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效率

【作者】 韩 霞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正文】摘 要:本文通过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指导下,在日常历史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心得,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历史课兴趣,巩固历史知识及促进历史课堂效率。
  关键词:赏识;历史兴趣;历史效率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后面考虑: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1、自备。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首先要对教材烂熟于心,每一句话,每一幅图,在书的哪一页哪一行,都要牢牢记住。这是备课最基础也是最必要的。
  教材熟悉后,真正的备课才刚刚开始。首先要准确的把握要求,吃透《历史课程标准》,把握三维目标。对于一节课,要看它在教学体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把它放到整册书乃至整个初中课程中来看,联系前后,突出重点。不能只看一套教科书或是参考书,要多研究,多借鉴,从众多的材料中整合重点,梳理思路,找出一套适合自身和学生的教学方案。
  2、集备。
  新课程背景下,仅仅依靠教师自备是远远不够的。没有集体备课的课,不可能是一堂好课;没有集体备课的教学,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
  而历史课集体备课的“重头戏”应放在集体的交流与研讨上,应该强调的是,一定要进行集体交流,在集体交流中可以设主讲人,负责陈述上课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及注意点等。但是这种交流中没有谁是权威,也没有谁是听众,大家是平等的参与者。在中心发言人陈述后,大家要能畅所欲言,展示出个人自备时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教学见解,为教学设计出谋划策,特别是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要勇于争辩、讨论。这样通过商讨,聚集集体智慧,最后形成最佳教学思路。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
  只有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所以,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
  首先要树立优秀教师的核心理念。
  1、热爱你的职业。有位哲人说过:“这世界上没有比热爱更好的信仰了”,道理不言而喻。2、表现出你的热情。如果你对教学满怀激情,那就展现出来吧!让学习变得有趣。你对教学的热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会传染的,它将帮助你在课堂之外,建立一种团队精神。3.、了解并跟上你专业领域的变化。如果你教初中,那么你应该随时关注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不论你是初涉教坛,还是从事教学工作几十年,都要努力跟上专业领域的变化趋势。4、展现一种好的态度。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说:“一个人每天做的最勇敢的决定是下决心拥有一个好心情。”孩子们不喜欢整天都沉浸在恶劣情绪中的老师,他们需要模仿积极的态度,听你对其他人说些什么,听你说话的语气。你应该表现你的喜爱、关心、赞美和尊敬。
  其次,要赏识你的每一个学生。很多学生也许会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见到老师的时候好像怀里揣着小兔子忐忑不安,不知将面临怎样的狂风暴雨;有的学生因为上课捣乱或不交作业被老师叫到集体办公室训斥,之后不是迅速改正而是发展成一个所谓的坏孩子,因为他们觉得那次训斥被所有老师看见使自己颜面尽失,丧失了自信心,甚至掩盖了自身的优点。
  再次,学会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历史教学偏重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变成“只听不说”的哑巴,其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与扼制。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到“新中国成立”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并同时播放资料“伟人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感受这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来之不易。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效率意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直观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让历史教学贴近生活,通过领悟历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问题
  与现实和学生经验完全脱离的“纯粹”历史知识,常常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尽量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讲唐朝的对外关系、清朝的闭关政策等内容时,可以与当代中国所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联系起来对比讲解,把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与当代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建立联系,“以史为镜”,将这些历史知识变成“活的”、“有价值的”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所在。
  总之,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改变新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我认为首先要热爱你的职业,树立优秀教师的核心理念,赏识你的每一个学生,其次,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历史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