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班主任如何管理好班级
【作者】 张菊敏
【机构】 (广西那坡县第二小学)
【正文】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实践证明,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丰富班级文化内涵,丰富班级活动内容,形成教育合力,能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班集体建设工作不容忽略,班级管理不能忽视。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开展策略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班主任管理方式不当
从当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班主任通常是重点学科的任教老师,日常工作以学科教学为主。在面临较大的教学压力时,他们很难抽出时间来学习班级管理理论、思考班级管理方法、开展班级管理实践,这就制约了班主任相关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目前,大多数班主任还停留在“粗放式”班级管理阶段,依赖或遵循固有管理经验,无法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升。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班主任在学生评价过程中仍以考试成绩论优劣,焦点始终停留在分数上,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全面性评价,且缺乏现代化的班级管理理论做支撑,使得班主任在管理时很容易陷入“分数管理”的误区,导致部分学生只顾埋头苦学,关系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较为缺乏。另一方面,由于班主任除了班级管理,还需要应对强大的学科教学压力,对班级管理投入的精力较为有限,无法从学科成绩中抽离出来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有效的沟通。部分班主任甚至会采用体罚等不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很容易导致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陷入自卑或产生叛逆心理,与教师关系紧张,继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今后的成长。
2、小学生自制力不足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身心发育均不成熟,自制力较差,情绪控制能力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虽然部分学校和教师已对自身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持续优化,但是由于学生自制力不足,管理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由于自律意识差,很容易在游戏世界中沉迷,尤其在当前网络游戏日益繁荣的环境中,小学生醉心玩乐、无心学习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平时班主任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对他们的关心较少。由于缺乏存在感,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呈逐渐衰减趋势,甚至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下逐渐迷失自我、放逐自我,进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这不仅阻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加大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
3、小学生集体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更加优越。另外,由于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这更使得他们生活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之中。他们思想前卫、眼界开阔,但同时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等情况。这使得在集体生活中,他们很难将团队荣誉置于自身荣誉之上,对班级活动的服从度较低,会将个人得失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由于小学生存在这种集体意识不强的情况,使得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不仅要保证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还要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因此,如何解决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开展策略
1、明确角色定位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从班主任自身的角色定位与意识规范做起,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综合管理者,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首先,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班主任需要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放弃直接管理,并间接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一定程度上中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进而实现对学生内部管理的引导与训练。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班主任一方面要与学生拉近距离,通过平等交流、兴趣交汇、快乐分享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设置充分的管理空间,班主任应以观察者的角度了解与分析学生,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或者走进误区时,要及时给予帮助,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自主管理空间。
其次,班主任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引导。其一,教师应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以维护班级利益、打造班级形象、展现班级风采为基本目标,从而让学生真正将班级作为“家”一样的空间。其二,班主任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通过主题班会课向学生传递班级内部管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内部管理与监督体系。其三,班主任要以德育为渗透内容,引导学生在班级环境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优点,摒弃缺陷与不足。
2、公平对待学生
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是不能区别对待学生,对于班主任来说尤其如此。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有些客观因素难以避免,但是班主任绝不能根据性格和成绩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班级中公开划分优等生和劣等生。班主任应对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对待。基于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而区别对待学生,不应只偏向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也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加以鼓励,以有效防止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培养学生平等待人的优秀品质。在班级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则,给予每个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其次,班主任可以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以平等的教学态度来消弭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巨大差异,以此来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例如,对于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做的不是责备,而是和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挖掘其独特的优点和特长,如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特长,进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3、实行事务承包
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常规的班级管理机构———班委会是必不可少的。在班委会构建和选举中,班主任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推荐和选举,又要将学生的推荐和自己的考察提名充分结合,选出真正品学兼优、组织管理能力强且能积极为同学服务的勤快型班干部。此外,还要选出各组的小组长,负责各组内部的各项事宜,如作业的检查、收交、课文盯背、组织小组评比等。
班级管理中仅靠班干部的力量是不够的。要使班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大小事务都有人管,就要充分运用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一策略,将班级大小事务分解、细化,再具体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去管、去做,让大家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管理,共同承担和管理班级事务,使班级良好发展。
例如,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笔者发现,班里的卫生角总是最容易脏,大家会有意无意把垃圾丢在垃圾桶外面。有的丢到了垃圾桶内,有的则远远扔去,很可能就丢到了桶外。这时候,靠生活委员一人的力量是监管不过来的。在实际管理中,我设立了两名“卫生角专管员”,让他们分时段专门负责卫生角的监督、管理、打扫和清理。他们的“权力”很大,管理着包括班长在内的全班同学。不管是谁,只要是乱丢垃圾者,都是他们监管的对象。对于那些乱丢垃圾者,“专管员”会对其进行劝阻和说服教育,对于不服从管理者,则记名后汇报给生活委员或者班主任,做出相应的处罚,如罚打扫卫生、扣相应德育积分等。班级其他事务都可以按此办法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4、开展特色活动
通过挖掘德育活动的课程资源,在班级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以特色活动的功能,浸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美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锻炼能力。校内,结合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开展系列传统节日主题队会、班会、晨会,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如,利用清明节,踏青赏春,感受季节变化的美,进行思亲爱家教育;端午来临,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送粽子、写粽子故事等活动,学习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怀。一系列的班级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彰显个性的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由教师管理逐步走向学生自我管理。校外,以特色活动为引子,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拓展性活动,将教育从校内伸到校外,形成家校合力,助力班级管理。如,开辟班级自己的“开心农场”,学生积极参与“我是一粒种子”的班级特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了自然和社会,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班风,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结语
进入小学中年级,学生各方面能力随之增强,因此,班主任不能再继续像管理低年级学生一样,班级事务都包办代替,而要善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将班级事务分配给全班学生承担,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为班级献计献策,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班级良序运行和正向发展,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娉艳.刍议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J].散文百家,2020(3):160.
[2]雷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J].文渊(高中版),2020(7):1108.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开展策略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班主任管理方式不当
从当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班主任通常是重点学科的任教老师,日常工作以学科教学为主。在面临较大的教学压力时,他们很难抽出时间来学习班级管理理论、思考班级管理方法、开展班级管理实践,这就制约了班主任相关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目前,大多数班主任还停留在“粗放式”班级管理阶段,依赖或遵循固有管理经验,无法结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升。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班主任在学生评价过程中仍以考试成绩论优劣,焦点始终停留在分数上,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全面性评价,且缺乏现代化的班级管理理论做支撑,使得班主任在管理时很容易陷入“分数管理”的误区,导致部分学生只顾埋头苦学,关系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较为缺乏。另一方面,由于班主任除了班级管理,还需要应对强大的学科教学压力,对班级管理投入的精力较为有限,无法从学科成绩中抽离出来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有效的沟通。部分班主任甚至会采用体罚等不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很容易导致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陷入自卑或产生叛逆心理,与教师关系紧张,继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今后的成长。
2、小学生自制力不足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身心发育均不成熟,自制力较差,情绪控制能力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虽然部分学校和教师已对自身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持续优化,但是由于学生自制力不足,管理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例如,部分学生由于自律意识差,很容易在游戏世界中沉迷,尤其在当前网络游戏日益繁荣的环境中,小学生醉心玩乐、无心学习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平时班主任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对他们的关心较少。由于缺乏存在感,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呈逐渐衰减趋势,甚至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下逐渐迷失自我、放逐自我,进而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这不仅阻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加大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
3、小学生集体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更加优越。另外,由于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这更使得他们生活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环境之中。他们思想前卫、眼界开阔,但同时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等情况。这使得在集体生活中,他们很难将团队荣誉置于自身荣誉之上,对班级活动的服从度较低,会将个人得失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由于小学生存在这种集体意识不强的情况,使得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不仅要保证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还要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因此,如何解决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成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开展策略
1、明确角色定位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从班主任自身的角色定位与意识规范做起,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综合管理者,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首先,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班主任需要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放弃直接管理,并间接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一定程度上中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进而实现对学生内部管理的引导与训练。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班主任一方面要与学生拉近距离,通过平等交流、兴趣交汇、快乐分享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为学生设置充分的管理空间,班主任应以观察者的角度了解与分析学生,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或者走进误区时,要及时给予帮助,从而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自主管理空间。
其次,班主任要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引导。其一,教师应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以维护班级利益、打造班级形象、展现班级风采为基本目标,从而让学生真正将班级作为“家”一样的空间。其二,班主任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如通过主题班会课向学生传递班级内部管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内部管理与监督体系。其三,班主任要以德育为渗透内容,引导学生在班级环境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优点,摒弃缺陷与不足。
2、公平对待学生
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是不能区别对待学生,对于班主任来说尤其如此。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有些客观因素难以避免,但是班主任绝不能根据性格和成绩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班级中公开划分优等生和劣等生。班主任应对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对待。基于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而区别对待学生,不应只偏向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也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加以鼓励,以有效防止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培养学生平等待人的优秀品质。在班级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以身作则,给予每个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其次,班主任可以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德育,以平等的教学态度来消弭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巨大差异,以此来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例如,对于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做的不是责备,而是和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挖掘其独特的优点和特长,如音乐、舞蹈等方面的特长和优势,让学生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特长,进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3、实行事务承包
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常规的班级管理机构———班委会是必不可少的。在班委会构建和选举中,班主任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推荐和选举,又要将学生的推荐和自己的考察提名充分结合,选出真正品学兼优、组织管理能力强且能积极为同学服务的勤快型班干部。此外,还要选出各组的小组长,负责各组内部的各项事宜,如作业的检查、收交、课文盯背、组织小组评比等。
班级管理中仅靠班干部的力量是不够的。要使班级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大小事务都有人管,就要充分运用好“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一策略,将班级大小事务分解、细化,再具体分配给每一位学生去管、去做,让大家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管理,共同承担和管理班级事务,使班级良好发展。
例如,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笔者发现,班里的卫生角总是最容易脏,大家会有意无意把垃圾丢在垃圾桶外面。有的丢到了垃圾桶内,有的则远远扔去,很可能就丢到了桶外。这时候,靠生活委员一人的力量是监管不过来的。在实际管理中,我设立了两名“卫生角专管员”,让他们分时段专门负责卫生角的监督、管理、打扫和清理。他们的“权力”很大,管理着包括班长在内的全班同学。不管是谁,只要是乱丢垃圾者,都是他们监管的对象。对于那些乱丢垃圾者,“专管员”会对其进行劝阻和说服教育,对于不服从管理者,则记名后汇报给生活委员或者班主任,做出相应的处罚,如罚打扫卫生、扣相应德育积分等。班级其他事务都可以按此办法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有效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4、开展特色活动
通过挖掘德育活动的课程资源,在班级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以特色活动的功能,浸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美德,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锻炼能力。校内,结合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开展系列传统节日主题队会、班会、晨会,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如,利用清明节,踏青赏春,感受季节变化的美,进行思亲爱家教育;端午来临,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送粽子、写粽子故事等活动,学习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怀。一系列的班级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彰显个性的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由教师管理逐步走向学生自我管理。校外,以特色活动为引子,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拓展性活动,将教育从校内伸到校外,形成家校合力,助力班级管理。如,开辟班级自己的“开心农场”,学生积极参与“我是一粒种子”的班级特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了自然和社会,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班风,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结语
进入小学中年级,学生各方面能力随之增强,因此,班主任不能再继续像管理低年级学生一样,班级事务都包办代替,而要善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将班级事务分配给全班学生承担,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为班级献计献策,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班级良序运行和正向发展,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娉艳.刍议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J].散文百家,2020(3):160.
[2]雷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J].文渊(高中版),202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