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宝平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正文】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便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助于优化高中物理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物理教学的整体效益。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紧扣教学目标,合理引入微课教学,以期进一步促进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应用
  社会进步与技术发展密不可分,技术发展同样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发展与变革,“互联网+”理念的渗透,拓展了高中物理教学的可能性,但是要使这一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新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方法与适用情境,建立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渠道,促使物理教学在更好的环境下开展。
  1、高中物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1提问过于随意
  高中物理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预设教学问题,让学生进入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但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提高了互动意识,不过提问往往过于随意,预设的问题并不具备针对性,甚至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不能引导学生进入逻辑思维当中,所以教学效率会相对较低。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必须要找准学生的思维误区,通过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很多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教学效率过低,并不是提问的方式导致,而是问题本身的设置就不具备引导作用,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2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授课活动,将课堂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知识吸收上,且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以教师在讲、学生听为主,授课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交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大多只能对一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把握,头脑中缺乏统筹观,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对于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结认知不够准确。主题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主题”,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期间,需要教师和学生能够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依据一定的内在逻辑,进行交互的学习探究活动,也就是说,需要师生能够进行良好互动配合。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深化落实主题式教学目标,从而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难以得到切实提升。
  2、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借助微课突破重难点
  对于物理中一些经常出错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模式,给学生进行着重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如“力的概念”就是一个难点问题,学生只从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是,传统的人们眼睛看到的情况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去掉作用力,物体就停止。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学生的理解形成很大的阻碍。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模拟理想状态没有摩擦时物体的运动形式,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困惑,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其实,微课不仅仅是展现某一个知识点这么简单,从更细的角度来说,微课的设计也是适应教学对象的,对于同一学科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侧重,在传授方法上体现了差异性,这就是因材施教。同时,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2应用微课助复习,温故知新育素质
  复习课是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梳理知识联系、查漏补缺的一种重要课型,对于提升高中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应用微课实施复习教学,有助于将原本零散的、缺乏系统的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串联,节约复习时间,提高他们总结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例如,必修1第四章“力与平衡”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复习微课视频,将“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平衡”“平衡条件的应用”等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设计一个典型的综合题,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合作解题。接着,教师再利用微课将正确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学生,借助微课资源,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结合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和易错点,专门设计一些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题型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构建自主学习思维,提升物理综合素质。
  2.3网络科技辅助物理知识讲解,提升教学效率
  互联网打通了教学之中因为地域不同、教学资源不同等而导致的隔阂与壁垒,让不同地区、不同教学资源底蕴的学校都有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这种教学差异化。通过互联网,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习题进行练习,而且还能通过网络上的视频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测物理现象,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并不安全,但是让教师进行操作却又很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实验过程中的奥秘。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网络搜集相应的实验分解视频,通过专业实验室中使用专业设备拍摄的这些视频来向学生讲解什么是“楞次定律”什么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同时,在讲解“互感现象”时,教师更是可以直接通过现实生活当中因为互感现象而导致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的视频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互感现象。
  2.4运用微课教学策略,开展单元主题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来。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以一整个单元的内容为主,制定教学主题,并在授课前,根据相关主题,录制微课,并引导学生观看学习。当学生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并依据教学内容,开展探究活动,同时展开质疑思考,可以切实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在课上,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与老师、同学共同展开交流,从而得出对问题的有效认知,切实提升自身学习效率。
  结语
  实现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师要坚持探索微课资源,整合应用线上和线下教学,将微课与物理教学交相融合,持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活化课堂形式,增添课堂活力,进一步强化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平.网络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学创新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1).
  [2]杨震云,刘建成,陆天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物理备课现状调查报告[J].物理之友,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