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作者】 夏 曼

【机构】 (重庆市城口中学校)


【正文】摘 要: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现状来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是实现素养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要认清历史学科在“广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巧妙利用多媒体、展开互助合作、实现今昔对比、演绎历史故事等教学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乡土资源,构建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极大调动学习者学习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视作有效教学策略,值得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广泛提倡。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在不停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变化,基于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发展思想,时时刻刻保证自身所分析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习者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深度学习是一种探索性、探究性学习行为,倡导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从而发挥教育育人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将学生历史素养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以深度学习作为导向而开展的历史教学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1、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深度学习指的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思维,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解决现实问题。深度学习特征包括三方面:一是知识的结合。深度学习倡导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融合,包括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多学科、多渠道知识之间的结合。二是知识的批判性理解。深度学习更多强调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新事物、新知识进行批判性地学习,要求学生应用理性和客观的思维进行知识的理解、评估。三是问题的解决以及应用。学习知识的主要目标是在实际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知识,使现实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深度学习强调将知识进行内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剖析
  一直以来,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很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情感生成。“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法往往是历史教师最常用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中实施教学时也往往采用单一枯燥的讲解方式,为学生讲解考试中可能会考查到的重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背诵的方式被动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历史课堂的高效构建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学校注重升学率,教师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因此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积极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随着教材内容的编排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解知识,整个教学课堂氛围沉闷乏味,教师主宰课堂的方式也会导致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最终限制了高中历史课堂的进一步优化,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受到阻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始终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生本思想,从不同教学方面入手,探析有效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多元教学方法。
  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3.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将学生融入当下的情境中,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历史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多媒体形式,也可以是生活化情境,还可以是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一切情境创设都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历史探究兴趣。以《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呈现奥运会开幕视频片段,三个“和”字在三次变化中呈现了汉字的演变;通过呈现书法、绘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了解哪些地方的戏剧;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学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针对汉字演变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书法作品并始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保持持续探究学习的热情。
  3.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将学生融入当下的情境中,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历史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多媒体形式,也可以是生活化情境,还可以是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一切情境创设都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历史探究兴趣。以《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呈现奥运会开幕视频片段,三个“和”字在三次变化中呈现了汉字的演变;通过呈现书法、绘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了解哪些地方的戏剧;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学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针对汉字演变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书法作品并始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保持持续探究学习的热情。
  3.3回归课堂教学原点理论强化育人目标
  课堂教学的开展需建立在四个原点问题基础上,分别为生命与智慧、学科与教材、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发展。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教学理论,需注意触动学生心灵,回归课堂教学原点,强化育人目标,为学生更好地感受真实历史情节创造条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回归到课堂教学的原点,围绕课堂教学原点问题展开教学工作。开展深度学习的真正意义及目标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原点问题,同时原点问题也是深度学习开展的重点。如在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一课时,教师应注意中国近代史中人文情怀的有效应用,以人文情怀触动学生心灵,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崛起经历了诸多波折,中国现今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与流血牺牲。在中国近代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向学生讲述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及中国所经历的苦难,这些内容均值得当前高中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以及探究。
  结语
  新课程改革适应了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高中历史教学更多的活力,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指明了一定的方向。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重视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以生为本思想,积极寻求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探究历史知识,在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微课解决重点难点;合作探究彰显主体地位等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实践践行中,推动历史课堂有效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百慧.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6(17).
  [2]刘卉.公民教育视域下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华夏教师,2020(15):29-30.
  [3]蔡振达.再谈讲授法在高中历史自主高效课堂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6):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