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快乐读书吧”中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作者】 张 娜

【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第三小学)


【正文】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他们在发展道路上需要掌握的能力,对提高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以“快乐读书吧”为契机指导学生正确、有效地阅读整本书。本文对如何巧妙地运用“快乐读书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通过“快乐读书吧”资源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
  关键词:概述;要求;策略
  “快乐读书吧”的应用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元素,为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阅读整本书之前引导学生借助目录,预测整本书的内容,通过绘制关系图,掌握故事情节,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整本书的人物关系和精神主旨,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的相关概述
  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语文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人类在社会中立足的关键条件。语文学科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整本书的阅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语文素养”一词的来龙去脉。“读整本的书”的概念源于叶圣陶先生。国家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表明,在当前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正逐步走向课程化发展的道路。
  二、“快乐读书吧”活动要求
  “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活动主要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但教师也应结合语文元素设置一系列阅读指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书籍的特点,开展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随时跟进阅读,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整本书阅读完之后,应该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在分享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感悟书中的精神内涵。
  三、利用“快乐读书吧”推进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一)读前激趣,规划阅读
  现在“快乐读书吧”进入教材,课外阅读课程化,所以我们在指导“快乐读书吧”中整本书的阅读时。首先要根据书目的文体特点设计好导读课,在导读课中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制定好整本书阅读的计划。
  (二)借助目录,预测整本书的内容
  目录将详细记录书中不同章节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目录的内容,针对小标题设置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目录中所代表的内容和含义,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师可以详细讲解目录的使用,描述不同章节的大标题和小标题之间的关系,页码的含义等,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目录的功能,帮助他们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童年》这本小说,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本书的目录,并根据目录的内容提出新颖、奇特的问题:“第7章中的目录名称是两种上帝。为什么有两种上帝?”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并有强烈的愿望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在读完这一章节后,老师可以总结本章的内容:“作者将外婆和外祖父描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而外祖父的上帝是专横跋扈,因此他将使用‘两种上帝’作为目录的名称。”通过对目录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印象,深刻理解目录与整本书内容的关系。
  (三)绘制关系图谱,理清人物关系
  有些书中有大量的人物,不同的人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书中的人物关系,教师需要通过绘制关系图谱来引导学生加深对某些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绘制关系图谱可以将主人公定位为中心点,其他角色的关系网络是在与主人公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形成一个中心点清晰、语境清晰的关系图谱,锻炼思维能力。例如:读《童年》时,教师可以将主人公阿廖沙放在关系图谱的中间,根据情节整理阿廖沙周围的关系,如外祖母、外祖父、好伙伴、小茨冈、老实工人、“格里高利”等。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绘制关系图谱,然后进行竞赛活动,选择最清晰明确的图谱内容作为范本,根据图谱内容快速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快速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绘制关系图谱可以将主人公定位为中心点,其他角色的关系网络是在与主人公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建立和完善的,形成一个中心点清晰、语境清晰的关系图谱,锻炼思维能力。
  (四)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对其中一些故事情节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以故事的细节描述为突破口,对一些精彩情节中每个人物的细节描述进行详细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人物形象特细节。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回忆不同细节所表达的内涵,教师可以针对细节设置多个问题,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引出其深刻内涵。将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推动学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五)分享交流,提升综合素养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即使读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所以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例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中就让学生围绕“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这些为题来交流读书心得。
  交流分享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人数适当的小组,并引导他们围绕主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的思维、理解、表达等能力,最终达到深刻把握整本书的精神主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快乐读书吧”模块的应用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实现阅读资源的有效拓展,为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供便利条件。教师需要充分研究本模块的优势和特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当陪伴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闵廷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拨艺术[J].中国教师,2010(S1).
  [2]陈永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J].中国教师,2012(S2).
  [3]杨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师,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