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有效复习课的三种类型
【作者】 农朝华
【机构】 (广西那坡县民族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复习课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有效组织道德与法治课总复习,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详细介绍复习课三种类型(考点解读课、专题复习课、练习讲评课)的具体做法。通过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关注热点,提升综合能力;巩固知识,增强应试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类型;学习效率
两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温故而知新”的观点,讲的就是复习的重要性。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总复习是初中毕业考前的准备阶段。在新课程实施之后的今天,如何有效组织道德与法治课总复习,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考点解读课着重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解读课,主要运用于第一轮复习中,根据《考试说明》要求,吃透考纲,全面复习,突出“核心”知识,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善于梳理,注重“归纳”,提升整合能力。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理解核心、主干观点,熟悉课本知识、考纲,构建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考点解读课要分清层次、解读考纲
《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内容目标要求均含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不同层次的动词,要求不同。如“知道”、“了解”、“掌握”等为识记要求。“懂得”、“理解”、“辨别”等为理解要求。“养成”、“体会”、“感受”等为运用要求。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高层次的动词自然包含低层次的动词要求,吃透考纲。
(二)考点解读课覆盖面要广,突出核心知识
复习过程中不漏过一个考点,覆盖面要广,知识点要全面,但是切忌冷饭重炒,泛泛而谈,面面俱到,一定要侧重基础知识和重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
(三)考点解读课要善于梳理,注重归纳
1、对同类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即抓住共同点或相似点将有关知识归为一类。如:罗列出五本教材相关的“制度”类、“核心”、“中心”类、“原则”类、“主体”、“主导”类等。又如:归纳法律名称、权利、义务、处罚方法、良好的心理品质、战略、国策、标志、矛盾、目的、影响、最、基本等,将有关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观点,各个击破,以便提高学生识记及鉴别能力。
2、知识体系的归纳构建
在考点解读课上要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按“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逻辑层次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框架图表,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仔细阅读教材,使每一“目题”下的知识大树枝叶丰满。这样,既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又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还有利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知识脉络关系归纳整理。如:归纳九年级国情脉络“我国的国情——最基本国情——经济国情、政治国情、文化国情。”;“人口、资源、环境国情——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政府、公民如何做”。通过归纳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其表现,理解基本国情与各课核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脉络的归纳整理,让学生把书由厚读薄,便于掌握。
二、专题复习课着重关注热点,提升综合能力
专题复习课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时政”,提升运用能力。按专题进行综合复习,包括板块专题复习(即按照“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个专题复习)和热点专题复习。以知识点为载体,热点为切入点,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呈现,而不作为学生掌握的重心。目的是教师通过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和灵活运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熟练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专题复习课的流程大体是:先呈现背景材料,后再现考点链接,再到列举典型题例,然后进行答题思路点拨,最后是针对性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一)背景呈现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内容和方式
专题复习课要关注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典型、国家大事来考查相关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精心设计学生十分关注的热点专题。如:建国成就,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70年国庆大阅兵、“辉煌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海世博会等;模范榜样,包括感动中国人物、英雄模范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等,作为情景材料并科学设问。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或文字材料。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备考的积极性。
(二)考点链接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准确性
专题复习课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和考点,多角度、多侧面去看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同一个热点,设问的角度不同对应的知识点也不同。在复习中做到:读懂材料,理解专题;找准考点,梳理整合;联系实际,提高认识。例如:“上海世博会”专题,可以从改革开放成就、志愿者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对待文化差异、科技创新、低碳经济等不同角度设问。通过训练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准确性。
(三)例题、练习设计体现考纲要求,突出思维训练,具有中考导向性。
专题复习要达到理解热点,巩固考点的目的,就要做不同类型的例题和练习。例题的选择要典型,具有代表性;练习的质和量也很重要。在设计选择例题和练习时要关注课标、考纲的要求,要与中考题型对口;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承受能力相当,突出思维训练,具有中考导向性。
(四)回归课本,注重利用、体现地方特色。
复习时要很好地将教材的普遍性,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与生活的特殊性即当地具体实际和学生具体实际,有机地进行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有效。
三、练习讲评课着重巩固知识,增强应试能力
练习讲评课主要是优化讲评,重“双基”,提升解题能力,通过各种训练,如题型训练,套题训练、模拟考试等。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答题技巧、答题的规范素养、应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选习题,有针对性。
在选择练习时要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部分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概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每课精选一题,精讲细练。
(二)精心讲评,有目的性。
讲评一定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做到精讲精评,做到讲有目的性,评有针对性。始终把握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选准评讲材料的切入点,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在讲评单项选择题时,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较多、较普遍的地方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错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巩固知识。
总之,新课改下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复习不能轻视。只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关注热点,提升综合能力;巩固知识,增强应试能力,重视并讲究复习方法、解题策略,面对开卷考做到“心中有书”,在紧张的中考考场上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考出好成绩。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类型;学习效率
两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温故而知新”的观点,讲的就是复习的重要性。九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总复习是初中毕业考前的准备阶段。在新课程实施之后的今天,如何有效组织道德与法治课总复习,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考点解读课着重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解读课,主要运用于第一轮复习中,根据《考试说明》要求,吃透考纲,全面复习,突出“核心”知识,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善于梳理,注重“归纳”,提升整合能力。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理解核心、主干观点,熟悉课本知识、考纲,构建知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考点解读课要分清层次、解读考纲
《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内容目标要求均含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不同层次的动词,要求不同。如“知道”、“了解”、“掌握”等为识记要求。“懂得”、“理解”、“辨别”等为理解要求。“养成”、“体会”、“感受”等为运用要求。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高层次的动词自然包含低层次的动词要求,吃透考纲。
(二)考点解读课覆盖面要广,突出核心知识
复习过程中不漏过一个考点,覆盖面要广,知识点要全面,但是切忌冷饭重炒,泛泛而谈,面面俱到,一定要侧重基础知识和重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
(三)考点解读课要善于梳理,注重归纳
1、对同类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即抓住共同点或相似点将有关知识归为一类。如:罗列出五本教材相关的“制度”类、“核心”、“中心”类、“原则”类、“主体”、“主导”类等。又如:归纳法律名称、权利、义务、处罚方法、良好的心理品质、战略、国策、标志、矛盾、目的、影响、最、基本等,将有关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小观点,各个击破,以便提高学生识记及鉴别能力。
2、知识体系的归纳构建
在考点解读课上要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形成知识网络。按“单元——课题——框题——目题”的逻辑层次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框架图表,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仔细阅读教材,使每一“目题”下的知识大树枝叶丰满。这样,既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又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还有利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知识脉络关系归纳整理。如:归纳九年级国情脉络“我国的国情——最基本国情——经济国情、政治国情、文化国情。”;“人口、资源、环境国情——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科技创新——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政府、公民如何做”。通过归纳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其表现,理解基本国情与各课核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脉络的归纳整理,让学生把书由厚读薄,便于掌握。
二、专题复习课着重关注热点,提升综合能力
专题复习课是在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时政”,提升运用能力。按专题进行综合复习,包括板块专题复习(即按照“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个专题复习)和热点专题复习。以知识点为载体,热点为切入点,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呈现,而不作为学生掌握的重心。目的是教师通过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和灵活运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熟练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专题复习课的流程大体是:先呈现背景材料,后再现考点链接,再到列举典型题例,然后进行答题思路点拨,最后是针对性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一)背景呈现要选择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内容和方式
专题复习课要关注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典型、国家大事来考查相关知识和解决相关问题,精心设计学生十分关注的热点专题。如:建国成就,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70年国庆大阅兵、“辉煌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海世博会等;模范榜样,包括感动中国人物、英雄模范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等,作为情景材料并科学设问。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或文字材料。让学生亲切地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备考的积极性。
(二)考点链接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准确性
专题复习课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和考点,多角度、多侧面去看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同一个热点,设问的角度不同对应的知识点也不同。在复习中做到:读懂材料,理解专题;找准考点,梳理整合;联系实际,提高认识。例如:“上海世博会”专题,可以从改革开放成就、志愿者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对待文化差异、科技创新、低碳经济等不同角度设问。通过训练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准确性。
(三)例题、练习设计体现考纲要求,突出思维训练,具有中考导向性。
专题复习要达到理解热点,巩固考点的目的,就要做不同类型的例题和练习。例题的选择要典型,具有代表性;练习的质和量也很重要。在设计选择例题和练习时要关注课标、考纲的要求,要与中考题型对口;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承受能力相当,突出思维训练,具有中考导向性。
(四)回归课本,注重利用、体现地方特色。
复习时要很好地将教材的普遍性,即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与生活的特殊性即当地具体实际和学生具体实际,有机地进行重组和整合,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有效。
三、练习讲评课着重巩固知识,增强应试能力
练习讲评课主要是优化讲评,重“双基”,提升解题能力,通过各种训练,如题型训练,套题训练、模拟考试等。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答题技巧、答题的规范素养、应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选习题,有针对性。
在选择练习时要针对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部分及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概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每课精选一题,精讲细练。
(二)精心讲评,有目的性。
讲评一定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做到精讲精评,做到讲有目的性,评有针对性。始终把握题目涉及的知识点,选准评讲材料的切入点,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在讲评单项选择题时,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较多、较普遍的地方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错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巩固知识。
总之,新课改下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复习不能轻视。只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关注热点,提升综合能力;巩固知识,增强应试能力,重视并讲究复习方法、解题策略,面对开卷考做到“心中有书”,在紧张的中考考场上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