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教学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作者】 范华芝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五幼儿园)
——从儿童视角审视小学作文教学
摘 要:提起作文,人们往往认为是小学高年级才开始实施的课程内容,其实,对学生的写作培养,一定要从零开始,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走进校园,我们就应该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写作方面的渗透和培养,从简单的说话训练开始,写句子开始,为学生未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学;小学作文;促进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会经常听到一些教师的“诉苦”:现在的孩子真的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了,作文教学太难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根本就不像作文,等等。学生真的就不会写作文了吗?作文教学真的就那么难吗?其实不然,笔者听了几节同行的作文教学课,深深感到并不是学生不会写作文,而是我们总是想当然地从成人的视角来分析学生的作文,用成人的水平来审视学生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与指导时总会带有成年人的影子。
我们在作文教学时,总是让学生要这样写、那样写,要按照自己的框架来完成。当学生完成不了或者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时,教师就会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储备毕竟没有成年人多,成年人有成年人的思维角度,而学生有学生的思维角度。学生对同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看法与思考和成年人的看法与思考角度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由于我们不能从儿童的立场来看学生的作文,才让我们觉得学生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了。受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让老师们总感觉学生写作文跟不上自己的脚步,作文课难教。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想落实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这精神,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就要学会用儿童的视角审视学生的作文,促进学生自南表达而不是让他们跟随教师的思路写作文。笔者经过实践,认为应贯彻下面几种作文教学理念,才能从儿童角度指导好学生作文。
一、作文表述应反映儿童思维,而不应是成人思维
学生作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它要按照儿童的思维来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按照儿童的眼光看身边的人和事,他们的表述带有很强的儿童色彩在里面。又由于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同样-一件事,有的学生看法是正面的、积极的,而有的学生看法却是负面的,或者说是消极的。这些都可以从他们的作文中体现出来。如果教师以自己的思维来看学生的这些表述,那么也许就会出现偏差,直接导致对学生作文的不认可。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中的作文,它要求学生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有的学生写自己家的小狗是多么地可爱,而有的学生却写自己是多么多么讨厌家中的狗。无论学生是从什么角度来表述,都是他们内心真实的表白。学生作文的表述是一种自然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倾诉。所以,教师在审视学生作文时,就要确立学生的作文是儿童作文,它不是成人文章的观念,蹲下身子用儿童的思维来审视学生的作文。这样才能从儿童的角度发现学生作文的进步,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学生的生活。这样,我们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才能抱着一种欣赏的心态来阅读学生作文,从而保护儿童作文的兴趣。
二、作文内容应反映儿童世界,而不应是成人世界
学生作文内容应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水平,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写出什么样的作文,作文内容应该反映儿童的真实世界。但是有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小学生的作文有一种成人化趋势,而且虚构的成份比较多,作文已经脱离了学生的真实生活。而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总是为学生设计一个基本框架,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框架填充内容。比如,让学生写一件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第一段要写出时间与地点,第二段要写出事情经过,第三段要写出自己的感想。有时甚至以填空题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导致小学生作文假、大、空。笔者从网络上看到一则报道:某一地区举行作文竞赛,作文题目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结果许多学生为了博得别人的眼球,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是用成人的语气讲述一个又一个恋情故事。作文内容大写自己的婚恋、婚外恋,或者自己的暗恋。这样的作文已经脱离了儿童世界,学生已经不再从儿童的视角来安排作文内容了。造成这种现状是因为我们平时在作文指导时,没有让学生写儿童世界中的人或事,总认为只要学生把作文写完整了,有条理了,是不是真的就不重要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这样的理念就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真实反应儿童的世界,而不是成人的世界。我们的作文内容一定要有儿童视角,要让儿童用自己的笔来写自己的心。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升。
三、作文动力应反映儿童需求,而不是成人需求
儿童作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学生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需要,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需要。如果学生的作文动力来源于教师的需要,那么这种作文是一种痛苦或负担。所以,我们的作文要切实反映儿童的需求,而不是成人的需求。在作文教学时,我们就要确立学生作文的动力是来源于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教师需要的观念,使学生对作文能产生一种持久的动力。只有这样,作文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学生才能享受作文,在作文中感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苏启云.家校结合,让幼儿在书香中快乐成长[J].知识窗(教师版),2020(02):116.
[2]胡洁.论幼儿从读到说:语言能力培养的三部曲——小学低年级教师眼里的幼儿教育之二[J].江苏幼儿教育,2016(02):62-64.
[3]孙晶.幼儿“口头作文”的教学实践[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2):27+40.
[4]代丽梅,邹乃坤.从零开始指导幼儿写“作文”[J].学周刊,2013(33):106-107.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3.33.062.
[5]徐梅仙.幼儿也能学“作文”[J].父母必读,198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