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音乐教学

【作者】 李 丹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东新一小学)


【正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不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自从我国实施了新一轮课改,我们的音乐教学可以说成效比较显著,成果颇丰。但时至今日,在一些边远地区的中老年教师中,对新课改的改革仍无所适从,没有转变教学观念,工作中没有效果,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新课程改革理念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倡导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今天,如何发挥课堂的生命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新课改下如何搞好音乐教学浅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我认为首先要启用多种情景创设的方式来进行导入
  一堂好课的关键是好的开头,音乐课程标准为我们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的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为了这个美好的开始,我们在课堂导入中,可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设计,可用谈话式、游戏式,讲故事,表演式或多媒体播放等多种形式。这些灵活的方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被兴趣所引导,放飞灵性,感受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妙。例如在我教授《黄河大合唱》我在课堂起始阶段,在黄河大合唱这首歌的。利用了播放多媒体导入法播放了播我国的地图,先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在播放黄河波涛汹涌、翻滚的视频,再加上我的激情朗诵,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来,为更好地学唱歌曲埋下了伏笔。而在教唱歌曲《小红帽》时,则是运用了讲故事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讲出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小红帽的喜爱,自然地带领学生进入对歌曲的学习。
  二、在教歌阶段,需要同样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
  在几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了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利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教唱歌曲,收到良好的效果。
  1、小组合作式教唱法。这个方式的实施过程是我将歌曲的旋律用“啦”这个字。教学生哼唱,等学生掌握旋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来合作学习歌词部分。这样的合作后,学生的创造潜能完全的被激发出来,也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欣赏式教学法。在教唱一些歌曲时,我利用flash动画模式,让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一边学唱歌曲。这些方式很受低年级学生的欢迎,他们得到了精神愉悦的同时,很快领会了学会了歌曲。
  3、分层教学法。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感悟并不是相同的,欣赏水平、基础也都不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内涵的。本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照顾全体、面向个体、照顾全体,从根本上提高教学后果。教学质量,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互动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应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的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如果课堂上没有互动的环节,那将是一堂没有创造的课,没有创新的课,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注意课堂有效的互动,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要想做到孩子们与教师的互动,关键还是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孩子们好玩、爱动、好奇的心理,组织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讲授五线谱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乏味,这时候,我设计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乐器传到谁那,谁来回答问题。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总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把复杂的知识消化掌握了。
  新课程给我们的广大音乐教师搭建了施展教学才华的舞台。希望我们的广大教师都做到以生为本,以音乐为本,采用多种模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才能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满足素质教育的所需,实现音乐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