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本课堂实践探究

【作者】 吕 明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二小学)


【正文】一直以来我们在教学中都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方法,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很多一线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都在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要想实现促进学生发展,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平等的,生生之间一定是互动的,学习氛围一定是和谐而激励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才能实现我们教育的目的和教学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思维,营造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贴合学生日常生活角度确定主题,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并积极评价。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让综合活动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智慧与思想进步的旅程。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为我们一线的教学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也指引了新的方向,在这几年教学中我也尝试的运用了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切中学生的关注点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需要多方面思维和发展的的课程领域,要想营造生本课堂的教学氛围,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过程,教师一定要做到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原有的学识、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思维开展教学活动确定教学进步的速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尽所能的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含量,提前预判学生与老师或者学生间的互动行为能达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习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计谋,这是对本堂课教学效果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适合学生认识现实,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才能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不断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确保活动开展的成功性。所有教学行为的切入点一定是满足学生现有知识,否则课堂中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热烈学习氛围,否则老师说的东西学生不明白,不能和老师形成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变成了一言堂,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另外,教师还要做个善于观察的人,及时发现,精准把握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生活中的有些小事,看着很平常,但如果处处留心,就会发现有非常多的实践活动内容和材料。而这些生活中的东西很多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也就是正是学生的关切点。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重领域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相互作用。教师应自发突破各学科之间的分界,落实课内外资料的整理合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把课外内容相结合起来,延展到学习中的内容,从生活中生成课题。从而打开学生的思维格局,养成学生的改进能力。让综合实践课真正的实现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立足学生思维兴趣点
  思维的延伸和发展是由疑问引发而产生的,而解答疑问的重点在于思维方式的展开。一个问题引发思维的出发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把问题合适、精确地立足在思维的扩展点上,学生对于综合实践课的认知才能挥洒自如。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本课堂,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切入,诱发学生的兴趣点。
  很多实践表明,学生感兴趣了,他才会愿意去探索,愿意去怀疑,愿意去解决。因此,我们要选取学生已经清楚的知识领域、有特殊意义或好玩的事情、具有启发性的疑问来制造一种思维空间,把学生带入一种与疑问有关的充满挑战性和思考性的情境场中。这些情景能够对学生的活动产生示默示、促使和激励的作用,能够有效果地刺激学生萌生自主学习和深入了解的兴致,开发学生的思维源泉。此时,教师应及时的抓住探究的时间,找寻进行深入研究的切入点。
  怀疑不仅是思维的开端,而且正确的质疑也是成功的开始。学生质疑的过程也是点亮学生智慧灯泡的起始。所以,在课堂上,不要怕学生提问题,不要怕学生怀疑,学生提出疑问了,说明他在思考,他在探索,我们教师应予以鼓励,如果真的遇到了课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探讨,查找资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若干年后也一定会感谢那个与他一起探究问题的老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偶尔会把个别学生提出来的比较难度的问题打入“冷宫”,错失了与学生最好的深入研究的机会。这种做法明显是不科学的,也是违背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的,每一个综合实践课的老师都应该做到让学生生带着“疑问”来,拿着“结果”回。我想这样的结果会更能调动起孩子追求知识的欲望。
  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要精心打造一个自主、自由、开放的课堂,积极营造良好的,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的教学氛围,把想象,推理,表达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找出更多的适应孩子发展的教学资源和探究资源。引导学生的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合理想象,让思维的火花异彩纷呈,让想法五花八门,这才是我们进行探究的动力的目标,也能够生成实施生本课堂教学最好的资源。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包容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孩子的想法,也不要轻易抹杀,也许这一次他的设想是错的,但是他在错误的探究中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会对于以后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如果这一次的猜想被轻易否定,那么以后他可能再也不敢提出问题了,也有可能会逐渐的疏远你,疏远这一学科,这对孩子的发展和综合实践课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们要努力创设师生共赢的学习途径,接受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作为我们探究的兴趣,让师生共同成长。
  三、触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学生的情感可能会由知识本身所引起,但是也有可能能被老师的点化所引起。在综合实践课上,在问题答案和方法的探索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各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不断地受到启发,受到鼓励,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能够维持对学习的热情。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多思考,多钻研,多琢磨,撩拨起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动力,点燃他们对综合实践课学习的激情,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能够走向更高的层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轻松地去驾驭课堂,去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与兴奋点的交汇中都感能体会成功的乐趣、成长的乐趣,收获的乐趣。
  千里马因为有了伯乐,才能做到物尽其才。学生因有了好老师才日进千里。老师及时和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表扬能够给孩子增添自信,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成功所在,能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学会适当的运用评价。特别是一些在其他科目方面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当老师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并能适时的指出来时,他会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点。教师的一次点拨可能会成就孩子的一生,教师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个孩子,无论是面对失误和不足恰如其分地指出来,并指导他改进,还是对待孩子的进步,恰如其分的表扬,都是教师对孩子深深的爱。他能使孩子们提高对自己的自信,也能使学生以后能更积极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这种互动中,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产生激励与教师发展,也利于学生提升的一些生成性的东西。展示和交流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课堂上小组内部的交流和汇报,课堂上小组间的交流和汇报,也可以是给学生充分的准备,以课件或交流稿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室设定的某个角落进行的材料展示等等。总之,不拘泥于形式,只要能达到分享的目的即可。在学生自我展示,欣赏别人成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思考,在方法的对比中一定会有所斩获。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会更有动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新的领域,虽然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从事研究本学科的人员也不多,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才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拓展空间,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能让孩子们在这片天地里纵横驰骋,在老师的引领下。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去探究。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在这条路上,我们必须要拓宽思路,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和孩子一起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也让自己教有所获,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