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何 翌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球溪镇葵花小学)


【正文】摘 要:众所周知,学好语文离不开良好的阅读能力。“读”与“听”、“说”、“写”合并起来也就构成了语言的四种能力。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及课外读物的内容。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基于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一些阅读技巧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让其慢慢喜欢上阅读,逐步提升个人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实施方法 
  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提倡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将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夯实语文基础,还要能够准确解读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在积累语文知识的同时,主动探索语言领域规律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持之以恒的阅读,学生的语感就会逐渐形成,这对于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将大有裨益。
  一、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
  随着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小学生就能够较为轻松地理解课文的字、词、句。随着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小学生开始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借助于阅读,又能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和记忆。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小学生借助所掌握的词句,能够学会概括文章的大意。另外,理解能力的高低也是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了“说”和“写”两个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尽量为学生创造语言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每个环节都要学生们参与进来,说一个词,讲一句话,读一段文章,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借助小组学习模式,能够让大家针对某一话题进行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课堂内外的小练笔、写作文,都能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方法得当,还能逐步提升小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有研究证明,针对一些文章开展缩写、仿写、续写,都能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开展班级辩论会,也会让大家在“唇枪舌剑”的过程中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分析
  (一)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虽然我们一直倡导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实际教学与预期目的相去甚远。通过分析发现,教师这种“一厢情愿”多停留在口头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少之又少。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为小学生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为此,教师要多为小学生创造各种契机,针对阅读教学进行针对性研究,让学生们“走入”课本,并带着知识“融入”于生活。这样才能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小学生在阅读时喜欢“一目十行”,更愿意被故事情节牵着鼻子走,忽视了文章细节。教师要引导大家降低阅读速度,或采用指读的方法,或者采取反复阅读,避免出现丢字、漏字、错读等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经被我们说过若干遍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中增加一些悬念,让大家带着疑问开始阅读。比如,在《金色草地》一文中,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两名孩子在草地上玩耍,手举着蒲公英,撅着小嘴将蒲公英吹向对方的脸颊。在玩耍时,他们竟然发现原本是绿色的草地竟然发生了变化,继而寻找到了变化原因。以该文章为背景,可以引导学生们畅想一下春天的“模样”: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绿草茵茵,如果大家在草坪上玩耍,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这种开放式的提问,会让学生们有不同的答案“玩老鹰捉小鸡”、“玩丢手绢或跳房子”、“我只想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闭着眼睛,耳边有小虫飞,太阳照在脸上……”。当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就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培养,让小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系统地分析课文的时空顺序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尝试着找出重点词汇和句子。当然,针对学生的阅读,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并做出相应的表扬,但这种表扬要具有针对性,避免使用“你读的很好”、“这次读的挺好”等比较笼统的说法。表扬也要师出有名,比如“阅读时,你断句处理得很到位”,“这次阅读特别流畅”,“这次阅读所有的字都读对了”。这种及时准确的鼓励,能让小学生再接再厉,并在阅读中认真思考文章。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摘抄优美的词汇和句子,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要做到“回头看”,让这些素材为我所用。
  (四)增加有效地沟通交流
  小学生本身就爱说爱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课堂上,小学生喜欢“插嘴”,这其实是一种交流欲望。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多说话。但是,有的发言缺乏实质性意义,对这种情况不能一味地批评,应该给予正向引导,可提升学生发言的价值。此外,小学生之间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咬耳朵”也是他们之间较常见的现象,但有时候会影响到他人的学习,也就为人们所抵制。一般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他们大声说出来,如果“话题”有意思,可以拓展开来。这样,不仅能“制止”交头接耳,还能让他们光明正大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还可以设置一些与阅读相关的主题,开展小组讨论,预设几个主要问题,比如:找出你喜欢的词语,能不能用同义词替换?文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修辞方法?文章的大意是什么?文中人物的哪些动作描述让你觉着非常准确?小学生们会在小组活动中踊跃发言,而这个过程又是重新组织语言的过程,也是知识输出的过程。通过此类活动,能更好地引导小学生投入到阅读当中去。
  总结 
  总之,语文教师要在小学生阅读教学方面多做文章。通过长期培养,让小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技巧,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发光点,通过循循善诱让他们更加热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