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条件下农村高中政治 活动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田 涧
【机构】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背景条件下,通过“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型课程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活动型课程;实践与思考
新高考提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科教学目标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明确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现实条件下,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整体素质不高,信息技术普及不足,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日常的课堂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讲的多,提供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受到阻碍。
开展政治活动型课程是当前条件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调动师生双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达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改革。
一、什么是政治活动型课程
政治活动型课程是根据政治学科和政治教学的特点设置的活动型课程,它以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合作、探究、共鸣、反思中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动态教学模式。
二、活动型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活动的准备
准备是否充分、问题考虑是否合理、计划制定是否周全,关系到活动过程顺利与否、预期效果能否达到。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活动目标、确立探究课题、拟定活动过程等,这里主要强调两个:
首先是知识的准备,师生双方都应熟悉活动所用的学科知识,但不能仅仅限于考点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能力的引导。比如在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分析、比较、感悟,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要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还明白了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金钱观和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行为上选择自制,价值观得以较正。
其次是活动手段,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引进来,围绕实践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思考分析和解决。
2.活动的执行
活动的执行是活动型课程的核心与魅力所在。活动分组主要让学生自由组合,也要注意各小组能力的平衡性。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发现,自主地收集资料整理材料,感受所探究知识的内涵,形成自身的情感升华,产生对社会发展的认同感。
3.成果的展示
这是分享探究成果的过程。让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以恰当的形式予以展现,如论文交流、知识竞赛、黑板报、PPT展示等。成果的展示过程也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对成果是否切题、资料的收集与运用、观点是否客观、表达的质量、成果的表现形式,以及小组的协作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互评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评价成为对学生学习的肯定、鼓励及开展活动的动力。
4.总结与反思
教师通过对活动课的总结与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通过对活动的总结反思,包括对政治生活现实的感知和理性的思考,形成的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包括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感悟、思考,得知自己在活动课程中的得与失,汲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活动型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活动型课程中,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活动进程,在小组中分工协作、收集资料、整理课件,自主地发现问题、相互交流评价,让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亲自体验,既获得了知识技能,又发展了情感态度。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师多重角色的转变
在活动型课程中,师生是平等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学生参与的主要评价者。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活动型课程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小,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其神经系统,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学生能更多地独立思考,能更多的交流表达,更多地亲自动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4.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社会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活动课的灵魂就是让学生有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乐于展示自我的聪明才智,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型课程中,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既有个人情感的投入,又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在团队合作中,有既明确的责任分工,又有相互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磨砺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活动型课程的几点思考
1.要注重情境的创设。
课堂情境既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要能落实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生活化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学以致用,社会化的情景能让学生在分析社会现实中体验人的价值与知识的价值。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中运用消费券的发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们走访调查、查阅课本资料、交流讨论等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学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通过模拟“老太太过马路摔倒扶不扶”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内容的升华,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用到课本知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探讨《当代国际社会》这一节课时,引入美国打压华为这一热点,使整个课堂都非常活跃,对本节所学的知识也更加感兴趣。
2.要注意活动形式与课程目标的整合
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与方式,活动型课程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固然重视操作、实践、亲历、体验,但并不忽视理智成分,它还包含着认知,要以认知为基础和前提,在各种操作和体验中有意识地深化知识,促进认知,实现技能操作、情感体验与思维认知的协调发展。注意活动形式与课程目标的整合,把思维方法作为发力点,多开展一些有启发性、思维性的活动和情感体验的创设,让活动课中的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活动,提高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3.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整体发展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多元智能。活动型课程为学生个性智能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让不同智能的学生在活动中能各得其所,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所以,活动课的安排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专长等来安排学生的角色、任务。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团队互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2]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符仕华《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活动课的新思考》
[5]卢健飞《高中政治有效教学误区及措施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
关键词:核心素养;政治活动型课程;实践与思考
新高考提出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科教学目标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明确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现实条件下,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力量缺乏,整体素质不高,信息技术普及不足,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缓慢,日常的课堂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讲的多,提供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学习思维、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受到阻碍。
开展政治活动型课程是当前条件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调动师生双边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和僵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达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改革。
一、什么是政治活动型课程
政治活动型课程是根据政治学科和政治教学的特点设置的活动型课程,它以课程为依托,以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合作、探究、共鸣、反思中达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动态教学模式。
二、活动型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活动的准备
准备是否充分、问题考虑是否合理、计划制定是否周全,关系到活动过程顺利与否、预期效果能否达到。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活动目标、确立探究课题、拟定活动过程等,这里主要强调两个:
首先是知识的准备,师生双方都应熟悉活动所用的学科知识,但不能仅仅限于考点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能力的引导。比如在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时,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分析、比较、感悟,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要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还明白了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金钱观和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行为上选择自制,价值观得以较正。
其次是活动手段,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引进来,围绕实践中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思考分析和解决。
2.活动的执行
活动的执行是活动型课程的核心与魅力所在。活动分组主要让学生自由组合,也要注意各小组能力的平衡性。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发现,自主地收集资料整理材料,感受所探究知识的内涵,形成自身的情感升华,产生对社会发展的认同感。
3.成果的展示
这是分享探究成果的过程。让各小组将自己的探究成果以恰当的形式予以展现,如论文交流、知识竞赛、黑板报、PPT展示等。成果的展示过程也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对成果是否切题、资料的收集与运用、观点是否客观、表达的质量、成果的表现形式,以及小组的协作等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互评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评价成为对学生学习的肯定、鼓励及开展活动的动力。
4.总结与反思
教师通过对活动课的总结与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通过对活动的总结反思,包括对政治生活现实的感知和理性的思考,形成的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包括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感悟、思考,得知自己在活动课程中的得与失,汲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活动型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活动型课程中,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活动进程,在小组中分工协作、收集资料、整理课件,自主地发现问题、相互交流评价,让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亲自体验,既获得了知识技能,又发展了情感态度。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师多重角色的转变
在活动型课程中,师生是平等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学生参与的主要评价者。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活动型课程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小,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其神经系统,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学生能更多地独立思考,能更多的交流表达,更多地亲自动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4.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社会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活动课的灵魂就是让学生有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乐于展示自我的聪明才智,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型课程中,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既有个人情感的投入,又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在团队合作中,有既明确的责任分工,又有相互的支持与配合,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磨砺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活动型课程的几点思考
1.要注重情境的创设。
课堂情境既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要能落实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生活化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学以致用,社会化的情景能让学生在分析社会现实中体验人的价值与知识的价值。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中运用消费券的发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们走访调查、查阅课本资料、交流讨论等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学习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通过模拟“老太太过马路摔倒扶不扶”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并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内容的升华,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用到课本知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在探讨《当代国际社会》这一节课时,引入美国打压华为这一热点,使整个课堂都非常活跃,对本节所学的知识也更加感兴趣。
2.要注意活动形式与课程目标的整合
活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与方式,活动型课程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活动固然重视操作、实践、亲历、体验,但并不忽视理智成分,它还包含着认知,要以认知为基础和前提,在各种操作和体验中有意识地深化知识,促进认知,实现技能操作、情感体验与思维认知的协调发展。注意活动形式与课程目标的整合,把思维方法作为发力点,多开展一些有启发性、思维性的活动和情感体验的创设,让活动课中的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活动,提高活动课程的有效性。
3.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整体发展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多元智能。活动型课程为学生个性智能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让不同智能的学生在活动中能各得其所,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所以,活动课的安排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兴趣、专长等来安排学生的角色、任务。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团队互助,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2]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3]袁振国《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符仕华《对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活动课的新思考》
[5]卢健飞《高中政治有效教学误区及措施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