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浅谈

【作者】 梁志勇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永乐村完小)


【正文】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最关键的教学内容。加深对分数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应用题做好知识上的准备。通过数形结合,不仅把解题策略教给学生,而且要使之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一种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
  一、分数乘法应用题概述
  (一)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分子不能和分母乘。做第一步时,就要想一个数的分子和另一个数的分母能不能约分。分数与整数相乘就是把多个同样的数叠加,如■X2,就是指2个■相加。若是整数乘分数的话:整数就乘与分子,不能和分母乘(整数和分母可以约分就约分)在这里,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在计算中约分)。
  3.分母不能为零。
  (三)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题中的已知数是分数,但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都与整数应用题相同,另一部分应用题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扩展而新出现的。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本节所教学的应用题就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和两步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课时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思路,能够正确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通过“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思考间题的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是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难点是掌握“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方法。
  3.关键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正确判断每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会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间量,即隐蔽条件。
  三、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重点讲解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
  关系式:A×■=■
  2.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运用。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观点在一道应用题中的重复运用,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乘法先求出中间量。
  4.分数乘法的两个意义的比较
  A、B、C均为非0的自然数。
  ■×C=■       C×■=■
  C个■         C的■  
  (二)难点解析
  引入加减
  教好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整体“1”和“几分之几”的含义,又能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预作铺垫。因此,在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以外,我还增加了一些有关整体“1”和“几分之几,的例题,以加强乘法应用题教学前的基本训练。例如,某加工厂加工一批稻谷,第一台碾米机每小时加工这批稻谷的■,第二台碾米机每小时加工这批稻谷的■,两台1小时共加工这批稻谷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几?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并说明■、■以及求出的■、■是些什么数,含义各是什么。某加工厂加工稻谷24吨,第一台碾米机每小时加工这批稻谷的■,第二台碾米机每小时加工这批稻谷的■。加工1小时后,这批稻谷还剩下几分之几?教师列出算式2400--■■,让学生判断对不对?错在那里了通过类似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弄清谁是整体“1”,谁是“几分之几”;还要懂得整体“1”和“几分之几”是同一类的数(就是以后将要出现的“分率”),可以相加减,具体数(如24吨)和它们不是同类的数,所以不能相加减。选就为乘法应用题的教学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四、教学思路与实施
  (一)新知识教学的思路
  1.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教师要善于以旧知引新知,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时应准确把握对学生“导”和“辅”的度,适时加以引导,通过复习题及时引人新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明确新知识新在何处,又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
  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前苏联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哪一个孩子学会了画应用题线段图,我就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线段图的重要作用。
  3.在学法上,要注意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三者结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用眼观察,用口表达,动脑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全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窗户”,只有让学生能用语言表述,才说明学生已完全理解掌握。
  (二)新知识教学的实施
  1.理解情节叙述,把握结合特征。首先,不必急于分析数量关系,更不必急于寻找解法,而应着力于指导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再利用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方法,以直观图形再现数量关系。
  2.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途径。重在以线段图为中介,结合线段图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弄清数量关系后,再让学生分步列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取新知,领悟学习方法。
  (三)教师要对分数应用题的内容有总体性的认识。
  分数应用题最难的是乘法应用题和除法应用题,这两大类应用题是相互逆反同时又互相联系,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基础,分数除法应用题是提高。
  (四)教师要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有一体性的认识。
  所谓一体性就是指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互相关联,没有乘法应用题就没有除法应用题,不注意这种关联,则教学中就容易产生脱节现象,如果教师的教学思维脱节了,学生的学习更没有连续性。
  (五)教师的教学活动要紧紧抓住单位“1”、分率和部分量这三个关键的量
  这三个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中的关键,特别是单位“1”的理解与寻找更是解题的钥匙。如果学生能够在解题时紧紧扣住这三个量,特别是单位“1”,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已经跳出了具体的题目之外,反过来又能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是六年级学生应当具备的,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为以后的百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解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要注意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要在实际教学中反复强化这种对应关系,使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找到落脚点,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七)要注意基本方法和多种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分数应用题一旦讲到除法阶段,每种题目至少可以有三种方法,有算术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方程方法重在分析数量关系;份数的方法在应对线段图的解答中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但在文字题题型中稍有难度。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那么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进而寻找解题方法更有帮助。
  (八)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要简练统一。
  简练就是不重复,统一就是解题中的三大关键数量每个题目中都可以用,教学中万不可有另外的“新”名词出现,教师更不能自创词语,避免造成学生听觉上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