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改进思考
【作者】 江高东
【机构】 (广西那坡县平孟镇北斗村完小校)
【正文】随着新课程广泛地推行与应用,教育部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育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小学体育教学结构和内容有效融合,采用游戏、娱乐、小组、分层等教学方法将以往沉闷的课堂环境变得生动、形象、趣味化,以此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教育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教师通过将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与体育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将游戏、娱乐、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导入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不仅有利于改善整个班级的体育学习面貌,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体育学习心态,还能以更好地吸收体育知识。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小学体育课堂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自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学习教程,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结合具体的实践充分提升学生的体育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借助电子课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体育室外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技能灵活地拓展体育项目,强化师生情感,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同时,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日后体育训练奠定良好的铺垫基础。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深入影响,依旧沿用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一、方法陈旧,忽视对学生开展课外训练的体育教学内容,导致教师的课外体育教学经验严重缺乏,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与提升,逐渐失去了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由于班级学生男女数量分化较大,考虑到学生对各种体育项目的接收能力,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以为能普及到所有学生,结果造成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普遍偏低的不良现象。
(二)学生运动技巧缺乏专业指导
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通常体现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简单体育技能,如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内容,未能结合先进的拓展训练方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内容延伸,导致学生除了跑步、立定跳远等项目未曾接触到其他的体育活动,从而造成体育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引与提升。
(三)体育教学设施建设匮乏
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不是作为升学考试的重要科目设置,课时相对较短。学校考虑到小学生受年龄因素影响体育技能有限,就将大量的技术投入都安置在其他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环境中,对体育的设施建设相对简单,通常只有几根单杠等设备,导致体育设施建设资源匮乏,教师没有机会为学生开展更多的体育训练项目;同时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团队,校方未能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往往出现懒散、怠慢的体育教学态度,从而对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三、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改进的有效途径及应用策略
(一)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思想
首先,教师应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微型课等方式为学生导入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其次,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思想,具体设计教育实施明确的教育大纲积极发挥好教师的评价导向与激励光动能,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改进教学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与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二)设立健全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
首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需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及时引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其次,通过校内外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尽量招募一些具备丰富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技能的新进教师,使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作用。
最后,运用现代先进的数据技术设立健全的信息化体育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结合体系平台内反映出的真实数据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使其带着问题和目的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地查漏补缺,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技能。
(三)采用微型课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条件
首先,教师可根据小学体育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完善教学环节,不仅能有效改进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还能使体育教学结构变得更加紧凑。
其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们各自不同的体育能力,利用微型课建立不同乘此、不同项目的微型课体育交流群,与学生建立基础的互动、交流桥梁。
最后,结合微型课多样性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项目活动形式,通过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运动技能。以此为学生创建更优质的教学条件。
(四)借助多媒体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
首先,教师可运用网络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导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子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和相关的操作技巧,以图文并茂的视频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热情。
其次,根据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一些贴合此阶段学生肢体伸展的运动项目,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到课外操场上,然后结合学生的体型、身高、性别等身体素质和体育要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训练小组,让学生通过不同项目的训练活动有效掌握运动的技能和方法。
(五)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首先,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各不相同的身体素质以及对体育锻炼的接收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模式。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一些家务类型的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和生活能力。
其次,根据不同学生心理指向的不同事物与兴趣,鼓励学生将实践生活体验带到实际的体育学习当中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对未来人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进而使其重新定位体育教学于自己而言的占据地位。
(六)以小组合作模式,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
首先,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为基础,通过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使学生经过丰富多样的实践过程合理地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技能。
其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体型、身高、体能等因素做具体的设置分析,将学生系统地划分为若干个活动小组,还要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和尺度,并提醒学生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肌肉扭伤、拉伤等现象,使学生对体育项目不产生畏惧心理。
最后,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引入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不同的游戏进行有效的竞赛活动,以此激励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
(七)通过分层训练,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首先,教师可根据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不同阶段学生们各自不同的体育技能,对学生采取不同层次、难易结合的多样化体育训练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运用现代先进的微型课技术结合学生的阶段变化合理地制定适合学生的体育训练方案,因材施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
最后,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结合所选择的训练方案有序地开展训练活动,同时对自己体育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专项地训练和查漏补缺。分层教学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及时将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与教材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微型课等技术手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们各不相同的身体素质制定出不同层次、丰富多样的体育训练,为未来的职业教育奠定良好的体育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学周刊,2017,(17):59-62.
[2]张云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学周刊,2016,(26):127-129.
一、小学体育教育中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教师通过将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与体育教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适时将游戏、娱乐、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导入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不仅有利于改善整个班级的体育学习面貌,使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体育学习心态,还能以更好地吸收体育知识。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小学体育课堂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自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学习教程,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结合具体的实践充分提升学生的体育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借助电子课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多样化的体育室外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育技能灵活地拓展体育项目,强化师生情感,还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同时,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日后体育训练奠定良好的铺垫基础。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
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深入影响,依旧沿用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单一、方法陈旧,忽视对学生开展课外训练的体育教学内容,导致教师的课外体育教学经验严重缺乏,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与提升,逐渐失去了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由于班级学生男女数量分化较大,考虑到学生对各种体育项目的接收能力,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以为能普及到所有学生,结果造成了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普遍偏低的不良现象。
(二)学生运动技巧缺乏专业指导
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通常体现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简单体育技能,如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内容,未能结合先进的拓展训练方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内容延伸,导致学生除了跑步、立定跳远等项目未曾接触到其他的体育活动,从而造成体育技能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引与提升。
(三)体育教学设施建设匮乏
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不是作为升学考试的重要科目设置,课时相对较短。学校考虑到小学生受年龄因素影响体育技能有限,就将大量的技术投入都安置在其他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环境中,对体育的设施建设相对简单,通常只有几根单杠等设备,导致体育设施建设资源匮乏,教师没有机会为学生开展更多的体育训练项目;同时面对参差不齐的教师团队,校方未能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往往出现懒散、怠慢的体育教学态度,从而对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三、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改进的有效途径及应用策略
(一)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思想
首先,教师应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微型课等方式为学生导入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其次,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思想,具体设计教育实施明确的教育大纲积极发挥好教师的评价导向与激励光动能,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改进教学策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与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二)设立健全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
首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校需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及时引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其次,通过校内外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尽量招募一些具备丰富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技能的新进教师,使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作用。
最后,运用现代先进的数据技术设立健全的信息化体育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结合体系平台内反映出的真实数据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使其带着问题和目的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效地查漏补缺,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技能。
(三)采用微型课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条件
首先,教师可根据小学体育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完善教学环节,不仅能有效改进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还能使体育教学结构变得更加紧凑。
其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们各自不同的体育能力,利用微型课建立不同乘此、不同项目的微型课体育交流群,与学生建立基础的互动、交流桥梁。
最后,结合微型课多样性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项目活动形式,通过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更好地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运动技能。以此为学生创建更优质的教学条件。
(四)借助多媒体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
首先,教师可运用网络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导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子PPT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和相关的操作技巧,以图文并茂的视频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热情。
其次,根据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一些贴合此阶段学生肢体伸展的运动项目,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到课外操场上,然后结合学生的体型、身高、性别等身体素质和体育要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训练小组,让学生通过不同项目的训练活动有效掌握运动的技能和方法。
(五)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首先,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各不相同的身体素质以及对体育锻炼的接收程度,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化学习模式。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一些家务类型的体育锻炼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体育素养和生活能力。
其次,根据不同学生心理指向的不同事物与兴趣,鼓励学生将实践生活体验带到实际的体育学习当中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对未来人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进而使其重新定位体育教学于自己而言的占据地位。
(六)以小组合作模式,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
首先,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体育能力为基础,通过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使学生经过丰富多样的实践过程合理地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技能。
其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体型、身高、体能等因素做具体的设置分析,将学生系统地划分为若干个活动小组,还要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掌握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和尺度,并提醒学生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肌肉扭伤、拉伤等现象,使学生对体育项目不产生畏惧心理。
最后,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引入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不同的游戏进行有效的竞赛活动,以此激励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
(七)通过分层训练,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首先,教师可根据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以及不同阶段学生们各自不同的体育技能,对学生采取不同层次、难易结合的多样化体育训练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运用现代先进的微型课技术结合学生的阶段变化合理地制定适合学生的体育训练方案,因材施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
最后,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结合所选择的训练方案有序地开展训练活动,同时对自己体育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专项地训练和查漏补缺。分层教学法,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的教育需求,与时俱进,及时将学生的实际体育技能与教材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微型课等技术手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们各不相同的身体素质制定出不同层次、丰富多样的体育训练,为未来的职业教育奠定良好的体育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国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学周刊,2017,(17):59-62.
[2]张云改.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学周刊,2016,(2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