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 陈 梦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一直以来,美术课都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配角”的位置。虽然每个学生都喜欢色彩,喜欢线条,但未能改变美术课的处境。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美术与音乐、体育等成为一股股涓涓清流,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绚丽多彩。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与动手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让小学生们“动手”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学生;动手能力;方法分析
  有一个这样的实例,国内某985高校工科毕业生,想报考国外某名校的研究生。其中有这样一条要求限制了他的理想,“要求有美术基础,提供素描和速写作品”。这种要求貌似很“苛刻”,但想一想就明白了,没有造型思想,没有审美能力,再杰出的工程师也无法设计出具有美感的作品。因此,美术教育并非专业性的培训,应该侧重于学生观察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美术教育地位不高
  受现代教育理念影响,小学美术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传统思想的束缚仍然存在,在美术这种“副科”当中,传统思想的作用尤为明显,“美术教育无关紧要”就是这种思想的突出体现。美术课被其他课程占用,课后与美术相关的活动少之又少,都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思维。另外,即便到了毕业阶段,多数小学生都对美术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实践性的活动也聊胜于无。这些问题都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到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式单一刻板
  多数美术教师采用“套娃”式的教学方式,比如: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时,只是照本宣科,有关民间技法或者地方特色的美术传承,很少出现在教学当中。地方民居、蜡染、印染、壁画、版画、内画、剪纸等等,都是民间美术作品的杰出代表,但小学生们很少接触,甚至闻所未闻。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教师也无法提供更多体验性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也就较为僵化。长此以往,教学模式呆板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消失殆尽了。
  (三)美术教师团队力量不足
  受到各种历史原因所限,美术教师队伍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由工艺美术、雕塑或者美术相关专业毕业,甚至有的美术教师没有任何美术基础。加之个人学习能力不足,教学中只能“照猫画虎”,无法保证教学内容多样化。这样,学生无法从多角度理解美术知识,课堂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创设情景,提升感染力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明显的局限性,心智也处于起步阶段。如果缺乏适合的讲解,无法调动小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的美术教学才能更生动,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先让他们喜欢上“动手”,比如:学习《漂亮的小闹钟》时,很多学生认为“小闹钟”司空见惯,从而缺乏吸引力。但学生们未能真正去观察小闹钟,没能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它的结构。当然,这和小学生的习惯以及观察能力不足有关。为此,教师应该进行科学的讲解和引导,让大家分清楚三个指针的名称和性质,然后让大家制作一个小闹钟。借助带有刻度的模板、指针,学生们在安装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时钟。另外,如果播放一个小视频,展示小闹钟内部发条、齿轮之间的关系,明白内部能量转换为指针的变化。这无形中会让小学生爱上美术课,懂得更多美术背后的知识。
  (二)增加手工课内容
  我们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在美术课中增加手工课教学内容,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动手能力,这远比一味地模仿,单一的背诵更具吸引力。另外,为了提升小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可爱的梅花鹿》时,教师要刻意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梅花鹿的身姿,并介绍有关梅花鹿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针对梅花鹿这一题材,可以采取绘画的形式,或者用画板制作出梅花鹿,通过动手动脑,让一只漂亮的梅花鹿跃然纸上。
  (三)借助团队力量,强化动手能力。
  小组学习是其他学科常见的学习形式,美术教学也可以借鉴该形式。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团队意识,还能让思想碰撞出“火花”,还能让美术课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学习《做笔筒》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笔筒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做法。然后进行分组学习,各组成员在老师的授意下,通过讨论确定出几种笔筒形式,并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裁剪,有的负责着色,有的负责粘贴,有的负责修饰。通过小组学习,小学生们会满怀兴趣地参与其中,并与上下工序进行合理衔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四)挖掘新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美术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还要适当增加一些校本课程。通过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将社会与学校紧密沟通在一起。在教学实践当中,要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白,即便同一幅画,也可以留一部分“小悬念”,比如“大家觉着这幅风景画中,岸边应该画一些什么比较好呢?”让学生去动脑,考虑物体之间高与低的对比,光与影的对比,将最终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在很多绘画课当中,都要结合本地实情进行调整,比如:在农村,可以突出农村色彩,画一些家禽、家畜、村落、池塘、灌木丛等等。反之,如果在城市,要突出城市特征。这样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绘画技巧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画笔和其他形式表现出社会之美,自然之美。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真谛,才能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