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设情境教学,让课堂绽放光彩

【作者】 黄庆丰

【机构】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


【正文】

——以《虎门销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为案例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下面本人就以执教的《虎门销烟》第二课时为案例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复习导入,情感铺垫
  (一)复习课文内容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虎门销烟》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   时间)在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复习词语,说说读了这些词语,你仿佛又看到了《虎门销烟》课文里描述的哪个场面?简单说说。
  沸  腾 赞不绝口  
  成群结对 节日盛装 敲锣打鼓 劈里啪啦 震耳欲聋 
  浩浩荡荡 四面八方 人山人海 水泄不通 
  小结:从“销毁鸦片布告张贴那天广州城的沸腾场面及人们高兴的心情”,我们感受到了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确是一个——(生读:壮举)从“销毁鸦片前虎门滩人山人海、隆重的场面”,我们也感受到了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确是一个——(生读:壮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语回顾画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抓住中心词“壮举”引读的设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三)揭题,读题。
  二、细读感悟,入情入境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要求(1)想想:销烟民夫是怎样销烟的?请用“△”标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2)用“~~~~”画出体现虎门滩销烟场面“壮观”的句子,并且简单写写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相机学习句子。
  句一: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1)指名读,汇报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2)齐读句子。
  (3)这一句话是一段动作描写,用上了“先……然后……又……再”就把销烟的过程写得有条有理,假如咱们也说一段表示连续动作的话,你能用上这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吗?
  (4)学生练习说话
  (5)对比词语:“一袋袋”、“一担担”能改为“一袋”、“一担”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及时迁移,在运用中理解语言,巩固语言,发展思维】
  句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
  (1)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理解“弥漫”】
  (2)感情朗读。
  句三: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1)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理解“欢呼雀跃”。为什么百姓会这么高兴?
  (2)出示当时鸦片残害黎民百姓的图文资料:说说你看到了这些资料,想说些什么?
  (3)人们都非常痛恨鸦片,你们知道林则徐这次收缴了多少鸦片吗?(近两万箱)它的实际数字是2376254斤。两百多万斤,如果流入市场,又将会残害多少黎明百姓?可见虎门销烟的确是一个壮举!现在看到这么多的鸦片被当众销毁,心情怎能不激动?
  (4)感情朗读。
  (5)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欢呼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结合资料及图片让学生深切了解鸦片的危害之大,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鸦片、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对虎门硝烟这一壮举的激动化作了一阵阵欢呼声。口语交际也得到了训练。】
  (三)合作学习第6、7自然段
  1、读读第6、7自然段,结合课文前面内容:
  议一议: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代表汇报。
  3、师指导朗读(生分角色朗读,配动作表演读第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分角色对话,配动作模仿外国商人(垂手恭听,连声称是),从表演体会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虎门硝烟”大快人心,的确是一“壮举”】
  4、经过23天,近两万箱鸦片被全部销毁了,从这些数据可以让人体会到虎门销烟(    )之多,(    )之长,(    )之大,(    )之深。
  5、所以说——(生读)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板书:长志气,来威风)它告诉了所有的人: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板书:中国人不可欺)
  6、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7、师小结:后来,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还把虎门销烟完成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可见,虎门销烟不仅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1839年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
  (四)播放《虎门销烟》视频
  (五)师:看完视频,心情激动吧!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值得纪念的日子——(生:1839年6月3日)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禁烟英雄——(生:林则徐)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伟大的壮举——(生:虎门销烟)
  【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及老师动情的总结引读,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了“虎门硝烟”的“壮”】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师逐一出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中新网佛山6月21日电(程景伟曹炜)据广东佛山警方21日通报,2018年5月,佛山警方全链条打掉一个特大贩毒团伙,抓获嫌疑人30名,缴获毒品冰毒114千克。】
  【10月9日,广西河池警方举行新闻发布会称:经过4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摧毁一跨国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缴获毒品氯胺酮(K粉)10679.94克、麻古60.05克,查扣涉案车辆5辆,涉案价值达533万余元,成为河池市公安机关全链条打击的一起特大跨国贩毒案件。】
  在我国现在的法律中,制造或贩卖毒品达到50克就可以判死刑了,50克也大约就是一个鸡蛋的重量,可见毒品的危害之大。这段时间,全国青少年都在网上进行“禁毒知识竞赛”呢!我们学校五、六年级的同学一样也在网络上参加“禁毒知识竞赛”。可是还有人在吸毒。请看图片。
  (二)看了图片和文字资料,你想说点什么呢?
  (三)师小结:(课件出示: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设计意图:由课文联系到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四、总结写法,迁移练习
  (一)回顾全文,说说文中哪个场面描写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二)小结:要写好一个场面,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进行描写。
  (三)小练笔: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个节日的场面。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让学生能说会写。这练习的设计,鼓励学生把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又得到了完美统一。] 
  五、课外作业
  (一)阅读《徐悲鸿励志学画》。
  (二)搜集和了解一些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和同学交流。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只要我们运用一些情境导入的办法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动机,然后根据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情境,往课堂深处发展,有意识地把孩子们一步步地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孩子们有一种感觉,“我即在情境之中”,使课文中描写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场景让孩子们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那么我们的课堂将会绽放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