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游戏的运用分析
【作者】 周 玲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正文】摘 要: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达到提速不降质的目的,进一步简化学习难度。这些都是每位数学教师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从数学学科来看,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强等特点,引入思维游戏教学模式,能够降低学习难度。小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枯燥的数学定义、定理和概念,这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就此进行简要阐述,以供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思维游戏;学科素养
1.思维游戏的内涵
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价值,也是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倡导思维游戏教学模式,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并引导他们学会借助数学概念摸索学习规律。另外,数学思维游戏并非单纯的“智力游戏”,还是手和大脑结合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慢慢懂得,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而彰显了思维游戏的应用价值。
2.核心素养下思维游戏的应用探讨
2.1借助数学知识游戏,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
进入小学大门后,小学生开始正式接触数学知识。小学六年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对其日后成长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六年中,高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攻克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根据场地情况,可以随机选8名(或12名)同学成为一组,大家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根据教师要求发号施令,指挥大家组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还可以针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增加“高”。参与者和观众不仅乐在其中,还能直观地看到图形是如此之美。
另外,民间俗语或者当地常见的生活场景,也是教学的重要素材。比如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将这个谚语和九九乘法表结合起来,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2.2借助方法游戏,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并非让学生掌握几个公式和算法,而是逐步提升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些数学知识会涵盖基础知识和其他知识,比如说:分数乘法不仅是简单的计算,还涉及换元、列项和通项等内容。以换元为例,我们要将算式看作一个整体,并借助其他式子进行替换,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转化方式是关键环节。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如果单纯的讲解很难让他们透彻地理解。如果增加方法游戏,就会让小学生恍然大悟,并能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
2.3数学思想游戏,拓展认知范围
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就小学阶段而言,数学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对应、假设、比较、符号化、类比、转化、分类、集合等等。林林总总一大堆,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折纸(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程,三个角分别折向斜边的中点,大家会直观地发现:三个角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180°)。此时,会有学生提问“那不规则三角形呢?”,此时,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操作,取一张纸随意折成任意三角形,最后取三个角拼接,最终也会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样的学习不仅有趣,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
2.4数学思维游戏,启迪多元思维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入多种形式的思维游戏,从而简化学习难度。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知识,从而获得“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借助这些思维游戏,学生们会慢慢学会主动探索未知领域,逐步提升个人的综合思维能力。常用的成语加法/减法和数字对联等小游戏,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另外,巧移火柴、哪个影子大、钥匙在哪里等等,这些游戏也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此外,一旦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游戏化学习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开发出有趣的小游戏,比如说:十个小石头(九黑一白),如果放在一个不透明盒子中,运气最好或最差时,会在第几次摸到白色石头?这种概率建模知识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解决了。
2.5数学逻辑游戏,培养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属于典型的隐性知识,很多内容需要逻辑思考才能一步步地推理计算。如果增加数学游戏,就能将其变成显性知识,数学规律也就一目了然了。此时,学生借助数字推理能力就能高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引入基本逻辑问题,并教会大家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游戏包括:日常收纳、识路、商品标签、测量数据等等。有关收纳方面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录制视频,收纳内容包括:书包、书柜、衣服、被褥等等。这种游戏看似与数学毫无关联性,但能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收纳物品的特点和空间大小进行假设和推理,从而更好地利用储物空间,并方便取放。借助认路游戏也能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感,比如:有的城市东西为“路”,南北为“街”。在上述条件下,如果走在“xxx大街”上,那么方向只能是“东”或者“西”。根据太阳、星星等参照物,就能判定前进方向。
3.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知识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新课改和“双减”大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专注力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数学游戏教学就能够创造出轻松、宽泛的学习氛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思维游戏;学科素养
1.思维游戏的内涵
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价值,也是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乏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倡导思维游戏教学模式,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并引导他们学会借助数学概念摸索学习规律。另外,数学思维游戏并非单纯的“智力游戏”,还是手和大脑结合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慢慢懂得,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而彰显了思维游戏的应用价值。
2.核心素养下思维游戏的应用探讨
2.1借助数学知识游戏,提升小学生思维能力
进入小学大门后,小学生开始正式接触数学知识。小学六年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对其日后成长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六年中,高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攻克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根据场地情况,可以随机选8名(或12名)同学成为一组,大家推选出一名组长。组长根据教师要求发号施令,指挥大家组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还可以针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增加“高”。参与者和观众不仅乐在其中,还能直观地看到图形是如此之美。
另外,民间俗语或者当地常见的生活场景,也是教学的重要素材。比如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将这个谚语和九九乘法表结合起来,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2.2借助方法游戏,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并非让学生掌握几个公式和算法,而是逐步提升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些数学知识会涵盖基础知识和其他知识,比如说:分数乘法不仅是简单的计算,还涉及换元、列项和通项等内容。以换元为例,我们要将算式看作一个整体,并借助其他式子进行替换,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转化方式是关键环节。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如果单纯的讲解很难让他们透彻地理解。如果增加方法游戏,就会让小学生恍然大悟,并能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
2.3数学思想游戏,拓展认知范围
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就小学阶段而言,数学思想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对应、假设、比较、符号化、类比、转化、分类、集合等等。林林总总一大堆,对小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比如: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折纸(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程,三个角分别折向斜边的中点,大家会直观地发现:三个角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180°)。此时,会有学生提问“那不规则三角形呢?”,此时,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操作,取一张纸随意折成任意三角形,最后取三个角拼接,最终也会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样的学习不仅有趣,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效果。
2.4数学思维游戏,启迪多元思维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入多种形式的思维游戏,从而简化学习难度。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知识,从而获得“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借助这些思维游戏,学生们会慢慢学会主动探索未知领域,逐步提升个人的综合思维能力。常用的成语加法/减法和数字对联等小游戏,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另外,巧移火柴、哪个影子大、钥匙在哪里等等,这些游戏也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此外,一旦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游戏化学习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开发出有趣的小游戏,比如说:十个小石头(九黑一白),如果放在一个不透明盒子中,运气最好或最差时,会在第几次摸到白色石头?这种概率建模知识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就解决了。
2.5数学逻辑游戏,培养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属于典型的隐性知识,很多内容需要逻辑思考才能一步步地推理计算。如果增加数学游戏,就能将其变成显性知识,数学规律也就一目了然了。此时,学生借助数字推理能力就能高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需要引入基本逻辑问题,并教会大家如何解决问题。这些游戏包括:日常收纳、识路、商品标签、测量数据等等。有关收纳方面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录制视频,收纳内容包括:书包、书柜、衣服、被褥等等。这种游戏看似与数学毫无关联性,但能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收纳物品的特点和空间大小进行假设和推理,从而更好地利用储物空间,并方便取放。借助认路游戏也能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感,比如:有的城市东西为“路”,南北为“街”。在上述条件下,如果走在“xxx大街”上,那么方向只能是“东”或者“西”。根据太阳、星星等参照物,就能判定前进方向。
3.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知识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新课改和“双减”大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生的专注力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数学游戏教学就能够创造出轻松、宽泛的学习氛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