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有效设计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浅谈
【作者】 农桂合
【机构】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恒丰希望小学)
【正文】摘 要:作业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目标,应紧扣语文作业设计价值取向,设计游戏型、操作性、分层次、生活化等形式多样化探究性作业,强化学生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游戏型作业;操作性作业;分层次作业;生活化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所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要求有效设计探究性作业,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完善自身认知结构、技能技巧的同时,养成积极作业态度,体验作业乐趣,促进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粗浅探讨。
一、注重学习兴趣培养,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型作业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单一的课业练习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很是煎熬,更不能达到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全面要求。老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需求,通过趣味性较高的多种形式作业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实现学习兴趣的最大化提升。比如,在低年级识字作业设计中,既要抓生字的认识理解,又要做好生字的复习应用;既要扎扎实实促使学生准确掌握,又要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在“爸”“妈”“我”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拼音读汉字之后,开展为“生字宝宝找拼音朋友”游戏,同学们准确找出生字对应的拼音,既巩固拼音,又加深拼音汉字联系的理解。在学习许多生字之后,为“生字宝宝找朋友”活动可再增加更多内容:把生字连成词或者形近字比较、同音字比较等更多内涵。再如,在生字检查时,除了用卡片检查读的情况,也可以利用卡片开展游戏,吸引孩子参与活动。同时,尽量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创设情境,保障学生轻松愉快学习。譬如,通过“摘苹果”“拾草莓”“夺红旗”“对口令”等,吸引学生更多机会参与,确保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强化动手能力培养,设计灵活多样的操作性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诸如想一想、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操作性较强的作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可以设计想象作业,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引导学生敢于大胆的去想象,假设自己是课文的作者,自己会写哪些场景……这种想象作业可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我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设计表演作业,安排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完成作业,教师根据课文角色安排学生进行扮演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散学生思维,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或者可以在设计作业时安排绘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配图,由于不同的课文内容学生所配的图也是不同,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以上几种模式作业,学生在做、听、说、看、想等方面得到协调合作,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确保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设计因人而异的分层次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鲜活主体,确保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去完成,确保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活动: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北京美丽的夜景。(播放光盘)
教师引读:同学们看,整个北京城变成了——
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师:北京的夜色真美啊,你们想去看看什么?
生:我想去看看天安门……
师:邀上小伙伴,自己去吧,把你们最喜欢的景物拍好照片带回来,给大家说一说。
这样的作业活动设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北京情境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伙伴、学习的内容,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以充分体现,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对语文学习就更富有激情。
四、关注知识实践培养,设计开放多元的生活化作业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是立足传统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割裂的问题,提出生活化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创设实践活动,驱动学生回归生活,解决生活问题。教师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设计生活化的语文作业时,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把握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计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作业,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学习和生活运用知识得到有机结合。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中,组织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以小组为形式,向一个吸口瓶中倒水,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喝到水。如果选择使用乌鸦喝水的方法,请问当投入多少石头,水面上升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可以喝到水呢?这样的作业不但具有应用性,还有开放性。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小组中集思广益,联系现有的生活经验,总结不同的喝水方法……在探究乌鸦喝水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进行实验操作,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有效理解文本内容,为乌鸦的聪明智慧所折服。
总之,在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体现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考查,注重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实现语文学习发展,让学生把学习负担变成学习动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高效化。
关键词:游戏型作业;操作性作业;分层次作业;生活化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所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要求有效设计探究性作业,引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完善自身认知结构、技能技巧的同时,养成积极作业态度,体验作业乐趣,促进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粗浅探讨。
一、注重学习兴趣培养,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型作业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单一的课业练习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很是煎熬,更不能达到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全面要求。老师在设计探究性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需求,通过趣味性较高的多种形式作业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实现学习兴趣的最大化提升。比如,在低年级识字作业设计中,既要抓生字的认识理解,又要做好生字的复习应用;既要扎扎实实促使学生准确掌握,又要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在“爸”“妈”“我”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拼音读汉字之后,开展为“生字宝宝找拼音朋友”游戏,同学们准确找出生字对应的拼音,既巩固拼音,又加深拼音汉字联系的理解。在学习许多生字之后,为“生字宝宝找朋友”活动可再增加更多内容:把生字连成词或者形近字比较、同音字比较等更多内涵。再如,在生字检查时,除了用卡片检查读的情况,也可以利用卡片开展游戏,吸引孩子参与活动。同时,尽量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创设情境,保障学生轻松愉快学习。譬如,通过“摘苹果”“拾草莓”“夺红旗”“对口令”等,吸引学生更多机会参与,确保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强化动手能力培养,设计灵活多样的操作性作业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诸如想一想、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说一说等多种操作性较强的作业,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可以设计想象作业,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引导学生敢于大胆的去想象,假设自己是课文的作者,自己会写哪些场景……这种想象作业可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我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设计表演作业,安排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完成作业,教师根据课文角色安排学生进行扮演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散学生思维,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课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或者可以在设计作业时安排绘画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配图,由于不同的课文内容学生所配的图也是不同,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以上几种模式作业,学生在做、听、说、看、想等方面得到协调合作,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确保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设计因人而异的分层次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鲜活主体,确保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去完成,确保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活动: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看北京美丽的夜景。(播放光盘)
教师引读:同学们看,整个北京城变成了——
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师:北京的夜色真美啊,你们想去看看什么?
生:我想去看看天安门……
师:邀上小伙伴,自己去吧,把你们最喜欢的景物拍好照片带回来,给大家说一说。
这样的作业活动设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北京情境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伙伴、学习的内容,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以充分体现,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对语文学习就更富有激情。
四、关注知识实践培养,设计开放多元的生活化作业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是立足传统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割裂的问题,提出生活化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创设实践活动,驱动学生回归生活,解决生活问题。教师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设计生活化的语文作业时,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把握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计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作业,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学习和生活运用知识得到有机结合。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中,组织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以小组为形式,向一个吸口瓶中倒水,在不倾倒瓶子的情况下,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喝到水。如果选择使用乌鸦喝水的方法,请问当投入多少石头,水面上升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可以喝到水呢?这样的作业不但具有应用性,还有开放性。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小组中集思广益,联系现有的生活经验,总结不同的喝水方法……在探究乌鸦喝水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进行实验操作,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有效理解文本内容,为乌鸦的聪明智慧所折服。
总之,在小学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体现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考查,注重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实现语文学习发展,让学生把学习负担变成学习动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