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作者】 刘雪燕
【机构】 (山东省梁山县赵堌堆乡翠屏家园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学,在学习初始阶段,要让学生打好基础。展望现在,学习创新备受社会关注,老师们更是备受期许,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是一重大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综合型问题时,往往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学生普遍对数学模型、思想等数学本质认识较浅,且不具备分类思想、解题思想、转化思想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学习态度不积极,多依靠猜测而得到答案,不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数学知识原理解决问题。数学思维品质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思维品质,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往往是让学生理解题目中一个或多个原理,希望提高学生对该类数学问题本质的认识。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挖掘适合小学生提高数学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非常重要,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思考的方面更广,思考的内容更多。学生通过集中思考,集中再发散等多次循环才能完成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多方面下手。遇到特殊情况,懂得变通,在老师抛砖引玉的教学下,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拥有无限幻想,就有无限可能。反观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况,学生更擅长死记硬背,学习思路,参考模板。统计显示,在向中国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十个学生中,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大多相同。而向外国的十个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中国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减少了思考量,遇到问题模式化解决。这就是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最大的差别。现阶段政府教育局等相关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要注重素质化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发展中,学生不应该只以一种形式为学生的标杆,优秀也是可以有多种形式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习成绩仍是人们关注的第一位。现如今,小学教育讲求刷题,题海战术确实是提升成绩的好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将题海战术改成一题多解,找出最优解,用最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不会只有一种解题方式,甚至解题结果。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发散和独立思考能力,一题多解问题非常常见。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会打开学生的思路,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一道题中可以发现更多的学习技巧,会发现更多的知识点,多种学习方法进行比较,找出高效的思路。一来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来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典例题通过一题多变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学习资源,改变题目条件或者改变题目问题,会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点,丰富自身积累。数学这一学科,属于灵活学科,教学和解题都应该去除刻板印象,总会有人将数学设置许多固定模式,觉得更利于学生学习,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勤于创新,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扔掉刻板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发挥。
2、创设合作情境,增强学生的合作体验
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知识的转化,相应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因此,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想优化课程设计,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课堂体验,可以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情境,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使之以图像、视频或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使其形象理解数学概念,在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度探究。例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的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方向的理解,使其能够通过具体的方向描述来确定位置,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来组织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合作探究的主动性。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宝宝巴士中奇奇妙妙变身交警指挥马路交通的视频,让学生以交警为中心,通过车辆的不同方位大致了解不同的方向位置。在动画视频中,奇奇与妙妙遇到马路堵车的现象,化身交通指挥员,在车行道亮起绿灯时,给面前的车辆向左转、向右转等指示,引导车辆从之前的位置移动到新的位置,成功解决了交通堵塞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车辆是如何改变自己的位置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因为交警给他们引导方向。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因为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位置改变的例子呢?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实拍的下班高峰期马路堵车图,让学生将自己代入交警指挥员的身份,在小组中讨论如何规划车辆的行驶方向来解决马路堵塞的问题。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每个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具体的情境引导下,对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的探究兴趣明显提升,对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3、从方法创新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任何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过程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辅助,数学学科虽然是需要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但正是由于这种抽象特性,才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需要具体化、具像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是将数学知识的内在深层逻辑挖掘出来,将抽象的逻辑推理过程进行物化。这个具体化的过程,就是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培养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深化自身逻辑思考的过程。在实施具体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时,还要注重对于方法的创新与改良,让学习方法更加适用于数学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
结语
教师应该重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对小学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宝善.体现数学本质,凸显思维深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9,3(10):113-114.
[2]刘晓红.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9,7(12):55-56.
[3]姚远.体现数学本质,凸显思维深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17,8(3):99-101.
[4]梁连斌.体现数学本质,凸显思维深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学,2018(11):139-139.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综合型问题时,往往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学生普遍对数学模型、思想等数学本质认识较浅,且不具备分类思想、解题思想、转化思想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学习态度不积极,多依靠猜测而得到答案,不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数学知识原理解决问题。数学思维品质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思维品质,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往往是让学生理解题目中一个或多个原理,希望提高学生对该类数学问题本质的认识。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挖掘适合小学生提高数学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非常重要,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思考的方面更广,思考的内容更多。学生通过集中思考,集中再发散等多次循环才能完成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多方面下手。遇到特殊情况,懂得变通,在老师抛砖引玉的教学下,让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拥有无限幻想,就有无限可能。反观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况,学生更擅长死记硬背,学习思路,参考模板。统计显示,在向中国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十个学生中,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大多相同。而向外国的十个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中国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减少了思考量,遇到问题模式化解决。这就是中国教育和国外教育最大的差别。现阶段政府教育局等相关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要注重素质化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发展中,学生不应该只以一种形式为学生的标杆,优秀也是可以有多种形式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习成绩仍是人们关注的第一位。现如今,小学教育讲求刷题,题海战术确实是提升成绩的好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如将题海战术改成一题多解,找出最优解,用最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不会只有一种解题方式,甚至解题结果。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发散和独立思考能力,一题多解问题非常常见。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会打开学生的思路,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一道题中可以发现更多的学习技巧,会发现更多的知识点,多种学习方法进行比较,找出高效的思路。一来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二来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经典例题通过一题多变可以更有效的利用学习资源,改变题目条件或者改变题目问题,会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点,丰富自身积累。数学这一学科,属于灵活学科,教学和解题都应该去除刻板印象,总会有人将数学设置许多固定模式,觉得更利于学生学习,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勤于创新,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扔掉刻板印象,更有利于学生发挥。
2、创设合作情境,增强学生的合作体验
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知识的转化,相应地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因此,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想优化课程设计,为学生带来不同的课堂体验,可以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具体的情境,并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使之以图像、视频或音乐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使其形象理解数学概念,在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深度探究。例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的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方向的理解,使其能够通过具体的方向描述来确定位置,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来组织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合作探究的主动性。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宝宝巴士中奇奇妙妙变身交警指挥马路交通的视频,让学生以交警为中心,通过车辆的不同方位大致了解不同的方向位置。在动画视频中,奇奇与妙妙遇到马路堵车的现象,化身交通指挥员,在车行道亮起绿灯时,给面前的车辆向左转、向右转等指示,引导车辆从之前的位置移动到新的位置,成功解决了交通堵塞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车辆是如何改变自己的位置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因为交警给他们引导方向。基于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因为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位置改变的例子呢?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实拍的下班高峰期马路堵车图,让学生将自己代入交警指挥员的身份,在小组中讨论如何规划车辆的行驶方向来解决马路堵塞的问题。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每个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具体的情境引导下,对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知识的探究兴趣明显提升,对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3、从方法创新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任何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过程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辅助,数学学科虽然是需要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但正是由于这种抽象特性,才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需要具体化、具像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是将数学知识的内在深层逻辑挖掘出来,将抽象的逻辑推理过程进行物化。这个具体化的过程,就是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培养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深化自身逻辑思考的过程。在实施具体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时,还要注重对于方法的创新与改良,让学习方法更加适用于数学学习,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
结语
教师应该重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对小学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宝善.体现数学本质,凸显思维深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9,3(10):113-114.
[2]刘晓红.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9,7(12):55-56.
[3]姚远.体现数学本质,凸显思维深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2017,8(3):99-101.
[4]梁连斌.体现数学本质,凸显思维深度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化教学,2018(11):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