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转变数学学困生
【作者】 何 荣
【机构】 (湖北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他们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由于生理、心理、教育行为、环境等诸多原因出现知识的断层,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其主要表现为: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2、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同时也提不出问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3、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任务漠不关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4、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马虎应付,不复习,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想寻根问底,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总之,在他们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弃学。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
1、加强直观教学。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严谨的抽象性学科。正是它的抽象性,是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用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时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对教师的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的情感敏感而细腻,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关注。关注他们的变化,及时鼓励和肯定他们的成绩。只要他们接受了教师,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其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指导学法,灵活教法。多层面调动学困生的内动力
1、分层作业,量力而行。学困生不爱动脑筋,又怕做错,抄袭作业也就普遍存在,而作业太多、难度大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对作业的布置可进行分层,体现分类要求,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不做,以免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进入初中碰到的第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能跨过这个绊脚石,我根据成绩差异分成了合作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要求只要写出解所列方程的每一个步骤。这样,一方面不至于学生对题目无从入手,另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一举两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性。2、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淡化成绩,注重态度。同一张试卷,不同层次的学生,注定学困生只能得低分,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争取高分的动力。因此,在初一阶段,可采用分层试卷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使学困生也能得高分;取消平时考试的次数,减少学困生考试的恐惧感,避免了学生为分数而学习,杜绝了投机取巧的行为。期末总评侧重于平时的学习态度,包括听课态度、作业态度等。这样培养了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养成专心听课,独立钻研、有错就改的学习态度。
三、抓过程,重落实。从细节和平时着手潜移默化促学困生进步
1.上课多关注,所谓上课多关注,就是要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学困生身上,时刻提醒他们要认真投入课堂学习。对于学因生,我坚持做到四个优先:有简单的问题,优先让他们回答;有简单的计算,优先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板书;练习的时候优先进行辅导;如果学困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则优先解答;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优先表场学困生,以此让他们感觉受到重视。2.建立家长联系卡,联合家庭的力量,让家长帮忙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反馈作业进行中的问题(态度,质量)教师及时跟踪教育。3、对学困生的作业实行面批面讲,指出错误的地方,耐心进行辅导,且配以同类练习进行强化。
总之,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定会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一、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
1、加强直观教学。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严谨的抽象性学科。正是它的抽象性,是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用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2、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时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他们对教师的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3、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的情感敏感而细腻,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关注。关注他们的变化,及时鼓励和肯定他们的成绩。只要他们接受了教师,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其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指导学法,灵活教法。多层面调动学困生的内动力
1、分层作业,量力而行。学困生不爱动脑筋,又怕做错,抄袭作业也就普遍存在,而作业太多、难度大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对作业的布置可进行分层,体现分类要求,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不做,以免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进入初中碰到的第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能跨过这个绊脚石,我根据成绩差异分成了合作小组,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要求只要写出解所列方程的每一个步骤。这样,一方面不至于学生对题目无从入手,另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一举两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理性。2、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注意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3、淡化成绩,注重态度。同一张试卷,不同层次的学生,注定学困生只能得低分,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争取高分的动力。因此,在初一阶段,可采用分层试卷来衡量学生的成绩,使学困生也能得高分;取消平时考试的次数,减少学困生考试的恐惧感,避免了学生为分数而学习,杜绝了投机取巧的行为。期末总评侧重于平时的学习态度,包括听课态度、作业态度等。这样培养了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养成专心听课,独立钻研、有错就改的学习态度。
三、抓过程,重落实。从细节和平时着手潜移默化促学困生进步
1.上课多关注,所谓上课多关注,就是要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学困生身上,时刻提醒他们要认真投入课堂学习。对于学因生,我坚持做到四个优先:有简单的问题,优先让他们回答;有简单的计算,优先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板书;练习的时候优先进行辅导;如果学困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则优先解答;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优先表场学困生,以此让他们感觉受到重视。2.建立家长联系卡,联合家庭的力量,让家长帮忙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反馈作业进行中的问题(态度,质量)教师及时跟踪教育。3、对学困生的作业实行面批面讲,指出错误的地方,耐心进行辅导,且配以同类练习进行强化。
总之,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定会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