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江振根
【机构】 (福建省建宁县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教育事业迎来更高的挑战,同时也促使教学方式方法得以不断进步。紧紧围绕高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论述搭建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剖析当今高中生物课程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执行现状,并对怎样根据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质量提出相应对策。高中生物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根据高中生物学习而逐步完善的合理价值观,是必不可少的品质和核心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教育改革总纲贯彻落实的结果,生物也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理科课程,高中生物生活化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塑造学生生物课程核心素养,进而更好推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水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得以提升,但是总体还比较靠近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在生物课堂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很难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仅是为了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而服务。想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生物教师非常有必要围绕着生活化教学方法展开思考和运用,以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为教学出发点,立足生活化教学研究导向,希望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发现生物科学的魅力与实际生活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自我价值和生物学习兴趣形成的目的。
1.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理论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及我国的教育国情,提出了许多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其中生活教育理论则是陶行知教育体系构成中一个最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主要是强调教育知识源于现实生活,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高中生物本身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现象与规律的自然学科,其中的教学内容同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紧密联系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方可确保课程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从这个角度来讲,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理论主要是为高中生构建一个紧密联系生物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和“用”生物知识,以此深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生物知识求解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特点,依托研究性学习和研学旅行,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本县社会实践基地功能,利用杂交水稻基地资源方面,而且还可以充实学校课程设置,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价值分析
2.1驱动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融入其中,激发学习欲望,全身心地关注课堂,汲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寻找与生活相关的生物知识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智慧,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去,教师也在此情境下营造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习得高中生物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教师借助生活化的生物学习材料的切入,更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保持长久的高中生物学习驱动力,为高中生物的学习铺垫扎实的基础。
2.2有益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逐渐重视课程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方法明确提出了新的规定,从而对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挑战。在培养学生生物课程核心素养过程中,课程教师的认知结构是基础,这就要求高中生物专业教师逐渐了解和高度重视自己的发展,重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准,从而持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根据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方法
3.1将高中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充满趣味性、便于掌握,在考试时能够取得好成绩,却忽略了学习的主要目标并非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做到学以致用,用自身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能力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自我贡献等。大部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实际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依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没有形成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在理解相关知识时存在较强局限性,并不具备分类概括的学习能力,也无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将生物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选取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累更多生物基础知识,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同时,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直观认识生物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联,让其进一步形成应用自身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相应的生物知识,潜移默化中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3.2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引导主动探究
生物课程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故而一些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有一些下意识的认可心理,所以不会对其进行更多的思考。新课改更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合的真实情景来进行教学,比如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一些现象,或者是社会中的真实事件等,结合这些事情创设出生活情境,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11页)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热情,形成科学的意识,自觉地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养成科学思维模式。此外,学生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路,掌握探究的方法。
3.3布置拓展延伸的生活化作业
托·富勒曾经说过:“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这句话充分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有这个能力去运用知识进行动手实践。那么,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源泉呢?众所周知,课后的实践作业,不但可以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而且还能将课堂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来深化生物知识,创建出有生物特色的课堂教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教材知识与课后实践作业巧妙结合起来,促使生物学知识走出课堂,并为实际生活所服务,真正地达到生物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统一的目标,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拓展延申到日常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更加自在地畅游在生物知识的海洋中。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环节,利用学生渴望探究的想法,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课后生活化练习,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悦兰.生活化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探微[J].安徽教育科研,2018(11):46—47.
[2]钱学进.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论[J].求知导刊,2021,11(13):34-35.
[3]马鸿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1,23(18):118-119.
课题《基于研性旅行下生物核心素养培育》论文,课题编号JNKT-202103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水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得以提升,但是总体还比较靠近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在生物课堂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学习,很难发挥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仅是为了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而服务。想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生物教师非常有必要围绕着生活化教学方法展开思考和运用,以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为教学出发点,立足生活化教学研究导向,希望在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发现生物科学的魅力与实际生活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自我价值和生物学习兴趣形成的目的。
1.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理论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及我国的教育国情,提出了许多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其中生活教育理论则是陶行知教育体系构成中一个最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主要是强调教育知识源于现实生活,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高中生物本身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现象与规律的自然学科,其中的教学内容同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紧密联系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方可确保课程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从这个角度来讲,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理论主要是为高中生构建一个紧密联系生物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和“用”生物知识,以此深化学生对生物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生物知识求解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生物核心素养。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特点,依托研究性学习和研学旅行,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本县社会实践基地功能,利用杂交水稻基地资源方面,而且还可以充实学校课程设置,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价值分析
2.1驱动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融入其中,激发学习欲望,全身心地关注课堂,汲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想方设法寻找与生活相关的生物知识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学习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智慧,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去,教师也在此情境下营造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习得高中生物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教师借助生活化的生物学习材料的切入,更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保持长久的高中生物学习驱动力,为高中生物的学习铺垫扎实的基础。
2.2有益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逐渐重视课程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方法明确提出了新的规定,从而对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挑战。在培养学生生物课程核心素养过程中,课程教师的认知结构是基础,这就要求高中生物专业教师逐渐了解和高度重视自己的发展,重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水准,从而持续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根据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方法
3.1将高中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很多学生都认为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充满趣味性、便于掌握,在考试时能够取得好成绩,却忽略了学习的主要目标并非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做到学以致用,用自身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能力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自我贡献等。大部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实际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还是依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没有形成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在理解相关知识时存在较强局限性,并不具备分类概括的学习能力,也无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将生物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选取学生更感兴趣的内容展开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累更多生物基础知识,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同时,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直观认识生物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联,让其进一步形成应用自身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相应的生物知识,潜移默化中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3.2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引导主动探究
生物课程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故而一些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有一些下意识的认可心理,所以不会对其进行更多的思考。新课改更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合的真实情景来进行教学,比如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的一些现象,或者是社会中的真实事件等,结合这些事情创设出生活情境,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11页)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热情,形成科学的意识,自觉地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养成科学思维模式。此外,学生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路,掌握探究的方法。
3.3布置拓展延伸的生活化作业
托·富勒曾经说过:“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这句话充分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获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有这个能力去运用知识进行动手实践。那么,如何将学生的这些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源泉呢?众所周知,课后的实践作业,不但可以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而且还能将课堂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来深化生物知识,创建出有生物特色的课堂教学。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教材知识与课后实践作业巧妙结合起来,促使生物学知识走出课堂,并为实际生活所服务,真正地达到生物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统一的目标,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拓展延申到日常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更加自在地畅游在生物知识的海洋中。通过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环节,利用学生渴望探究的想法,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课后生活化练习,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悦兰.生活化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探微[J].安徽教育科研,2018(11):46—47.
[2]钱学进.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论[J].求知导刊,2021,11(13):34-35.
[3]马鸿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1,23(18):118-119.
课题《基于研性旅行下生物核心素养培育》论文,课题编号JNKT-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