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单元迁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作者】 黄彩利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单元迁移的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所有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开始关注语文课堂中的单元迁移现象,并且逐渐地将其引入到语文课堂中,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单元迁移;小学五年级;语文;运用
当前,必须对单元迁移在课堂上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反思,以便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文以小学语文单元迁移为例,强化对课堂的引导,使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减少学习的困难,使单元迁移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发挥作用。
1、单元教学概念
语文单元教学是以课文内容、课文结构、课文写作等不同特征为教学依据,逐步由浅到深,逐步增加难度,再层层分解,使语文教学层次清晰,再按各个层级对课文进行重组,以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中总结出学习体会,拓展知识面。教师根据文本的共性,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单元教学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2、单元迁移概念
“单元迁移”,就是将以前学到的东西,横向或者纵向的应用到其他单元的语文学习中,用以前的知识来影响现有的知识[1]。单元迁移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住、背诵,而在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解决语文问题,“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输入”知识,而“单元迁移”则是“输出”知识。
3、单元迁移教学的系统架构
首先是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五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和若干具体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小组讨论法、指导认同法、选择比较法、学科渗透法等被普遍应用。在“迁移”的原理中,学习新知识是最根本的,在强化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培养心智,因材施教。然后是操作系统。所谓的操作系统一般包含六个层面,即:翻译指导、自学研讨会、讲授与阅读示范、期末考试、口语与笔试及批改、课外批改。最后是效益系统。效益系统往往与过去重复,学习新事物,进入课堂,所有的一切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单元迁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1运用小组合作,实现语文知识纵向迁移
在开展单元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紧紧抓住单元迁移这一主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单元迁移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科学的分组,以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组长,并在分组时注意区分学生的性别,让学生从不同的性别观点来探讨课文的不同看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先导的作用,给学生选择适当的话题,使他们不但能理解这个单元所讲述的不只是红军的故事,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新中国建立的艰难,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4.2运用模块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
语文单元的整体知识整合应与语文阅读、口语练习、写作练习等多个层面相结合,从而反映出语文单元教学的共性化和模块化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模块化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的知识,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单元迁移的目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牢固。比如:老师可以把《海伦凯勒》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篇课文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感受到了角色的精神后,老师还可以在课外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使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里通过阅读《史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相关的书籍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通过课程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单元教学的语文知识转移。
4.3进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迁移兴趣
问题引导法在单元迁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问题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让他们觉得自己对问题很熟悉,这样就可以将问题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把问题转移,再把知识复述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自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一首诗的意境,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强,思维方式也比较灵活,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却并不是很好。因此,在探讨如何将单元迁移方法应用于小学五年级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意识,使其在持续的学习中逐渐增强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采用单元转移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单元主题进行恰当的调整
在五年级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单元迁移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例如将五年级的课本分成若干单元,例如童年、人物刻画、异国风情、信息时代等。比如:在“走进西部”的迁移学习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找到并了解西方的资源,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一份适合自己的作品,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西方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资源的查询和浏览,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自主性,也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4.5开展自读课,促进知识横向迁移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采(下转第86页)(上接第87页)取“授-受”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课本和学习技术进行直接的传授,只有少量的知识在教室里可以应用,而更多的则需要在课外或者其它的课堂上去练习。因此,在目前的情境下,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题能力。自我朗诵是老师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和应用的一种方法,即:老师会对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学习,从而达到单元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内自主学习,多参考、多读一些与文本有关的或同类的作品,以便于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新知识,从而达到对语文知识水平的有效传授,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水平,从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4.6加强语文自读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能力
单元横向迁移是指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和重构,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课堂上进行讲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利用独立的阅读来完成知识的水平转移,并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举一反三,培养各种能力。比如,小学老师在给学生们讲“春光无限”这个单元的时候,就把他们分成了几个小团体,然后用“春光无限”这个话题来制作单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去看《少年闰土》、《寄小读者》等经典作品,收集与春日相关的古典诗歌,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创作一首《故乡的春天》[3]。在体验了课本上关于春季的内容后,他们会用读、写的方法来转移知识,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收集组织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5、结语
总之,对五年级语文单元迁移的研究在当前的教学中已有一定的成效。五年级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在不断的提升,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问题意识也很强,如果他们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语文学习中,那么他们就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单元迁移思想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幻画报,2020(09):38.
[2]杨等平.单元迁移思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20(19):27-28.
[3]马娜.单元迁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华辞赋,2019(06):36.
关键词:单元迁移;小学五年级;语文;运用
当前,必须对单元迁移在课堂上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反思,以便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本文以小学语文单元迁移为例,强化对课堂的引导,使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减少学习的困难,使单元迁移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发挥作用。
1、单元教学概念
语文单元教学是以课文内容、课文结构、课文写作等不同特征为教学依据,逐步由浅到深,逐步增加难度,再层层分解,使语文教学层次清晰,再按各个层级对课文进行重组,以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中总结出学习体会,拓展知识面。教师根据文本的共性,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单元教学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2、单元迁移概念
“单元迁移”,就是将以前学到的东西,横向或者纵向的应用到其他单元的语文学习中,用以前的知识来影响现有的知识[1]。单元迁移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住、背诵,而在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并解决语文问题,“单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输入”知识,而“单元迁移”则是“输出”知识。
3、单元迁移教学的系统架构
首先是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五条基本的教学原则和若干具体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小组讨论法、指导认同法、选择比较法、学科渗透法等被普遍应用。在“迁移”的原理中,学习新知识是最根本的,在强化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培养心智,因材施教。然后是操作系统。所谓的操作系统一般包含六个层面,即:翻译指导、自学研讨会、讲授与阅读示范、期末考试、口语与笔试及批改、课外批改。最后是效益系统。效益系统往往与过去重复,学习新事物,进入课堂,所有的一切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单元迁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4.1运用小组合作,实现语文知识纵向迁移
在开展单元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紧紧抓住单元迁移这一主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单元迁移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科学的分组,以语文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组长,并在分组时注意区分学生的性别,让学生从不同的性别观点来探讨课文的不同看法。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先导的作用,给学生选择适当的话题,使他们不但能理解这个单元所讲述的不只是红军的故事,更能让他们感受到新中国建立的艰难,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4.2运用模块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
语文单元的整体知识整合应与语文阅读、口语练习、写作练习等多个层面相结合,从而反映出语文单元教学的共性化和模块化特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模块化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的知识,从而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单元迁移的目的,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牢固。比如:老师可以把《海伦凯勒》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篇课文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感受到了角色的精神后,老师还可以在课外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使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里通过阅读《史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相关的书籍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2]。通过课程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单元教学的语文知识转移。
4.3进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迁移兴趣
问题引导法在单元迁移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将问题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让他们觉得自己对问题很熟悉,这样就可以将问题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把问题转移,再把知识复述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自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出一首诗的意境,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强,思维方式也比较灵活,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却并不是很好。因此,在探讨如何将单元迁移方法应用于小学五年级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意识,使其在持续的学习中逐渐增强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4采用单元转移教学法,针对不同的单元主题进行恰当的调整
在五年级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单元迁移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例如将五年级的课本分成若干单元,例如童年、人物刻画、异国风情、信息时代等。比如:在“走进西部”的迁移学习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找到并了解西方的资源,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一份适合自己的作品,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西方的独特魅力,通过这些资源的查询和浏览,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自主性,也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4.5开展自读课,促进知识横向迁移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采(下转第86页)(上接第87页)取“授-受”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课本和学习技术进行直接的传授,只有少量的知识在教室里可以应用,而更多的则需要在课外或者其它的课堂上去练习。因此,在目前的情境下,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题能力。自我朗诵是老师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和应用的一种方法,即:老师会对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学习,从而达到单元教学的目的。同时,在自主学习的实践中,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内自主学习,多参考、多读一些与文本有关的或同类的作品,以便于学生自主分析和思考新知识,从而达到对语文知识水平的有效传授,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水平,从而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4.6加强语文自读练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问题能力
单元横向迁移是指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和重构,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课堂上进行讲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利用独立的阅读来完成知识的水平转移,并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举一反三,培养各种能力。比如,小学老师在给学生们讲“春光无限”这个单元的时候,就把他们分成了几个小团体,然后用“春光无限”这个话题来制作单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去看《少年闰土》、《寄小读者》等经典作品,收集与春日相关的古典诗歌,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创作一首《故乡的春天》[3]。在体验了课本上关于春季的内容后,他们会用读、写的方法来转移知识,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收集组织和学习知识的能力。
5、结语
总之,对五年级语文单元迁移的研究在当前的教学中已有一定的成效。五年级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在不断的提升,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的问题意识也很强,如果他们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语文学习中,那么他们就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单元迁移思想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幻画报,2020(09):38.
[2]杨等平.单元迁移思想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20(19):27-28.
[3]马娜.单元迁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中华辞赋,2019(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