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作者】 刘 霖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


【正文】摘 要:“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希腊·苏格拉底)。这与“素质教育为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与实践能力。小学阶段更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而小学音乐肩负着艺术教育的重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徜徉于音乐艺术殿堂是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分析,希望教育同仁指正。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学习;鉴赏能力;教学思路
  说到音乐,总能给人们一种美的感觉。学会欣赏音乐能得到心灵的慰藉,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灰色”,有助于提升欣赏者的品质,更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就小学生而言,正是心智健康发展的起步阶段,开展针对性的音乐教育,无疑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康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传统音乐教学总是按部就班完成的,整体上缺乏新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音乐教学需要创新,需要逐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音乐之美的重要性分析
  作为美学的重要形态之一,音乐包括了崇高美与高尚美两方面内容。前者是指个人对理想、正义和祖国的敬仰、歌颂与赞美。后者则是情感形态,是人类乐观主义的外部表征。说到崇高美,当我们获得某种满足或者成功时,欢乐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如果用音乐表达这种情感,就能很好的烘托气氛。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形式,用以抒发情怀,表达自我。音乐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踩着节拍,感受音乐的律动之美,从瀚若星河的优秀音乐作品中筛选出适合的经典之作,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探索
  (一)借助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学生满怀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去欣赏音乐作品。当然,教师要注意到小学生生性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要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刺激小学生大脑皮层神经,让小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悟音乐的魅力。一旦能持久地获得这种精神方面的收获,就能获得情感升华,学会如何鉴赏音乐,比如,在学习《春游》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实现编辑出来的视频(如果是多位同学春游剪影,那效果就会更好些)。借助这些视频,学生们能观察到花花草草从萌芽到枝繁叶茂,从而近距离地发现春天就这样翩然而至。教师可以使用引导性的语言“大家从视频中看到哪些有关春天的信息呢?”,“大家想到大自然里面去玩耍吗?”,“有没有这么一首歌,能表达我们对春天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呢?”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大家畅想春天,营造出喜悦的心境,然后跟着教师学习这首歌,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提高。
  (二)借助丰富的鉴赏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鉴赏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更无法用专业的水准去解读音乐之美。这种鉴赏力只能是一种直觉,也就是“击节而歌”、“随风起舞”的那种意境。教师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艺术熏陶中收获个人的主观体验,提升音乐的创造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入不同的鉴赏形式,激发学生对美感的表达,或借助动作或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比如“太好听了”、“真美啊”,虽然字数很少,也不专业,但能体现出小学生对该曲目的认可。比如,在赏析《司马光砸缸》时,学生对于故事内容耳熟能详,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大家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体会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还可以把这个小故事变成舞台剧,借助有意思的故事情节和流畅的音乐,表现出主要人物的特点。通过此类锻炼,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尊重个体差异提升鉴赏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鉴赏水平的差异性。在课堂评价环节,要多给予鼓励的褒扬,让每位同学不断努力,切忌贬低那些好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天赋和后天努力问题,有目的的提升学生的鉴赏动力。此外,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评价各不相同,教师不能轻易下结论,哪种评价好,或者哪种评价不好,要注重个人评价的发散性,让大家的评价向广阔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学习《东方之珠》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完后想象词曲中涉及的内容,让大家谈一下自己对该歌曲的感受,并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许学生的这种表达不清晰,不全面,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们就会走出欣赏误区,从音乐的节奏、旋律、歌词等多个维度去评价,由此提升个人的鉴赏能力。
  (四)开阔视野提升鉴赏水平
  音乐教育不能被约束在课堂范围内,应该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领域。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物品都是很好的“道具”,合理的敲打都能传递出美好的节奏,即便是跺脚、拍大腿,节奏掌握好了,都会令人为之一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家多听一下音乐剧、儿童话剧、钢琴曲,以及一些非常小型的乐曲演奏,感悟到音乐的坦诚之美,流行音乐的韵律之美,舞台剧的舞台魅力,借助不同形式的节目展现出音乐的方方面面。当学生陶醉其中时,其艺术情怀与道德情操也会随之提升。一旦学生有所收获,就会树立学好音乐的信心。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关键节点,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这个时期开展音乐教育,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个人修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从个人兴趣入手,不断丰富鉴赏形式,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不同鉴赏水平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可以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教学中提倡赏识教育,让音乐艺术在小学生心田中留下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