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落实“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之浅见

【作者】 窦永秀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新宁路小学)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理念已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作业设计中。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途径。因此,在实施“双减”教育政策的今天,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彻底打破以往重复性的、应试性的、单一性的书面作业,使作业能够充分地使学生张扬个性,挖掘其思维潜力,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那么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要如何使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创造性的作业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选择性作业,让学生体会成功
  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这直接导致了人的能力的层次差异。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发现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布置作业时,我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必做题是基础知识,要求全体同学都会,而选做题则根据实际情况,课堂时间等,精选设计作业题,在数量上有弹性,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由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通过剪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理解“表面积”的定义后,呈现两个例题分别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对优秀生来说该知识在认识了长、宽、高的时候就已经能独立解决了。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分为以下三层:学困生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基本图形就可以了,如课本的第2、3题;中等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计算鱼缸、手提袋等的用料,直接进入课本4、5题的练习;优等生要解决如粉刷教室墙面、贴游泳池磁砖之类的问题,并尝试计算雨水管、火柴盒之类的特殊物体的表面积。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所以设计作业时,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且要为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童趣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如教学《可能性》一课后,让学生回家用可能性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摸奖的小游戏,并与父母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体会可能性的大小,这种作业方式一定会成为学生最开心的作业。
  三、探索性作业,引导学生的探索欲
  科学、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培养学生具有在数学活动中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美的奥秘》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中具有“黄金比”,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又如:学习了《利息》一课后,可让学生调查银行利息最近三年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增强学生的数感。
  四、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用武之地。为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培养用学生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了《可能性》的知识后,布置学生为超市设计一个摸奖的方案,要求学生分别站在商场和顾客的角度进行设计,摸到一、二、三等奖的可能性各是多大才会被接受,让学生体会到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体会到对知识的应用,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也会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效果。
  五、自主性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作业设计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评价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展调查活动。调查活动时,有的组调查班级男女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类型,有的组调查男女学生的业余爱好,有的组调查自己家中一个月使用的塑料袋数量,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分析评价,并从中体会现实意义。
  另外,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长方体从一个角上切下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此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乐趣。
  六、制作性作业,使学生成为创新者
  数学作业不应受学科的限制,应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些小制作,作一些小研究,以此引导学生探索。
  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之前,布置学生如下作业:请你给家中的长方体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好吗?学生会动手进行大量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表面积的含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再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一课后,组织学生收集了大量的叶子,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树叶贴画。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收集性作业,数学日记的撰写,小调查报告等,同时各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的,只有善于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个整体,使预习、巩固、拓展三段式作业的布置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使作业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复合体。使它能够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丰富的经历,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