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政治教学应该加强引领学生政治认同
【作者】 陆 斌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政治认同是高中政治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育教学活动是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的主要途径。面对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树立坚定的政治认同、崇高的理想信念、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教育艺术,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上好每一节政治课。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实践智慧;政治认同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强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体系建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高中政治学科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其中,“政治认同”关乎学生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那么,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我认为,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树立坚定的政治认同、崇高的理想信念、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教育艺术、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上好每一节政治课。
一、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引领学生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成员一旦确立其政治认同立场便会自觉以该立场所要求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政治认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它关乎着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信信念的确立,关乎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然而,广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生活了解不多,他们大多数没有实际参与政治实践,对政治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多媒体和课堂学习。因此,高中生的认同缺失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关注。政治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认同,教师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理解国家大政方针,保证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引领学生政治认同。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政治认同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广泛采用的是“灌输”教学,内容单调、抽象而且枯燥,否认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重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情感体验,仅仅是因为纪律约束或学习的责任,让他们不得不学习,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政治反感、政治情感缺失,当然就无法形成政治认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使每一堂都有新的创意,学生听起来充满新鲜感与新奇感。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推行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和优美动人的歌曲,同教学内容适当地结合起来,必然会增加教学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例如,在必修3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中,关于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可以采用“学思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课中引入学生熟悉的莆仙戏,课上让一位学生唱一段,学生的积极和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然而结合实际进行课堂讨论到底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是应该继承还是抛弃?经过分析讨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强了对中华文化自信。因此,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采取如主题式教学模式、动态生成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通过这些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究,提升对我国的制度、道路、理论、价值的认同。
三、组织社会活动,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虽然不断地与时俱进,但是与鲜活的、动态的社会生活相比,还是具有稳定性。那么如何实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相结合,达到“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呢?这需要教师要有“实践育人”的理念和教学智慧,引导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中发展和完善自身,增强学生政治认同。例如,在教学“政治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课中,学生对政府是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政府如何为人民服务产生疑问,为了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地方行政服务中心,了解一些政府部门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交警执法部门如何在烈日下值勤等方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地讴歌,没有过度地渲染,而是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既可以内化学生政府认同感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政治宣传的目的。
高中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加强修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拥有深湛的教学艺术,从而引领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实践智慧;政治认同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培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强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体系建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高中政治学科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其中,“政治认同”关乎学生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那么,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我认为,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树立坚定的政治认同、崇高的理想信念、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教育艺术、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上好每一节政治课。
一、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引领学生政治认同
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成员一旦确立其政治认同立场便会自觉以该立场所要求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政治认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它关乎着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信信念的确立,关乎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然而,广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生活了解不多,他们大多数没有实际参与政治实践,对政治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多媒体和课堂学习。因此,高中生的认同缺失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关注。政治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认同,教师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理解国家大政方针,保证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引领学生政治认同。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政治认同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广泛采用的是“灌输”教学,内容单调、抽象而且枯燥,否认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重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情感体验,仅仅是因为纪律约束或学习的责任,让他们不得不学习,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也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政治反感、政治情感缺失,当然就无法形成政治认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使每一堂都有新的创意,学生听起来充满新鲜感与新奇感。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推行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和优美动人的歌曲,同教学内容适当地结合起来,必然会增加教学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例如,在必修3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中,关于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可以采用“学思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课中引入学生熟悉的莆仙戏,课上让一位学生唱一段,学生的积极和兴趣马上就调动起来了,然而结合实际进行课堂讨论到底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是应该继承还是抛弃?经过分析讨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增强了对中华文化自信。因此,政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采取如主题式教学模式、动态生成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通过这些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去思考、探究,提升对我国的制度、道路、理论、价值的认同。
三、组织社会活动,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传授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虽然不断地与时俱进,但是与鲜活的、动态的社会生活相比,还是具有稳定性。那么如何实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相结合,达到“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呢?这需要教师要有“实践育人”的理念和教学智慧,引导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中发展和完善自身,增强学生政治认同。例如,在教学“政治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课中,学生对政府是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政府如何为人民服务产生疑问,为了打消学生心中的疑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地方行政服务中心,了解一些政府部门具体的行政行为。也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交警执法部门如何在烈日下值勤等方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地讴歌,没有过度地渲染,而是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既可以内化学生政府认同感的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政治宣传的目的。
高中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并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走向。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加强修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拥有深湛的教学艺术,从而引领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