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
【作者】 黄冬萍
【机构】 (浙江省嵊州市爱德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注意力难以较长时间集中在某件事物上,而这就会导致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阅读资源,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的激发,还可使学生的学习深度得以增加,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互联网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应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其优势,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更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未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时代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对这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致使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甚至过度追求学生阅读后获得的感想和收获。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阅读学习给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带来了多少帮助,而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情感的培养,这样的心理直接违背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1.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若想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能达到预期设想目标,就必须以兴趣为驱动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均较为薄弱的小学生而言。但当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和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部分教师甚至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完全抛弃,灌输式的完成任务式阅读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1.3阅读范围过于局限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自我规划与管理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深度把握学情,然后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给予方法、方向、范围指导。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只是片面性地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单元中的课文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同一篇文章,长此以往极大地磨损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严重的还可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向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我国经典名著名作了解甚少,并且大部分学生受快生活节奏影响,过度沉迷于网络快餐式阅读,这种方式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还可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健康的阅读内容,也无法心平气和地阅读完一整本书,更无法体会到经典名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1.4阅读过程缺乏介入指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基本的统筹规划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其在阅读某个文本片段时很可能遇到多个方面的问题,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好介入指导工作,带领学生逐步攻克阅读过程中遇见的难关,以此保证整个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教师使用的介入指导方法过于单一,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并未给予启示性指导和帮助,而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这使得学生的阅读思考处在低阶层次,对学生阅读思维向深度发展,拓展想象空间无法形成助力。
1.5课外阅读指导和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种指导和延续,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还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大部分小学生心智发展有限,无法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实践,在课外阅读学习过程中也缺乏基本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基于此,教师必须结合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时向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上进心,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但大部分教师使用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和激励手段过于单一,使得学生最终获得的课外阅读成果并不理想。
2、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
2.1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较重,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件事物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激发出其学习动力,才能够使其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掌握知识,使课堂的活跃度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入了解,并在阅读教学当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使学生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在阅读教学当中,从而积极自主地开展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课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互联网设备为学生播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和视频,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其探索阅读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2.2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法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在学科教学当中,此种教学方式可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需要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形式,但是此种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立体化,使学生在课堂当中获得全方位的认知体验,实现语文阅读的深度学习。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将视频、音乐、图片等融入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够得到增强,对文本思想深入地进行思考,逐渐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主题的提取工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情境设置,确保情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提升。立体化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其语文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
2.3进行网络平台的构建
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要做到随时随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但这必须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才能够完成。通过构建语文学习网络平台,促使线上网络教学及线下课堂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移动终端不断普及的背景之下,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进度,师生可借助网络平台随时进行教学沟通,而这就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效率。教师可借助QQ或微信平台进行网络交流平台的构建,将课前预习和复习任务等通过交流平台发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空余时间进行阅读预习和课后复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交流平台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共同约束学生线上学习。教师还可以筛选优秀的阅读文章上传到平台当中,也可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阅读资料上传到平台当中,通过相互分享,逐渐增加自身的阅读量,最终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只有在这一时期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后续学习。阅读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育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可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如果只是依靠教材上的阅读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其中,可丰富语文阅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进行阅读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潘仕勤.互联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中旬),2017(8).
[2]周乃萍.浅谈互联网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1).
[3]张生辉.互联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9(4).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科学应用互联网技术,借助其优势,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更高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未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时代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并未对这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致使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甚至过度追求学生阅读后获得的感想和收获。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阅读学习给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带来了多少帮助,而忽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情感的培养,这样的心理直接违背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1.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若想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能达到预期设想目标,就必须以兴趣为驱动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均较为薄弱的小学生而言。但当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和培养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部分教师甚至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完全抛弃,灌输式的完成任务式阅读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1.3阅读范围过于局限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自我规划与管理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深度把握学情,然后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给予方法、方向、范围指导。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只是片面性地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单元中的课文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同一篇文章,长此以往极大地磨损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严重的还可能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向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我国经典名著名作了解甚少,并且大部分学生受快生活节奏影响,过度沉迷于网络快餐式阅读,这种方式不仅无法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还可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健康的阅读内容,也无法心平气和地阅读完一整本书,更无法体会到经典名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1.4阅读过程缺乏介入指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基本的统筹规划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其在阅读某个文本片段时很可能遇到多个方面的问题,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好介入指导工作,带领学生逐步攻克阅读过程中遇见的难关,以此保证整个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教师使用的介入指导方法过于单一,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并未给予启示性指导和帮助,而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这使得学生的阅读思考处在低阶层次,对学生阅读思维向深度发展,拓展想象空间无法形成助力。
1.5课外阅读指导和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种指导和延续,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还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但大部分小学生心智发展有限,无法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实践,在课外阅读学习过程中也缺乏基本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基于此,教师必须结合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时向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上进心,培养学生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但大部分教师使用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和激励手段过于单一,使得学生最终获得的课外阅读成果并不理想。
2、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
2.1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较重,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件事物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有激发出其学习动力,才能够使其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当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掌握知识,使课堂的活跃度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深入了解,并在阅读教学当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使学生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在阅读教学当中,从而积极自主地开展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课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互联网设备为学生播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和视频,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其探索阅读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
2.2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教学法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在学科教学当中,此种教学方式可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需要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形式,但是此种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立体化,使学生在课堂当中获得全方位的认知体验,实现语文阅读的深度学习。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将视频、音乐、图片等融入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够得到增强,对文本思想深入地进行思考,逐渐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要做好教材内容主题的提取工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情境设置,确保情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得到提升。立体化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使其语文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
2.3进行网络平台的构建
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要做到随时随地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但这必须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才能够完成。通过构建语文学习网络平台,促使线上网络教学及线下课堂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移动终端不断普及的背景之下,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进度,师生可借助网络平台随时进行教学沟通,而这就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效率。教师可借助QQ或微信平台进行网络交流平台的构建,将课前预习和复习任务等通过交流平台发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空余时间进行阅读预习和课后复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交流平台积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共同约束学生线上学习。教师还可以筛选优秀的阅读文章上传到平台当中,也可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阅读资料上传到平台当中,通过相互分享,逐渐增加自身的阅读量,最终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小学时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只有在这一时期打好基础,才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后续学习。阅读教学对于提高语文教育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可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但如果只是依靠教材上的阅读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其中,可丰富语文阅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进行阅读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潘仕勤.互联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中旬),2017(8).
[2]周乃萍.浅谈互联网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1).
[3]张生辉.互联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