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探究

【作者】 邹异雄

【机构】 (广西博白县龙潭中学)


【正文】  摘 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为依据,既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又要考虑教学条件的可能性,本文着重探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用好新教材,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新课程化学教学设计,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究
  比较传统的化学教学设计,就是把化学学科的教与学的原理转化为对教材处理和教学活动方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这种比较传统的化学教学设计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而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化学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运用优秀的现代教育理论,对化学学科教学资源及化学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整个过程。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和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化学教师要认真领会教学目标和分析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体的情况,选用恰当的教学案例,选择优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教学结构。
  案例研讨:
  在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中,应该如何对实验重新设计从而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制订探究计划,以图表的形式提供资料,包括:FeSO4溶液必须是新制的;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沉淀;各小组经讨论发现要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必须在反应过程中排除氧气的干扰,这样探究活动进入了下一阶段。
  经各小组研究得出:在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石蜡油(或煤油);再往溶液中加入一块绿豆大小的钠,钠在石蜡油中慢慢下沉,与硫酸亚铁溶液接触就放出大量的气泡,随后迅速上浮,脱离硫酸亚铁溶液进入石蜡油层;溶液中产生气泡的同时,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并徐徐下沉。然后金属钠又下沉到溶液中再发生反应,又产生了一些白色沉淀,这种现象不断重复直到金属钠反应完毕。由于石蜡油隔绝了溶液与外界的接触,有效地防止了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实验是间断进行的,放出的热量也能及时地散发,不会引起生成的氢气和石蜡油等的燃烧,钠块也没有熔化,实验十分安全。对于实验报告,要求每人写一份,同一组内数据可以相同,对实验的改进方法也可以相同,但要求在实验报告中写明自己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最后,教师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合作情况和实验报告,给学生以相应的评价。
  上面提到合理的教学结构应当包括学生学习化学目标的选定、学习内容及章节的选择、课堂实施的合作学习的策略、整个理论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过程、获得成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和建议等。也就是对在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般都包含下面几个基本要素: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在开始我们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性,使学生明确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目标的另一个作用是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教与学的方向,是共同为之奋斗的。
  二、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
  1.树立“全人发展”的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理念
  理念指导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必然有什么样的行动。现在的新课程之所以受师生们欢迎,因为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新课新课程高中化学的核心理念就是“全人发展”。“全人发展”的理念就是指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里的“全面”,指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的素质,它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而“自由”,则指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长。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师所设计的一切化学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2.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设计应包括多个环节:教学内容分析,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设计理念是什么,是根据什么思想确定的;学情分析,预设学生掌握的程度;教学目标的确定,即达到什么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怎样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做到心中有数,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要讲清楚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在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都比较注重知识及其相互关系,但对知识从哪里来却往往忽视,因而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基础知识扎实,但探究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缺乏的现象。新课改就是要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能够协调平衡地发展,并且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节课中,而不是孤立存在。所以,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三个维度融合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三、化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离不开实验设计,高中化学知识要深入学生的心,被学生理解,只有通过不断实验才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强化记忆。近年来,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中课堂化学探究实验仍然不尽人意,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实验结果与理论不一样的实验”。
  例如,在高中的一些化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上的原因或者天气的原因等实际情况会导致一些实验达不到目的,或者说是不成功。如果出现这些实验问题,学生就会对实验的结果产生怀疑,就无心再去做实验,不再愿意去探究。这就反映出一些学生重应试,轻实验的心理,实验麻烦,反正高考不用去实验室做实验的。
  2.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重视探究行动,轻视探究方法,探究教学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开出率比较低,实验课走过场,普遍流于形式,虽然教学设计中有实验这一项内容,但却不能结合实际地将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重理论轻实验。因为探究实验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支撑下,学生是很难形成并具备良好的实验探究能力的。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探究活动应具备的知识有三个方面:一是化学知识,二是实验技能,三是各种技巧。只有具备了有关知识、技能和技巧,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探究实验活动。我们认为,当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探究教学只有外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摸索实验探究活动的形式上。
  以上只是笔者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的一些粗浅认识,我愿以此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江家发 化学教学设计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张长江 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