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差异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张启维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喜头中学)


【正文】摘 要:相关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存在班级容量大,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差以及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再加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疑违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初中地理教师在此背景下应尝试引入差异教学,即基于学生差异背景下开展教学,充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需求,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与发展,实现真正意义层面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差异教学法;应用
  差异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让不同水平学生均能高效掌握知识,实现共同发展,最大限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一、合理划分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生分层是教师开展差异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直接影响差异教学实施效率和质量。初中地理教师不能单纯凭借日常测试成绩划分小组,而是需要通过实际调查和课堂教学反馈掌握每个学生学习地理情况、能力水平、知识水平、学习潜力等各种情况将学生分为A、B、C层次。其中A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普遍希望借助自身努力探究地理知识。B层学生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在课堂学习中能紧跟教师教学进度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解。C层学生基础能力较差,虽然自身足够努力,但因学习方法错误而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合理划分学生后就可采取教学方案,例如A层学生在教师协助和引导下深层次探究地理知识,B层学生需独立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以及布置的作业,C层学生则改变原先学习方式,课前预习即将所学知识内容,为高效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如“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对于A的学生,需要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了解地球运动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结合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以此作为基础开展深层次学习活动。B层学生会根据学生掌握昼夜交替原因,引入相关的地理现象,组织学生开展时差问题探索活动。A层学生需要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如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如果地球只有公转,昼夜将会怎样交替?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为差异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二、明确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更加容易学习和理解,也有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层次划分,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和划分,满足差异教学要求。首先,需要做好地理知识的汇总和分析,明确基础知识内容,开展课堂讲解活动,保证全体学生学习和掌握。在教学内容的扩展中,需要把握扩展内容的难度,特别是一些难度大的内容,注重要求的差异性,保证每个层次学生都有适合的内容。例如:在“认识国家”的章节课程中,针对基础性知识内容,可以采取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对不同国家人口、地理位置、气候情况、国土面积以及地形分布等进行对比,加深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对于一些抽象性和个性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学习活动。例如:澳大利亚的教学中,针对澳大利亚的独特自然景观,差异性教学活动,借助有效的问题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如澳大利亚的动物和植物有着什么样特点?澳大利亚自然景观呈现独特性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结合板块运动说明自然景观独特性的原因,让学生仔细了解澳大利亚位置的变化。
  三、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是初中地理教师提高差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性步骤,地理教师对学生分层后就可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A、B、C层学生水平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制定统一化目标能让学生学习更有方向,并能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学生在多样化学习课程和学习目标指引下能接受正规地理知识学习,也能改变传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现状,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以《西亚》一内容为例,该章节为世界地理中重难点章节,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其中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拓宽延伸,B层学生目标为能力提升,C层学生学习目标为基础知识。对于A层的学生,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农牧业特点,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深入了解人地关系协调的意义,结合现阶段的特点内容,开展深层的分析,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对于B层的学生,需要学生在掌握西亚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探究和分析,探究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让学生了解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掌握西亚的主要国家,列出西亚自然环境的特征,说一说当地农牧业的发展现状。不同层次水平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必须达到高层目标,但基本目标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目标分层是教师开展差异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直接影响差异教学实施效率和质量。
  四、优化差异教学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情和思维方面存在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设计层次性较强的问题,坚持由表及里和由浅入深原则,让学困生可以接受,中等生得以提高,优秀生足够吃,使差异教学理念渗透于地理教学当中。以《认识地球》一内容为例,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针对A层学生需要集中于地球运动产生昼夜更替变化原因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如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假如地球只有公转,停止自转,昼夜该如何更替?针对B层学生教学则需要集中于掌握产生昼夜时差原因,必要时可结合地理现象分析时差问题。针对C层学生教学则需要了解地球运动产生昼夜更替原因。在此过程中A层学生可主动协助B层和C层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全体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和成绩。
  结束语
  总之,差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步骤,更是各个学科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以及注重学生差异等教学目标相一致。初中地理教师在实施差异教学时需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堂教学问题和教学方式,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树立学习地理自信心,高效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地理知识乐趣。
  参考文献:
  [1]实验教学塑造“动”起来的中学地理课堂[J].王成赐.才智.2020(09)
  [2]巧用“金牌”效应,打造地理课堂[J].陆莉湘.地理教育.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