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教育功能的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探析

【作者】 章丽萍

【机构】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第一幼儿园)


【正文】摘 要: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环境一方面可以为儿童营造舒适、放松、有趣的活动空间,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也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更好地契合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办院宗旨,提高幼儿园的声誉,使幼儿园得到良性发展。未来,幼儿园的发展必然会更加全面、科学。随着大众整体素质的提升和需求的改变,未来幼儿园环境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与地域文化和科技发展融合。这需要设计师关注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科学解决相关问题,为幼儿园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教育功能;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
  优质、合理的区域活动环境规划能够促进幼儿个性化、自主性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教育功能的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幼儿教师应通过对活动环境的巧妙构思和合理创设营造良好的区域学习和活动氛围,让幼儿在优美、适宜环境的熏陶下得以释放本能,发展个性,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1、幼儿园环境的现状
  通过对现如今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对区域空间运用不合理以及幼儿对环境创设的参与程度不高是其中存在的较为明显的问题。对空间结构的合理运用以及对区域布局的巧妙设置是优化幼儿活动体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对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教师往往对区域环境设置中需要考虑的内容,诸如空间密度的设置、桌椅的摆放、色彩的配合等内容关注得较少,对幼儿真正认知和学习需求的忽视难以将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区域活动本身是一项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操作获得认知和发展的活动形式,在实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大多是由教师负责,无论是从环境的设计、布置,还是对活动材料的投放等,基本是以教师为主导独自操作完成的,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及活动的主要受益者却很少参与其中,导致在实际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幼儿漠视规则、随意操作材料的现象,不利于区域活动的顺畅进展以及幼儿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基于教育功能的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探析
  2.1审美培养
  优秀的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应该以儿童的视觉感受为主,合理使用色彩,增强幼儿园环境的系统性。首先,设计师应当确定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的主色调,再根据幼儿园的特色选择辅助色。如,以趣味为特色的幼儿园可以选择互补色为主色调,为幼儿园整体环境视觉设计增添活泼的感觉,以增强环境的视觉冲击力。又如,秉持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可以选择与主色调同色系的颜色搭配,使之与幼儿园的理念更加贴合,增强幼儿园环境整体的和谐感。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应当明确幼儿园内不同功能分区的相关需求。在不同的功能分区内使用合适的颜色,既能带给儿童视觉享受,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功能分区。如,在教室内应尽量选择柔和的颜色,可以让儿童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又如,在餐饮区使用明亮一些的暖色,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食欲。这些色彩搭配一方面是为了视觉上的色调和谐,另一方面是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使空间视觉与空间功能更加契合。
  2.2习惯养成与引导思考
  学龄前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和对符号的理解能力,但他们的感知重点还停留在事物表象上,只能以自我为参照认知世界,借助事物表象进行思维活动,对事物缺少概括能力。墙面是幼儿园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师应该更好地将其作为载体,设计出适合培养儿童认知能力的环境和场景。墙面的视觉设计是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氛围。墙面不仅可以配合幼儿园的整体装修风格,而且可以展示儿童的作品,合适的墙面视觉设计对幼儿的认知发展、社会化程度和审美素养都有重要的影响。有目的性的墙面视觉设计,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善于模仿身边的人、事、物。针对儿童善于模仿且依然依赖事物表象的思维特点,设计师可以在墙面视觉设计中加入对行为指向具有暗示作用的画面。如,在幼儿园厕所的墙面上展示便后洗手的画面,在户外活动区墙面上展示和谐玩耍的画面,在食堂墙面上展示爱惜粮食的画面,等等。通过墙面展示给儿童的画面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其一,画面的主人公应当是儿童,这样更能增强儿童的代入感;其二,画面整体应当简洁生动,色彩不宜过多;其三,画面应符合儿童的视觉特点,尺寸要大,图案要清晰;其四,应当考虑到装饰上的美观性,与幼儿园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在幼儿园中,教师难以时时刻刻对儿童的行为作出提醒,墙面视觉设计可以起到引导儿童的作用。儿童在观察墙面上展示的画面时,也会主动思考和总结。
  2.3认知发展与图形启蒙
  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初期,教师可以通过图形启蒙的方式锻炼儿童的认知能力,拓展儿童的知识面。在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中,以几何图形作为基本图形开展设计,可以增强环境视觉设计的存在感。学龄前儿童具备基本的形状知觉能力。几何图形是现实物体的抽象符号。儿童在接触、认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也在逐渐认知现实世界的物体,开始概括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如,儿童常会把圆形看作“太阳”“烧饼”,把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上下组合看作“房子”,等等。在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针对儿童对抽象图形的形状感知能力和心智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通过几何图形为儿童传递一些简单的信息。幼儿园导视系统可以很好地拓展儿童的形状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利用几何图形作为基本的设计元素,通过组合、拆分、重叠等构成方式,可以设计出便于幼儿识别的幼儿园导视系统。目前,部分幼儿园的导视系统比较依赖文字的信息传递能力,实际上,2~7岁儿童中的低龄儿童没有充足的文字知识储备,以文字为主体的导视系统往往更便于成年人的认知而非儿童。在幼儿园导视系统设计中,将具象的图形和抽象的文字搭配,即以具象图形为主、文字注释为辅的设计方式,能兼顾大部分儿童和在幼儿园里工作的成年人的使用需求,同时可以加强儿童的联想能力和对常用字的学习。
  结束语
  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并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发展,是幼儿教育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幼儿园作为学龄前儿童接受长期教育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一直在不断进步,不仅在教育内容方面发展出更加科学的教育体系,而且在硬件设施方面增添了更加先进的设施,采取了更加合理的空间布局。但是,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在当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从幼儿教育还是从商业发展的角度看,幼儿园环境视觉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着空间利用不合理、幼儿对环境创设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对区域活动的开展以及环境教育价值的发挥造成阻碍。为此,幼儿教师应从基本的环境创设现状出发,深入探究具体、有效的改进方法和策略,对此进行逐步完善,让幼儿在良好活动环境的感染下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5-136.
  [2]胡若婕.幼儿园环境设计中色彩的探究与应用[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9:10-20.
  [3]张宇.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新趋势[J].智能城市,2020,6(1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