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优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作者】 覃 严
【机构】 (广西容县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批判性思维因其反思、审慎、全面、独立的特点,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一定角度上看,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起点。物理学的重大发现多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之上的。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属于当前物理教师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内容,也是物理课程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内容掌握熟练程度的基础,本文在明确优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途径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批判性思维;途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具有的批判性思维是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对学习材料实施严密全面评估处理,也就是明确材料的真伪性,注重分析论据的可信程度,可以正确分析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偏差,从而精细地验证和反省及矫正自身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属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就我国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仍以偏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多数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模样,学生甚少有机会能够自由探讨知识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有所桎梏,批判性思维更难以得到培养。就当前的教育体制模式来看,若是只纯粹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既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显然与我国所倡导的学业减负相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展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将有效解决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并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此外,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理的一些概念和规律有了初步了解,并累积了一定的物理经验知识。但总体上来看,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并非是完全准确的,可能还存在着错误与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将会接触到更多的公式定理,因公式定理的异同,导致学生陷入物理困境之中难以逃脱出来。而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一个检验,即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理解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难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尤显重要了。
二、在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1.引导学生对教材例题或习题提出质疑
物理教材中的题目多数都是在专家学者认真考虑和挑选的情况下编写的,虽然这些问题是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得到的,但是也会造成某些数据不符合客观现实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判断物理题目的问题,选择真正的问题和有真实解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在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选择有利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题目。例如,学生在日常习题完成的时候所面对的问题都是条件完备的问题,其中的条件也属于有效信息,但是实际所遇到的问题多数存在着需要深入挖掘的特点,因此可以多为学生一些结构不良的题目和条件不完整的题目,让学生对其中条件加以分析。比如守恒律、等效、逆推、极限法、类比、惟一性等方面进行质疑,可能会发现其中不客观、不符合事实的一面,这样做就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本质的认识。也可以通过评价性习题提高学生对过程的分析和评价强度,充分提升学生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加强错题评讲,挖掘错题的教学价值
在物理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为学生选择习题的时候,可以充分做到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实施错题辨析处理,使得学生养成审题耐心细致和解题认真严谨及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开展的时候,教师也要能够和包含着隐含条件的题目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能够走出困境,通过辨析使得学生可以充分达到否定错误和肯定正确,帮助学生思维得以批判性发展。通过对错题分析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提问的精神,使得学生不会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在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1.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物理学属于定量的精密科学,对物理学知识内容传递的重要语言为数学,但是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忽视物理对数学所具有的制约作用,不注意物理要求和随意使用数学推理运算和解决问题现象比较突出。不理解或不重视物理对数学的制约也就容易产生错误结论。学生高中物理题目解答的时候,通常会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推理也不够严密,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思维过程,分析发生错误问题的原因,使得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吸取教训,纠正解题错误,直到问题得以正确解决,帮助学生养成用批判思维对待物理问题的习惯。例如,在讲解电功、焦耳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情境:一线圈内阻为r的电动机,加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电流I=U/r吗?激起学生的疑问,发表个人的看法。结合讨论,提供多用电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小电动机等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提供正反论据。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和应用等效电路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电动机能量转化的本质和影响电流大小的内在机制。
2.用批判的眼光审定和检验解题结果
对于一些问题而言,物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检验问题解答结果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在问题解答的时候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得到问题的结果。在实施正反两方面的推断处理之后再作定论,一些问题虽然已经具有某种解决方式,但是也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是否具备其他解决方式,在学生对计算结果存在疑问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过程或状态实施检验。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业中比较典型且代表性的错误记录下来,对这些问题有效整理,定期对这些问题公布,帮助学生得出问题的症结并对相关问题及时解决和有效修正,对其思路和方法实施批判性思考,为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实践机会。比如,引导学生质疑:“反冲、碰撞过程中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其总动量仍可以看作守恒”。引导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通过自己的运算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这种方法的内涵和作用。在物理学中模型、极限的方法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此外,物理学习本就比较抽象,将物理概念直接地讲授给学生,在初学物理的时候可能效果显著,随着概念的增多难免会混淆或者是遗忘。结合概念的发展史,在课上通过演示实验,或利用制定好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引起思维冲突,由学生总结出一些物理学观念(可能是错误的,或是正确的),步步深入,顺应物理学的发展史,将最初的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物理观念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正确与否,再通过更精确的实验来否定之前的错误观念。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对科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既有对科学的批判性,又有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帮助学生批判性看待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使其能反思性、创造性地进行理解学习。对学生之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永红.如何通过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新课程(教师版),2010(6)
[2]曹卫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与策略[J].成才之路,2019(3)
[3]周婕.高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3(35):68
关键词:高中物理;批判性思维;途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具有的批判性思维是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对学习材料实施严密全面评估处理,也就是明确材料的真伪性,注重分析论据的可信程度,可以正确分析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偏差,从而精细地验证和反省及矫正自身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属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就我国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来看,仍以偏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多数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模样,学生甚少有机会能够自由探讨知识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将有所桎梏,批判性思维更难以得到培养。就当前的教育体制模式来看,若是只纯粹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既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显然与我国所倡导的学业减负相悖。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展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将有效解决教学资源浪费的问题,并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此外,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理的一些概念和规律有了初步了解,并累积了一定的物理经验知识。但总体上来看,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并非是完全准确的,可能还存在着错误与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将会接触到更多的公式定理,因公式定理的异同,导致学生陷入物理困境之中难以逃脱出来。而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一个检验,即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理解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难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所以,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批判性思维能力就尤显重要了。
二、在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1.引导学生对教材例题或习题提出质疑
物理教材中的题目多数都是在专家学者认真考虑和挑选的情况下编写的,虽然这些问题是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得到的,但是也会造成某些数据不符合客观现实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判断物理题目的问题,选择真正的问题和有真实解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在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选择有利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题目。例如,学生在日常习题完成的时候所面对的问题都是条件完备的问题,其中的条件也属于有效信息,但是实际所遇到的问题多数存在着需要深入挖掘的特点,因此可以多为学生一些结构不良的题目和条件不完整的题目,让学生对其中条件加以分析。比如守恒律、等效、逆推、极限法、类比、惟一性等方面进行质疑,可能会发现其中不客观、不符合事实的一面,这样做就进一步加深了对物理本质的认识。也可以通过评价性习题提高学生对过程的分析和评价强度,充分提升学生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加强错题评讲,挖掘错题的教学价值
在物理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为学生选择习题的时候,可以充分做到有意识地设置“陷阱”,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实施错题辨析处理,使得学生养成审题耐心细致和解题认真严谨及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开展的时候,教师也要能够和包含着隐含条件的题目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能够走出困境,通过辨析使得学生可以充分达到否定错误和肯定正确,帮助学生思维得以批判性发展。通过对错题分析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提问的精神,使得学生不会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三、在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1.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物理学属于定量的精密科学,对物理学知识内容传递的重要语言为数学,但是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忽视物理对数学所具有的制约作用,不注意物理要求和随意使用数学推理运算和解决问题现象比较突出。不理解或不重视物理对数学的制约也就容易产生错误结论。学生高中物理题目解答的时候,通常会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推理也不够严密,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思维过程,分析发生错误问题的原因,使得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吸取教训,纠正解题错误,直到问题得以正确解决,帮助学生养成用批判思维对待物理问题的习惯。例如,在讲解电功、焦耳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情境:一线圈内阻为r的电动机,加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电流I=U/r吗?激起学生的疑问,发表个人的看法。结合讨论,提供多用电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小电动机等实验器材,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提供正反论据。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引导学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和应用等效电路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电动机能量转化的本质和影响电流大小的内在机制。
2.用批判的眼光审定和检验解题结果
对于一些问题而言,物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检验问题解答结果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在问题解答的时候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得到问题的结果。在实施正反两方面的推断处理之后再作定论,一些问题虽然已经具有某种解决方式,但是也可以帮助学生思考是否具备其他解决方式,在学生对计算结果存在疑问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过程或状态实施检验。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业中比较典型且代表性的错误记录下来,对这些问题有效整理,定期对这些问题公布,帮助学生得出问题的症结并对相关问题及时解决和有效修正,对其思路和方法实施批判性思考,为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实践机会。比如,引导学生质疑:“反冲、碰撞过程中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其总动量仍可以看作守恒”。引导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通过自己的运算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这种方法的内涵和作用。在物理学中模型、极限的方法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此外,物理学习本就比较抽象,将物理概念直接地讲授给学生,在初学物理的时候可能效果显著,随着概念的增多难免会混淆或者是遗忘。结合概念的发展史,在课上通过演示实验,或利用制定好的一系列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引起思维冲突,由学生总结出一些物理学观念(可能是错误的,或是正确的),步步深入,顺应物理学的发展史,将最初的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物理观念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正确与否,再通过更精确的实验来否定之前的错误观念。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对科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既有对科学的批判性,又有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帮助学生批判性看待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使其能反思性、创造性地进行理解学习。对学生之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永红.如何通过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新课程(教师版),2010(6)
[2]曹卫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与策略[J].成才之路,2019(3)
[3]周婕.高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3(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