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从语言功能视角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的探析
【作者】 赖轶璇
【机构】 (浙江省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
【正文】摘 要:本文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发展阅读技能并且能逐步完善他们的深度阅读能力,从而能形成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功能视角;深度阅读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对于语言处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幻灯片单纯地讲解例句或是整理短语并讲解。在讲解之后,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练习,如英汉互译,选择填空等进行巩固。这样的语言处理方式虽然不是一无是处,但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样的英语教学仅仅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的功能。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交际和语篇的需要重新梳理语言知识学习的重点,这为我们处理文本语言提供了新视角。
一、实践过程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是在文本中对语言进行感知和运用,并采用“实践-反思-改进-实践”的研究方法。以课例作为教学载体将研究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
二、初次实践
1. 课例呈现
【课例背景】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一Unit3 Period 4 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一文。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地的三个主题公园。文章虽然篇幅不长,词汇量也不大,但语言很有特色。因此,如何感知并运用特色语言,并且如何能够得体地运用该类特点语言是我们实践的重点。为此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location、theme和activities 三方面信息的整合,了解主题公园的功能和内涵;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了表述介绍和推荐使用的“功能性语言”,从而寻找阅读课语言处理的新视角。
【实践过程】
Step 1:Pre-Reading
1.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theme parks.
Q1. What kinds of parks are they?
Q2. What do you suppose a theme park is?
Q3. Which one of these parks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if you have a Chance?
【设计说明】
引出主题公园这一话题,通过问题2为后续的阅读进行热身,以便学生讨论表达,初步感知语言。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原本希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结果却非常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参与性并不高。
2. Present the first paragraph
Underline the following words: various, different, almost, famous .
【设计说明】
特别呈现第一段以及划出关键词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主题公园各种不同的主题及功能,
Step 2: While-reading
1. Fast Reading
Task1: Predic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they is the passage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Task2: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设计说明】
通过预测标题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
2. Detailed Reading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ll in the table about the three theme parks.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了解文章以“Location, theme and activities”为主线来介绍三个主题公园。
Step3: Post-Reading
Activity 1: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 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that theme parks are places fun and more than fun?
Q2: Where can you read the passage?
Q3: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 How do you know?
Activity2: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nd out the language intended to introduce and recommend something.
【设计说明】
Q1和Q2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语篇的功能和语言上;Activity2的填表摘录则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辨别“内容性语言”和“功能性语言”的差别,从而为运用奠定基础。
Step 3: Writing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duce a theme park they’ve ever visited.
【设计说明】
写作任务是体会和感知功推介类文章功能性语言的一个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模仿课堂上所呈现的句型,掌握此类功能性语言的特点,能在今后此类要求的写作中做到语言得体。
2. 课例反思
本次课堂实践采用的是“读前导入——读中内容分析——读后延伸拓展”这一阅读的基本教学模式。对于推介类的功能性语言进行了梳理,也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 课堂导入拖沓,效率低下,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导入部分的问题并不多,但是由于教师课前的预设不充分,没有考虑到学生其实对主题公园是并不熟悉的,因此导致了学生回答问题不活跃。且导入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衔接不够自然。二:读中环节对文本的处理简单而浅显,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充分,整节课有25分钟时间用与课前的导入和课后的拓展,从而造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囫囵吞枣,以致于偏离了阅读课的核心。这样就造成了在学完整篇文章后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文本结构没有清晰的概念。三:在读后环节,教师仅仅在查找文章中有关推介类的句子之后马上就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来推介一个主题公园,明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导致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在最后的写作任务之前,还需再做铺垫,或运用多种活动手段,让学生有一个内化过程。
三、课例改进
【实践过程】
Step 1: Pre-reading
1. Present some traditional parks
Q1: What kind of parks are they?
Q2:What’s the main attraction there?
Q3: How do you feel in the parks?
【改进说明】
删除了学生并不是非常熟悉的主题公园的图片,而是给出了学生熟悉的传统公园的图片,并用What’s the main attraction there来替换原有问题,从而呈现本节课的一个目标词汇attraction。并通过question3得出结论:It is fun in the traditional parks。此外,这个活动与接下来学生将要阅读的内容有密切联系,激活了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可为学生搭建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
2. Present some other pictures.
Q1: Are they parks?
Q2: What’s the main attraction?
Q3: Is it a traditional park?What kind of park?
Q4: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traditional park and a theme park?
【改进说明】
通过宋城图片及Q3切入主题,这里提供的两组图片主要是应对主题公园的两大功能,即:娱乐和教育。挖掘这两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有助于他们把握文章的标题“Fun and more than fun”,为随后的深入阅读作铺垫。Q4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给出相当明确的回答,而是希望学生能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整篇文章。
Step 2: While-reading
1. Skimming
Read the text to find out the three theme parks that the writer talks about.
【改进说明】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虽然这看似简单,但老师可以引导让学生思考为何选择这三个主题公园,他们各自的特色又在哪里。这样能更快的完成以下活动)
2. Detailed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key information of each theme park.(location,theme, activity,)
3. Discuss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me parks?’ in groups.
【改进说明】
这一段的文本处理继续进行分段细读,要求学生在读后对段落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这部分只需文章表层信息,因此对学生整体思维层次要求不高,但在第二次实践课我们增加了第三个环节。它与热身环节的预测活动紧密关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验证预测,利用预测辅助理解,从而抓住文章的主旨“Fun and More than Fun”. 在感知和理解文本的同时渗透词汇学习,像parade,swing ships,free-fall drops, steam engine,wooden roller coaster等。这些词都与各自的主题密切相关,并且在理解词汇的同时,教师也能渗透一些历史背景。
Step 3: Post-reading
1. 整理语言知识
Activity 1: Think where you can see the style of writing?
Activity 2: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 What’s the purpose of such kind of writing? (To introduce and recommend)
Activity 3: Read the text again to find out the specific language to introduce and recommend.
2. 体会语言功能
Other expressions about introduction and recommendation.
【改进说明】
在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增加了Activity 3,适当拓展,举一反三,丰富相关语言知识。此环节进一步按照语言功能整理有关推介语言的相关句型,便于学生记忆、存储,丰富学生有关此类话题的语言图式。
Step 4: Using the language
1. Exercise
Fill in the banks and make it a complete passage.
【改进说明】
在此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练习。设计了一篇推介鲁迅故居的短文,让学生进行填空。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将单调的句型学习变成使用句型重塑已有信息,并对所学语言进行加工和内化。
2. Writing
Assume you are a guid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s, writ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Song Dynasty Town to appeal to tourists to have a visit.
【改进说明】
在写作任务中,我们创设了更为具体的情景,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对宋城比较了解,且话题跟所学的文本有较大的关联,我们选择介绍宋城的三个主题,分别让学生介绍宋(下转第91页)
(上接第93页)城的古街和建筑、古代技艺、杂耍,以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所需要的语境。这两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可以利用课本知识和已有经验顺利完成书面表达。
四 结论与感悟
(1)重视情景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情境。只有将语言知识与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才能被正确、流利、恰当使用。在一堂阅读课上,创设情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文章的独特的语言表达,从而有效促进语言学习。
本案例以体会传统公园和主题公园的不同为导入,为学生理解主题公园提供了相关信息源。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题公园的的三个主线,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和主旨,从而体会文章的特点和功能。在语言知识处理过程中,本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了文章的语言特色,梳理出推介类的表达,这样就无需关注脱离语境的语言形式上,而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知识在特定语境中的得体运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介绍鲁迅故居”的情境,搭建了一个口头操练的平台,为顺利完成接下来的书面表达打下基础。口头操练和书面表达训练的结合,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扎实的保障。
(2)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它的功能也是多样的。不同功能的发挥,不同题材的表现,都要求有相应的语言形式与之配合。此篇文本的目的很清晰,就是通过介绍,推荐更多的人去参观游览主题公园,所以从文章中渗透出来的就是语言的推介功能。在本案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表述“介绍和推荐”语言的特征,接来下通过填空仿写练习指导学生依托文章语境自主探究,加深对文章中所蕴含的特色语言的理解,最后通过整合和总结使学生对此类功能语言有比较完善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语言知识始的学习始终围绕所读文章的语境,这样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区分不同题材具备的不同的语言功能, 也使阅读教学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棠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0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4(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葛炳芳 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阅读教学与行动改进 2011 浙江大学出版社
[4]赖朝晖 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04
关键词:语言功能视角;深度阅读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对于语言处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幻灯片单纯地讲解例句或是整理短语并讲解。在讲解之后,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练习,如英汉互译,选择填空等进行巩固。这样的语言处理方式虽然不是一无是处,但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样的英语教学仅仅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的功能。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分类整理,按照交际和语篇的需要重新梳理语言知识学习的重点,这为我们处理文本语言提供了新视角。
一、实践过程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是在文本中对语言进行感知和运用,并采用“实践-反思-改进-实践”的研究方法。以课例作为教学载体将研究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
二、初次实践
1. 课例呈现
【课例背景】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一Unit3 Period 4 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一文。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地的三个主题公园。文章虽然篇幅不长,词汇量也不大,但语言很有特色。因此,如何感知并运用特色语言,并且如何能够得体地运用该类特点语言是我们实践的重点。为此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location、theme和activities 三方面信息的整合,了解主题公园的功能和内涵;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了表述介绍和推荐使用的“功能性语言”,从而寻找阅读课语言处理的新视角。
【实践过程】
Step 1:Pre-Reading
1.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theme parks.
Q1. What kinds of parks are they?
Q2. What do you suppose a theme park is?
Q3. Which one of these parks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 if you have a Chance?
【设计说明】
引出主题公园这一话题,通过问题2为后续的阅读进行热身,以便学生讨论表达,初步感知语言。这部分的设计意图原本希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结果却非常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参与性并不高。
2. Present the first paragraph
Underline the following words: various, different, almost, famous .
【设计说明】
特别呈现第一段以及划出关键词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主题公园各种不同的主题及功能,
Step 2: While-reading
1. Fast Reading
Task1: Predic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they is the passage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Task2: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设计说明】
通过预测标题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
2. Detailed Reading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fill in the table about the three theme parks.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了解文章以“Location, theme and activities”为主线来介绍三个主题公园。
Step3: Post-Reading
Activity 1: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 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that theme parks are places fun and more than fun?
Q2: Where can you read the passage?
Q3: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 How do you know?
Activity2: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nd out the language intended to introduce and recommend something.
【设计说明】
Q1和Q2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语篇的功能和语言上;Activity2的填表摘录则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辨别“内容性语言”和“功能性语言”的差别,从而为运用奠定基础。
Step 3: Writing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introduce a theme park they’ve ever visited.
【设计说明】
写作任务是体会和感知功推介类文章功能性语言的一个延续,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模仿课堂上所呈现的句型,掌握此类功能性语言的特点,能在今后此类要求的写作中做到语言得体。
2. 课例反思
本次课堂实践采用的是“读前导入——读中内容分析——读后延伸拓展”这一阅读的基本教学模式。对于推介类的功能性语言进行了梳理,也让学生有机会运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 课堂导入拖沓,效率低下,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导入部分的问题并不多,但是由于教师课前的预设不充分,没有考虑到学生其实对主题公园是并不熟悉的,因此导致了学生回答问题不活跃。且导入部分与第二部分的衔接不够自然。二:读中环节对文本的处理简单而浅显,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充分,整节课有25分钟时间用与课前的导入和课后的拓展,从而造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囫囵吞枣,以致于偏离了阅读课的核心。这样就造成了在学完整篇文章后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文本结构没有清晰的概念。三:在读后环节,教师仅仅在查找文章中有关推介类的句子之后马上就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来推介一个主题公园,明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导致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在最后的写作任务之前,还需再做铺垫,或运用多种活动手段,让学生有一个内化过程。
三、课例改进
【实践过程】
Step 1: Pre-reading
1. Present some traditional parks
Q1: What kind of parks are they?
Q2:What’s the main attraction there?
Q3: How do you feel in the parks?
【改进说明】
删除了学生并不是非常熟悉的主题公园的图片,而是给出了学生熟悉的传统公园的图片,并用What’s the main attraction there来替换原有问题,从而呈现本节课的一个目标词汇attraction。并通过question3得出结论:It is fun in the traditional parks。此外,这个活动与接下来学生将要阅读的内容有密切联系,激活了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可为学生搭建联系新旧知识的桥梁。
2. Present some other pictures.
Q1: Are they parks?
Q2: What’s the main attraction?
Q3: Is it a traditional park?What kind of park?
Q4: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traditional park and a theme park?
【改进说明】
通过宋城图片及Q3切入主题,这里提供的两组图片主要是应对主题公园的两大功能,即:娱乐和教育。挖掘这两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有助于他们把握文章的标题“Fun and more than fun”,为随后的深入阅读作铺垫。Q4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给出相当明确的回答,而是希望学生能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整篇文章。
Step 2: While-reading
1. Skimming
Read the text to find out the three theme parks that the writer talks about.
【改进说明】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虽然这看似简单,但老师可以引导让学生思考为何选择这三个主题公园,他们各自的特色又在哪里。这样能更快的完成以下活动)
2. Detailed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key information of each theme park.(location,theme, activity,)
3. Discuss the question ‘What are theme parks?’ in groups.
【改进说明】
这一段的文本处理继续进行分段细读,要求学生在读后对段落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这部分只需文章表层信息,因此对学生整体思维层次要求不高,但在第二次实践课我们增加了第三个环节。它与热身环节的预测活动紧密关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验证预测,利用预测辅助理解,从而抓住文章的主旨“Fun and More than Fun”. 在感知和理解文本的同时渗透词汇学习,像parade,swing ships,free-fall drops, steam engine,wooden roller coaster等。这些词都与各自的主题密切相关,并且在理解词汇的同时,教师也能渗透一些历史背景。
Step 3: Post-reading
1. 整理语言知识
Activity 1: Think where you can see the style of writing?
Activity 2: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 What’s the purpose of such kind of writing? (To introduce and recommend)
Activity 3: Read the text again to find out the specific language to introduce and recommend.
2. 体会语言功能
Other expressions about introduction and recommendation.
【改进说明】
在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增加了Activity 3,适当拓展,举一反三,丰富相关语言知识。此环节进一步按照语言功能整理有关推介语言的相关句型,便于学生记忆、存储,丰富学生有关此类话题的语言图式。
Step 4: Using the language
1. Exercise
Fill in the banks and make it a complete passage.
【改进说明】
在此增加了一个巩固性练习。设计了一篇推介鲁迅故居的短文,让学生进行填空。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将单调的句型学习变成使用句型重塑已有信息,并对所学语言进行加工和内化。
2. Writing
Assume you are a guid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s, write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Song Dynasty Town to appeal to tourists to have a visit.
【改进说明】
在写作任务中,我们创设了更为具体的情景,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对宋城比较了解,且话题跟所学的文本有较大的关联,我们选择介绍宋城的三个主题,分别让学生介绍宋(下转第91页)
(上接第93页)城的古街和建筑、古代技艺、杂耍,以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所需要的语境。这两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可以利用课本知识和已有经验顺利完成书面表达。
四 结论与感悟
(1)重视情景在文本阅读中的作用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情境。只有将语言知识与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才能被正确、流利、恰当使用。在一堂阅读课上,创设情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文章的独特的语言表达,从而有效促进语言学习。
本案例以体会传统公园和主题公园的不同为导入,为学生理解主题公园提供了相关信息源。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题公园的的三个主线,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文章的细节和主旨,从而体会文章的特点和功能。在语言知识处理过程中,本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了文章的语言特色,梳理出推介类的表达,这样就无需关注脱离语境的语言形式上,而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知识在特定语境中的得体运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介绍鲁迅故居”的情境,搭建了一个口头操练的平台,为顺利完成接下来的书面表达打下基础。口头操练和书面表达训练的结合,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扎实的保障。
(2)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它的功能也是多样的。不同功能的发挥,不同题材的表现,都要求有相应的语言形式与之配合。此篇文本的目的很清晰,就是通过介绍,推荐更多的人去参观游览主题公园,所以从文章中渗透出来的就是语言的推介功能。在本案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表述“介绍和推荐”语言的特征,接来下通过填空仿写练习指导学生依托文章语境自主探究,加深对文章中所蕴含的特色语言的理解,最后通过整合和总结使学生对此类功能语言有比较完善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语言知识始的学习始终围绕所读文章的语境,这样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区分不同题材具备的不同的语言功能, 也使阅读教学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1] 陈琳、王蔷、程晓棠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0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4(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葛炳芳 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阅读教学与行动改进 2011 浙江大学出版社
[4]赖朝晖 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