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命题方法的研究
【作者】 黄 颖
【机构】 (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纸笔测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一线教师命题研究不足,在中学的各类测试中试题命制还存在诸多问题:试题呈现方式较单一,缺乏真实的问题情境。拼装试题,整套使用外来题居多,改编题少,原创题就更少。试题杂多滥是学生学习负担重的原因之一,本文介绍一些命题的方法,希望能给同行提升命题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命题;方法
每份高考试题一经出炉,广大中学教师都会深入研究,但鲜有从命题视角关注如何命题者。本文介绍了一些命题的方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1.原创试题
原创试题是自己寻找背景材料嵌入考查高中化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原创试题并不是完全随心所欲,要符合课程标准,能够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1.1应用教材内容,引导回归教材
学习教材内容占了大多数时间,学会教材内容本身就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事实上,为了检测学生的听课情况,教师们普遍会在新授课时提问,这些问题几乎都是来源于教材内容。挖据教材细节,不放过资料卡片等边角材料,特别关注教材上的“科学探究”内容设置新情境考查实验技能的迁移能力,一些重要的实验改成试题,让学生作答。命题立意集中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题在教材外、理在教材内”的理念,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性命题原则。此类试题是巩固上课学习内容的,引导教师重视研究教材,适合非选拔性考试的命题。
1.2研究性学习中解决问题,感受化学魅力
化学中很多知识并非单纯去想就能想得通,需要结合各种理论支撑,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推论,新课改以来,学生每学期都有些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的问题多是日常生活的不解的化学问题,往往通过查资料,家庭小实验就能够完成,化学老师往往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设计实验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能够根据学生研究的问题改成一道考试用题。这样的试题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让真正做过上述实验的考生得高分,靠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方式则不易过关。此类试题有效考查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以处理信息能力与迁移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潜质,效度较高。
1.3科技前沿的成果,增强创新意识
近年来一些新药品,新材料,新技术、新电池活跃在世人面前,以此为素材命题彰显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与应用性,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极大升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可,增强创新意识,同时一切科技前沿很多都是西方国家居多,也增加了学生攀登科技高峰的紧迫感。命题时要大量查阅科技杂志论文,技术专利,会议论文,最近诺奖领域等,收集科技成果,特别是展示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很对前沿涉及的知识都是很尖端的,常人很难看得懂,适合命题的少之又少。此类试题启示考生要多关注最新科技动态,并促使一些人终身投入到化学领域中。
1.4关注化学相关社会热点的问题,承担社会责任
当前环境问题、气候问题、食品药品问题很多都需要化学工作者的参与。比如大气的治理,涉及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废气处理,雾霾的问题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碳中和碳达峰”的问题联系到新的能源开发,CO2的吸收技术。食品药品问题也常常引发社会关注,里面涉及的化学知识可以改编成试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此类化学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科技、技术、环境(STES)的联系。
1.5联系工业生产实际,凸显学科价值
工业领域中采矿冶金,造纸,制药,能源生产、日化用品生产、材料的制备都涉及到大量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化学命题实际应用中的真实问题资源。此类命题素材能够体现学科的利用价值,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相关的职业。最好通过实地参观,把工作生产和课本联系起来,创设出真实情景的试题。此类化学试题考查考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价值。
1.6挖掘古代典籍中知识,根植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明、重要古籍文献、经典诗词、谚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的成分及类别、物质性质及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等。往往要查阅古代医学书籍,对古文的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我国早在商代就掌握了青铜器的制作,至少说明商代时我们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随后的炼铁技术用在农业生产和军事武器装备上,各种矿物类如朱砂、代赭石进入中药配方中,命制此类的化学试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类方向的命题挖掘古代文化信息,根植爱国情怀从而达到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目的。
2.改编试题
一些易错题和经典的试题考过后师生仍然“意犹未尽”,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改编,可以充分发挥试题的功效。
2.1主观题和客观题互改
主观题需要大量填写,结论过于开放,有时候为了方便改卷,将主观题改成选择题,只需要选择分析,这样学生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背记默写也能答题。客观题有时靠“三长一短选最短”等拼运气选对,实际学生依旧没有掌握,为了判断学生是否振掌握,可以把客观题改成主观题,让学生填写文字作答,这样就能检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
2.2题设和结论交换
通过适当改编命题角度编成变式练习,同源试题等,通过呈现试题结论让学生得出前提条件,或者给出前提条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关注并掌握解决本知识点而非简单的记忆,学会“解决问题”而非简单的刷题。
2.3条件强化或弱化互相转变
一题多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条件强化或者弱化,例如在物质鉴别和推断题中,一旦条件减少,往往需要讨论多种情况,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条件增多后,往往不需要讨论各种情况,答案就更加容易获得。命题者可以通过修改试题,让条件强化或弱化来进行一题多变的变式考法。
2.4定性题与定量题转换
定性分析往往只是确认“是什么”,定量分析则是确定“有多少”。比如一些制备的分析产品含有的成分增加一些数据和条件,使定性问题变成定量问题。有时也可以撤掉数据,变定量改为定性分析,减少难度。
2.5图表和文字互换
试题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以函数图像、数据列表、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图表处理能力的训练,化学中有句话叫“无图不成题”,图像是不连续文本阅读。常见比如两种电解液混合后导电性的变化,既可以分阶段文字描述,也可以画出图像来形容;能量变化除了使用等式和文字,还可呈现示意图来表示能量变化。
3.命题“三不可兼得”原则
编制试题时,应考虑题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阅读量、计算量、思维量“三者不可兼得”[词语来自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这是控制试题难度最关键的实践心得:
计算量:需要计算的试题都存在计算量,化学中需要计算的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电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化学平衡计算、滴定中浓度计算、实验中产品纯度和产率计算等。
阅读量:指题干和设问的文字数,目前高考总体趋势是阅读量变大,每题需要读的文字增多,文字里面有些是一般性白话,有些是需要解题用的关键语句。
思维量:指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或者语句,一般来说,题干和设问中都存在思维量大的因素,如题干提供的信息和背景材料时后面解题的关键,题设需要回答什么,本身就需要揣测很久。试题中思维量除了揣测文本,读懂图片和分析表格都算思维量。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灵活明制出不同难度的试题,比如:想命制简单的试题,该试题有有计算就阅读少,思维量少,只是单纯计算无需转弯抹角;该试题阅读量大就只是单纯文字多,并不需要反复揣测也不用计算;该试题句句蕴含深意就不要太长的文字也不能计算。如果想命制中等的试题,可以选择计算量、思维量、阅读量三个中两个搭配,如常见的有“计算量+思维量”组合:该题需要计算,但计算转弯抹角,并不能直接计算出来,文字阅读尽量控制在100字以内;“计算量+阅读量”组合:该题阅读量较大,需要读取大量的文字寻找有用信息才能计算;“思维量+阅读量”组合:该题典型题型就是推断题,一些考察实验的文字题,虽然没有计算,但是需要反复推敲。想命制较难的试题,则可以“计算量+阅读量+思维量”组合:计算繁杂,文字深奥,题目很长。
4.提升命题能力的途径
4.1研究试题
在命制试题前请仔细研究近三年三套全国卷以及上海市、浙江省新高考真题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真题研究侧重同类题连续三年的对比、同一知识点考察的侧重方向、材料新颖程度、与课程标准的切合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各省市作者可以对本省自主命题的试卷有所侧重;参与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可结合学生高考答题情况予以分析和评论,也可结合阅卷经历,就某类或某几类题的答题规范、主要失分点以及失分原因进行总结剖析高考试题。一些品牌教辅大型联考的试题都是一聘请些专家命题,也可以对不同品牌教辅上题目进行研究,研究教辅题目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感知会什么阶段适合做什么题目。教师勤解题能够积累很多感性的认知,逐步了解各种题型的命题方向和方法,熟悉命题的一些形式。
4.2精选试题
大量解题后教师对试题才有优良中差的区分,从难度设置、区分度控制、试题整体评价、对命题亮点、命题失误、复习备考的启示、知识点的分布、知识点考察的连续性、命题技巧、某类题命制的趋势都有较正确的认识。同一类试题会见很多遍,都能达到相同的考查目的,但有的试题从试题背景材料到题干的表述科学,设问的方式清晰明了,而有的试题,背景材料陈旧,题干表述模棱两可,设问也存在多种理解。试题做多了也有一定的研究就很容易一眼分出好坏。
4.3原创命题
经过解题经验积累和学会选题,教师慢慢也可以自己试着改题,最终往着原创试题方向迈进。原创是高仿真的必要前提,高考模拟试卷的原创题必须保证100%。高考命题改革冲击了落后的教学传统,这是因为目前一些落后的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大量刷题,若用原题,一些学生会碰巧遇到做过的题目,影响考试信度。原创性试题还能防止学生使用搜题软件得到答案,从而养成独立作业习惯。
浅度改编:考查的主考向及核心知识不变,添加或更换试题情景、更换信息呈现方式。题干化学情境相似,更换1个选项考查的主考向及核心知识。
深度改编:化学情景有变化,运用相同的模型或信息,改编部分或全部设问,通过重新设计问题来得到新题。题干化学情境相似,考查的物质全部更换,至少更换3个选项考查的主考向及核心知识。
原创试题:尽量选用从未用作试题的材料、情境,新说法等相关素材,命题时选取的图表类材料务必清晰、准确、符合科学实际,并提供可查找的出处(照片、截图、文字、链接等形式均可,主要便于审题老师查找素材,核实素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选取的素材要求新颖,“素材新颖”不代表素材中的从未出现过,是素材包含的信息是从未用作命题的;素材包含的信息能提供解题的关键线索(避免学生脱离素材也可解题的情况)。
虽然现阶段教师还不具备命制高质量原创试题的水平,但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仿照高考试题规范试题格式、使用命题蓝图学习试题设计、多维度分析高考试题了解试题结构等,从主观题开始尝试改编试题、模仿命制逐步提升至高质量的原创试题命制。只有重视命题研究,提升命题水平,才能有效体现试题的评价功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引导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颖.全国III卷化工流程工艺的考察分析与解题指导 原创模拟题命题心得[J].教学考试,2020-03.
关键词:核心素养;命题;方法
每份高考试题一经出炉,广大中学教师都会深入研究,但鲜有从命题视角关注如何命题者。本文介绍了一些命题的方法,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1.原创试题
原创试题是自己寻找背景材料嵌入考查高中化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原创试题并不是完全随心所欲,要符合课程标准,能够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1.1应用教材内容,引导回归教材
学习教材内容占了大多数时间,学会教材内容本身就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事实上,为了检测学生的听课情况,教师们普遍会在新授课时提问,这些问题几乎都是来源于教材内容。挖据教材细节,不放过资料卡片等边角材料,特别关注教材上的“科学探究”内容设置新情境考查实验技能的迁移能力,一些重要的实验改成试题,让学生作答。命题立意集中体现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题在教材外、理在教材内”的理念,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公平性命题原则。此类试题是巩固上课学习内容的,引导教师重视研究教材,适合非选拔性考试的命题。
1.2研究性学习中解决问题,感受化学魅力
化学中很多知识并非单纯去想就能想得通,需要结合各种理论支撑,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推论,新课改以来,学生每学期都有些研究性学习,学生研究的问题多是日常生活的不解的化学问题,往往通过查资料,家庭小实验就能够完成,化学老师往往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学生通过翻阅资料,设计实验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能够根据学生研究的问题改成一道考试用题。这样的试题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让真正做过上述实验的考生得高分,靠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方式则不易过关。此类试题有效考查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以处理信息能力与迁移能力为核心的学习潜质,效度较高。
1.3科技前沿的成果,增强创新意识
近年来一些新药品,新材料,新技术、新电池活跃在世人面前,以此为素材命题彰显了化学学科的时代性与应用性,体现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极大升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可,增强创新意识,同时一切科技前沿很多都是西方国家居多,也增加了学生攀登科技高峰的紧迫感。命题时要大量查阅科技杂志论文,技术专利,会议论文,最近诺奖领域等,收集科技成果,特别是展示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而且很对前沿涉及的知识都是很尖端的,常人很难看得懂,适合命题的少之又少。此类试题启示考生要多关注最新科技动态,并促使一些人终身投入到化学领域中。
1.4关注化学相关社会热点的问题,承担社会责任
当前环境问题、气候问题、食品药品问题很多都需要化学工作者的参与。比如大气的治理,涉及到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废气处理,雾霾的问题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碳中和碳达峰”的问题联系到新的能源开发,CO2的吸收技术。食品药品问题也常常引发社会关注,里面涉及的化学知识可以改编成试题,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此类化学试题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科技、技术、环境(STES)的联系。
1.5联系工业生产实际,凸显学科价值
工业领域中采矿冶金,造纸,制药,能源生产、日化用品生产、材料的制备都涉及到大量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原理,是化学命题实际应用中的真实问题资源。此类命题素材能够体现学科的利用价值,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相关的职业。最好通过实地参观,把工作生产和课本联系起来,创设出真实情景的试题。此类化学试题考查考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价值。
1.6挖掘古代典籍中知识,根植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文明、重要古籍文献、经典诗词、谚语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主要包括物质的成分及类别、物质性质及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等。往往要查阅古代医学书籍,对古文的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我国早在商代就掌握了青铜器的制作,至少说明商代时我们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随后的炼铁技术用在农业生产和军事武器装备上,各种矿物类如朱砂、代赭石进入中药配方中,命制此类的化学试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类方向的命题挖掘古代文化信息,根植爱国情怀从而达到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目的。
2.改编试题
一些易错题和经典的试题考过后师生仍然“意犹未尽”,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改编,可以充分发挥试题的功效。
2.1主观题和客观题互改
主观题需要大量填写,结论过于开放,有时候为了方便改卷,将主观题改成选择题,只需要选择分析,这样学生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背记默写也能答题。客观题有时靠“三长一短选最短”等拼运气选对,实际学生依旧没有掌握,为了判断学生是否振掌握,可以把客观题改成主观题,让学生填写文字作答,这样就能检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
2.2题设和结论交换
通过适当改编命题角度编成变式练习,同源试题等,通过呈现试题结论让学生得出前提条件,或者给出前提条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关注并掌握解决本知识点而非简单的记忆,学会“解决问题”而非简单的刷题。
2.3条件强化或弱化互相转变
一题多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条件强化或者弱化,例如在物质鉴别和推断题中,一旦条件减少,往往需要讨论多种情况,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条件增多后,往往不需要讨论各种情况,答案就更加容易获得。命题者可以通过修改试题,让条件强化或弱化来进行一题多变的变式考法。
2.4定性题与定量题转换
定性分析往往只是确认“是什么”,定量分析则是确定“有多少”。比如一些制备的分析产品含有的成分增加一些数据和条件,使定性问题变成定量问题。有时也可以撤掉数据,变定量改为定性分析,减少难度。
2.5图表和文字互换
试题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以函数图像、数据列表、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图表处理能力的训练,化学中有句话叫“无图不成题”,图像是不连续文本阅读。常见比如两种电解液混合后导电性的变化,既可以分阶段文字描述,也可以画出图像来形容;能量变化除了使用等式和文字,还可呈现示意图来表示能量变化。
3.命题“三不可兼得”原则
编制试题时,应考虑题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阅读量、计算量、思维量“三者不可兼得”[词语来自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能兼得。]这是控制试题难度最关键的实践心得:
计算量:需要计算的试题都存在计算量,化学中需要计算的有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电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化学平衡计算、滴定中浓度计算、实验中产品纯度和产率计算等。
阅读量:指题干和设问的文字数,目前高考总体趋势是阅读量变大,每题需要读的文字增多,文字里面有些是一般性白话,有些是需要解题用的关键语句。
思维量:指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或者语句,一般来说,题干和设问中都存在思维量大的因素,如题干提供的信息和背景材料时后面解题的关键,题设需要回答什么,本身就需要揣测很久。试题中思维量除了揣测文本,读懂图片和分析表格都算思维量。
掌握这个方法就可以灵活明制出不同难度的试题,比如:想命制简单的试题,该试题有有计算就阅读少,思维量少,只是单纯计算无需转弯抹角;该试题阅读量大就只是单纯文字多,并不需要反复揣测也不用计算;该试题句句蕴含深意就不要太长的文字也不能计算。如果想命制中等的试题,可以选择计算量、思维量、阅读量三个中两个搭配,如常见的有“计算量+思维量”组合:该题需要计算,但计算转弯抹角,并不能直接计算出来,文字阅读尽量控制在100字以内;“计算量+阅读量”组合:该题阅读量较大,需要读取大量的文字寻找有用信息才能计算;“思维量+阅读量”组合:该题典型题型就是推断题,一些考察实验的文字题,虽然没有计算,但是需要反复推敲。想命制较难的试题,则可以“计算量+阅读量+思维量”组合:计算繁杂,文字深奥,题目很长。
4.提升命题能力的途径
4.1研究试题
在命制试题前请仔细研究近三年三套全国卷以及上海市、浙江省新高考真题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真题研究侧重同类题连续三年的对比、同一知识点考察的侧重方向、材料新颖程度、与课程标准的切合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各省市作者可以对本省自主命题的试卷有所侧重;参与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可结合学生高考答题情况予以分析和评论,也可结合阅卷经历,就某类或某几类题的答题规范、主要失分点以及失分原因进行总结剖析高考试题。一些品牌教辅大型联考的试题都是一聘请些专家命题,也可以对不同品牌教辅上题目进行研究,研究教辅题目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感知会什么阶段适合做什么题目。教师勤解题能够积累很多感性的认知,逐步了解各种题型的命题方向和方法,熟悉命题的一些形式。
4.2精选试题
大量解题后教师对试题才有优良中差的区分,从难度设置、区分度控制、试题整体评价、对命题亮点、命题失误、复习备考的启示、知识点的分布、知识点考察的连续性、命题技巧、某类题命制的趋势都有较正确的认识。同一类试题会见很多遍,都能达到相同的考查目的,但有的试题从试题背景材料到题干的表述科学,设问的方式清晰明了,而有的试题,背景材料陈旧,题干表述模棱两可,设问也存在多种理解。试题做多了也有一定的研究就很容易一眼分出好坏。
4.3原创命题
经过解题经验积累和学会选题,教师慢慢也可以自己试着改题,最终往着原创试题方向迈进。原创是高仿真的必要前提,高考模拟试卷的原创题必须保证100%。高考命题改革冲击了落后的教学传统,这是因为目前一些落后的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大量刷题,若用原题,一些学生会碰巧遇到做过的题目,影响考试信度。原创性试题还能防止学生使用搜题软件得到答案,从而养成独立作业习惯。
浅度改编:考查的主考向及核心知识不变,添加或更换试题情景、更换信息呈现方式。题干化学情境相似,更换1个选项考查的主考向及核心知识。
深度改编:化学情景有变化,运用相同的模型或信息,改编部分或全部设问,通过重新设计问题来得到新题。题干化学情境相似,考查的物质全部更换,至少更换3个选项考查的主考向及核心知识。
原创试题:尽量选用从未用作试题的材料、情境,新说法等相关素材,命题时选取的图表类材料务必清晰、准确、符合科学实际,并提供可查找的出处(照片、截图、文字、链接等形式均可,主要便于审题老师查找素材,核实素材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选取的素材要求新颖,“素材新颖”不代表素材中的从未出现过,是素材包含的信息是从未用作命题的;素材包含的信息能提供解题的关键线索(避免学生脱离素材也可解题的情况)。
虽然现阶段教师还不具备命制高质量原创试题的水平,但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仿照高考试题规范试题格式、使用命题蓝图学习试题设计、多维度分析高考试题了解试题结构等,从主观题开始尝试改编试题、模仿命制逐步提升至高质量的原创试题命制。只有重视命题研究,提升命题水平,才能有效体现试题的评价功能,充分发挥其服务、引导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颖.全国III卷化工流程工艺的考察分析与解题指导 原创模拟题命题心得[J].教学考试,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