不同时间点,地球上生物的发展演变情况,从而向学生展示生态圈、生物圈的自我调整能力,同时,也借此向学生展示生物、生命所具备的繁衍性、连续性,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又如在向学生讲解“人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将卵子受精到形成胚胎、形成婴儿的整个过程向学生进行视频讲解,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伟大,懂得尊重生命起源,知晓生命的可贵。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施,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视频中将生命元素与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给予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2.3强调学生主体性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开展生态种植活动,培养初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要始终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突破由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限制,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和生态种植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则与学生互换地位,成为生物教学中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从机械化的教学模式走向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中,在动态的生态种植活动中碰撞思维,形成对生物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态种植活动中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挖掘资源,形成生物知识的思维观念,体会充实、丰富、精彩的生态种植活动,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融入到学生的生态种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列举同一环境中两种不同植物的种植情况,为什么有的植物生长状态良好,而有的植物却逐渐枯萎,这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植物更适合生活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也有些植物更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将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不断涌现出奇思妙想,体会生态种植中所具有的生物知识。点燃思维火花,形成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大胆地挖掘生物知识,体会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内化成良好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在各个学科中,生物可以说是与生态文明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可以充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的同时,还要多给学生安排一些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责任。

参考文献

[1]孙洪柱.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J].生物技术世界,20152):124.

[2]孙凤琴.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方式[J].生物技术世界,2015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