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体育教学面临的三大困境及破解之道

【作者】 梁海军

【机构】 (广西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


【正文】2022年4月21日,期待已久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由教育部新闻司发布,刚刚公布就吸引来大量媒体关注,义务教育学校以及广大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更是热议不断。根据新课标规划,从2022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提高到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学、初中教育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
  体育成为义务教育学校的第三大主科,地位之高从来未有。从政策发布到政策落地,仅仅有4个月的间距,全国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做好准备了吗?广大体育教师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体育课开不齐、体育老师“被生病”等现象频繁出现。与此同时,青少年肥胖、近视率逐年上升,体质堪忧,学校体育改革显得十分迫切。虽然体育中考的赋分一直在提高之中,很多地方去年已经提高到60分,但体育考试和教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学校体育水平的提升任重道远。
  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依然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怎么教的问题。提升体育教学水平最大的困难是体育教师不足。特别是专项技能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体操,学校能否开课,只能根据体育教师的储备情况而定。这样,学生的选择余地很小,只能由学校统一安排。尤其是农村地区,体育教师和体育设施都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困难更大。以某县为例,该县2021年春季学期有公办学校101所,体育运动场地未达到省定标准的小学有86所、初中3所,共缺109278平方米。全县仅有23名体育专业教师,绝大多数体育课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某初中有学生2900多人,班级规模都比较大,学生数最多的班级有55人,最少的也有40来人,这大大限制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给学生上一节篮球课,原本场地有限,再加上篮球少而学生多,所以一节课下来,每个学生轮流练球的次数基本上是个位数。
  现在上级有意推行校园足球,我们就以足球为例。据了解,某个山区县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中,仅有4、5位教师接受过足球培训,但是无一人持有足球教练证书;仅有某小学的一位姓苏的老师持有二级足球裁判证。由此可见,该县中小学校足球教练、足球裁判人才匮乏。该县仅有5所学校有足球场,其中3所学校的足球场是独立的,2所学校的足球场是两校合用的。由于缺少足球体育教师和足球裁判,足球运动开展面不大,以及足球运动受伤率过高等等,该县中小学校从未开展足球联赛。这样的体育设施和师资,如何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实施新体育新课标规划无疑是空谈。
  二是怎么学的问题。毋庸置疑,目前应试教育依然盛行。在应试惯性下,“考什么就学什么”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某县初二年级小张同学表示,以前觉得上体育课是娱乐课很好玩,现在才知道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又苦又累。某民族初级中学学生黄某红平时喜欢跳绳,在跳绳方面有特长,但由于跳绳不是体育中考项目,她只能忍疼割爱,其他项目的体育课她高兴不起来,没有达到“我运动我快乐”的体育锻炼目的。为了中考体育分数,很多学生只能舍弃自己的兴趣爱好,逼自己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这样的体育课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特长,还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很难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与开设体育课的宗旨南辕北辙。
  三是怎么考的问题。目前,我们本地体育中考是让学生从11个项目中选3个项目来考试。从近年学生的选择数据看,大多数学生选5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掷实心球这些比较容易的项目。教师的教学被考试牵着鼻子走,学生爱考哪个项目教师就教哪个项目,于是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就基本被限定在5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掷实心球这些项目上。由于大搞集中训练,中考体育成绩看起来还是比较乐观的,也就是说学生们都考得相当不错,于是就出现学校高兴、家长高兴、老师高兴、学生高兴“四大欢喜”的现象。但是如果认真反思,我们就发现这样的体育教学太过于功利性,学习内容太过于单一。如果考试这根指挥棒没有改变,那么即使再如何增加体育教学的课时,体育教学的被动局面依然不会改变。另外,农村学校由于训练的场地和器材不充足,加上缺少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导致学生上体育课训练不积极,体育中考成绩不如城区学校理想。
  体育中考还有一个有趣现象。凡是文化科目成绩好的学生,基本都是“书呆子”,头脑发达而四肢无力,体育中考成绩都差;凡是文化科目成绩差的学生,基本都是“调皮鬼”,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中考成绩都好。为了保证中考总分上线率,学校和体育教师都拼命帮助“书呆子”体育中考考出好成绩,各种造假手段层出不穷。一旦考试成绩可以造假,体育教学就沦为一种应付与形式。
  要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必须想方设法破解目前体育教学的几大难题。
  首先,要强化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在体育教师和运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调一下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广大体育教师来说,工作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在工作中最有利于发展自己的专业。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最不该荒废的就是教学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立命之本,只要认真教学,教师本人也会跟着学生得到进步。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任何教师都不能忽视课堂的重要性。然而不少体育教师却放弃了自己的阵地,以“放羊”的形式上体育课。每到体育课,总是把几个球丢给学生,一句“你们自己打球”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做法,对学生成长极其不利,但是对教师个人的成长也非常不利。体育教师也算是吃青春饭的,如果年轻时代荒废了教学,等于荒废了自己的青春,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了。聪明的体育教师,会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教训,同时也是在提升自己。体育课虽然不是文化课,但是它要把运动技能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况且,要想把体育课上得有特色的,是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如果你能搞好教学,何尝不能提高自己?
  农村学生课外活动、家庭劳动都比较多,体能相对较好,体育课不能停留在“玩耍”式的体能锻炼,而应当把重点放在规范学生运动动作、学习常见运动比赛规则、学习欣赏体育竞技和磨炼意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上。还可以把当地民族传统节日、民族竞技体育项目融入到教学中,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其次,要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和人数
  体育提升为义务教育学校的第三大主科,自然需要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和人数,这是很好理解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地方政府一直认为体育是副科,可有可无,一旦招聘教师优先考虑的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等文化科目的教师,很少考虑招聘体育、音乐、美术等小科目的教师。甚至有人认为,体育课没有多少含金量,可以临时安排任何科目的教师去顶课。如果这样的落后观念不摒除,新课程规划是不可能顺利实施的。另一方面,“双减”实施以来,课外活动中体育项目大大增加,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增加体育教师编制和人数已经到了必须马上解决的地步。
  再次,增加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
  如上所述,目前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体育运动的开展。增加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确实需要花一笔大钱,这是学校无法自己解决的,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地方党委政府教育履职行为的监督,责成地方党委政府出钱解决教育的困难。
  第四,体育教学内容必须走多样路线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罗列的体育项目十分多样丰富,我们必须遵照执行。只有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才能满足不同地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兴趣的学生的不同需要,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体育教学的任何困难都会被破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定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