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分析
【作者】 任秋蓉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合乡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时代的迅速发展让农村课堂也具备了信息化教育能力,为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向。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度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实现其与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更加高效的现代化学习环境,是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着重探究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信息技术的内涵及优势,提出了几点其与农村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滞后性,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益不高。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取得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空间,农村地区也基本实现了网络覆盖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锐意革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捷的信息交互功能、丰富的教学资源、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和现代化学习环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最终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
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建设,语文教师也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出现代化、智能化教学课堂,切实提升教学效益。信息技术具备强大的功能,在教育资源上,语文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索引到大量相关的教学内容,不管是知识点教学还是习题讲解,都一应俱全,学生也能够获得多方位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不足,并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提升其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样,通过信息技术和农村语文课堂的融合,教师可通过电子白板技术播放教学视频、展示PPT,让语文课程“看得见”,让课本知识变得“可视化”,学生能够在电子白板多角度、多方面的讲解下更加直观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1]。此外,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现代感,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具备较强的吸引力,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堂中,保障其听课效益。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有着重大意义,农村语文教师要深度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积极与时代相接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灵活、高效运用。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执教水平
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加多元的现代技术步入了农村语文课堂,需要学生和教师都有新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其首要任务就是创新教育理念,实现和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接轨,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传统的教育方法、理念、工具将被逐步取代,正确认知信息技术对当代农村语文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其次,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能够灵活制作微课、设计PPT课件,以实现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深度融合。在自我发展上,农村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同侪沟通,交流经验,不断学习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知识,以从根本上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二)基于信息技术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信息技术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直观的教学内容展示功能,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动画、音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一步步展开对知识的探究,既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无形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语文[2]。如在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庐山瀑布奔腾及浩瀚银河的图片以及有磅礴气势的歌曲,再通过电子白板直观地展示出来,创设动态化地庐山瀑布飞流的情境,让学生配合歌曲朗读古诗,带领学生在多重感官上融入古诗,直观体会庐山瀑布飞流而下的壮观景象。在庐山瀑布动态化情境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分析遥看、挂、三千尺、落九天等字词,让学生讨论字词运用效果以及作者李白的情感,促使小学生对《望庐山瀑布》认知、理解的提升。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既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本,也能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益。
(三)利用微课进行精细化讲解,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益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取得了广泛运用。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语文课程的高度整合,教师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多项功能,积极运用视频、微课等,构建出新颖、多元化教学模式,打造出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充满时代感召力的现代化语文课堂[3]。微课教学的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推进的,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视频,并且在其中挑选优质视频传递给学生,在微课的精讲下,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从多角度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比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时,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歌颂我国革命先烈的伟大,让学生来向这些中华儿女们进行学习,学生的感触不够浓烈,代入感不强。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既可以利用微课讲解文章的生僻词词汇、思想情感,也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文本的时代背景,通过微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的壮观场面,让学生能够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深度意识到当国家在面临危难之时,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不畏艰难的精神品种。
(四)挖掘信息技术的多元功能,丰富课程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具备丰富的软件和功能,如较为常见的“录像”“摄像”功能,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利用录制功能将自己的授课情况录制下来,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观看掌握自身的学习动态,观看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总结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将视频复制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自主地观看视频,促使农村学生学习途径的拓展。此外,教师也要注重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让其的应用更加广泛、高效,语文教师也要充分运用各种智能化、自动化教育软件。如,教师可积极当下运用最为广泛的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专家课堂教学视频,教师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智能化为其筛选课程,既便捷于教师,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在物联网层面,要加大投影仪、摄像机、话筒等工具的综合运用,以更好地实现和学生的交互,构建出现代化的互动探究式语文课堂。
综上,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取得了广泛运用,实现了农村语文教学模式的延展与创新。而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已经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但应用方法比较单一、古板,也尚未深度发挥其优势,意味着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功能,在实践中总结得失,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实现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最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敬孝.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9):44-45.
[2]徐俊祥.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2):20.
[3]李金峰.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123.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滞后性,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益不高。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取得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空间,农村地区也基本实现了网络覆盖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对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机遇,锐意革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捷的信息交互功能、丰富的教学资源、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和现代化学习环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最终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势
在现代技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建设,语文教师也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出现代化、智能化教学课堂,切实提升教学效益。信息技术具备强大的功能,在教育资源上,语文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索引到大量相关的教学内容,不管是知识点教学还是习题讲解,都一应俱全,学生也能够获得多方位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不足,并达到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提升其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样,通过信息技术和农村语文课堂的融合,教师可通过电子白板技术播放教学视频、展示PPT,让语文课程“看得见”,让课本知识变得“可视化”,学生能够在电子白板多角度、多方面的讲解下更加直观地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1]。此外,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现代感,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具备较强的吸引力,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堂中,保障其听课效益。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有着重大意义,农村语文教师要深度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积极与时代相接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灵活、高效运用。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执教水平
在信息化背景下,更加多元的现代技术步入了农村语文课堂,需要学生和教师都有新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其首要任务就是创新教育理念,实现和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接轨,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是当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传统的教育方法、理念、工具将被逐步取代,正确认知信息技术对当代农村语文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其次,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能够灵活制作微课、设计PPT课件,以实现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深度融合。在自我发展上,农村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同侪沟通,交流经验,不断学习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知识,以从根本上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二)基于信息技术构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信息技术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直观的教学内容展示功能,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动画、音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一步步展开对知识的探究,既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无形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语文[2]。如在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庐山瀑布奔腾及浩瀚银河的图片以及有磅礴气势的歌曲,再通过电子白板直观地展示出来,创设动态化地庐山瀑布飞流的情境,让学生配合歌曲朗读古诗,带领学生在多重感官上融入古诗,直观体会庐山瀑布飞流而下的壮观景象。在庐山瀑布动态化情境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分析遥看、挂、三千尺、落九天等字词,让学生讨论字词运用效果以及作者李白的情感,促使小学生对《望庐山瀑布》认知、理解的提升。通过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既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本,也能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益。
(三)利用微课进行精细化讲解,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益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取得了广泛运用。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语文课程的高度整合,教师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多项功能,积极运用视频、微课等,构建出新颖、多元化教学模式,打造出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充满时代感召力的现代化语文课堂[3]。微课教学的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推进的,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大量的视频,并且在其中挑选优质视频传递给学生,在微课的精讲下,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从多角度学习语文,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比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时,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歌颂我国革命先烈的伟大,让学生来向这些中华儿女们进行学习,学生的感触不够浓烈,代入感不强。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既可以利用微课讲解文章的生僻词词汇、思想情感,也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文本的时代背景,通过微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些英雄儿女为国捐躯的壮观场面,让学生能够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深度意识到当国家在面临危难之时,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不畏艰难的精神品种。
(四)挖掘信息技术的多元功能,丰富课程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具备丰富的软件和功能,如较为常见的“录像”“摄像”功能,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利用录制功能将自己的授课情况录制下来,制作成视频,让学生观看掌握自身的学习动态,观看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总结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将视频复制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自主地观看视频,促使农村学生学习途径的拓展。此外,教师也要注重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让其的应用更加广泛、高效,语文教师也要充分运用各种智能化、自动化教育软件。如,教师可积极当下运用最为广泛的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专家课堂教学视频,教师只需要输入关键词,就能智能化为其筛选课程,既便捷于教师,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在物联网层面,要加大投影仪、摄像机、话筒等工具的综合运用,以更好地实现和学生的交互,构建出现代化的互动探究式语文课堂。
综上,在新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电子白板、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取得了广泛运用,实现了农村语文教学模式的延展与创新。而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已经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但应用方法比较单一、古板,也尚未深度发挥其优势,意味着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功能,在实践中总结得失,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实现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最终全面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敬孝.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9):44-45.
[2]徐俊祥.信息技术融合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2):20.
[3]李金峰.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