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研究
【作者】 江 琴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中心小学校)
【正文】摘 要:目前,从教育教学发展来看,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宏观发展趋势,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传统的黑板讲解摆脱出来,构建起信息化的教学体系。针对小学数学课程而言,信息化教学能够带来很多积极的教学作用,帮助小学数学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有效应用
1.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资源的丰富,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打破书本和课堂对学生学习的限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数学知识的许多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数学知识,使知识可视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2.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发展需要建构信息化课堂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互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依据学生主体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深入学情分析,把握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态度,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学生需要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升信息化课堂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契合度。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依托移动智能等技术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技术的辅助下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充满童趣的动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利用智能终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平均分的过程之中,在独立思考中完善分配过程,深化对平均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最后,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希望表现自己的愿望,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吸引那些游离于课堂边缘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化数学课堂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2.2立足数学课堂环节构建信息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构建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基于基础教学环节的信息化教学建设。首先,基于课堂介绍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介绍与新课程知识相关的生活案例或数学现象。通过多媒体显示,引导学生观看这些生活案例或数学现象,挖掘所蕴涵的数学知识,思考数学原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其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新课程进行解读。对于新课程知识的讲解,还可以利用信息手段,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理解。第三,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手段实现课堂交流与互动。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电子白板的信息情境,整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情境中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总结,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素养。
2.3利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
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不是教给学生本课程的知识内容,而是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较弱。数学教学包含许多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依靠教师的教学方式很难完全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垂直线和平行线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时绘制两种不同的线性关系,然后整理学生绘制的线性位置关系并将其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包括交叉、延长线交叉、垂直、平行等。接下来,结合这些直线位置,教授学生不相交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绘制的直线进行延伸,使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认识到一些直线不相交,但延伸后交叉,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促进学生对同一平面的理解,解决教学难点。
2.4注重课堂拓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统课堂的优化与设计,还应注重课堂的拓展,强调学生在虚拟空间中的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小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探讨“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设置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课下登录学习平台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思路;此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古代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探讨,整理、收集古人所形成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上传平台,师生通过虚拟课堂进行交流,达到学习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的潜力,确保在学生的参与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3.结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下转变学习思维。虽然目前仍然存在许多的教学问题,在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学课件质量不高,课堂互动沟通以及课堂拓展实践效果不佳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建构,设计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课堂交互过程,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样才能逐渐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学信息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兴泽.浅谈微课与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21.
[2]武毅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20(20):91-92.
[3]游岚.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名师在线,2020(20):92-93.
[4]张文宜.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灵动[J].数学教学通讯,2020(19):78-79.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有效应用
1.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资源的丰富,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打破书本和课堂对学生学习的限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数学知识的许多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数学知识,使知识可视化、具体化,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
2.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发展需要建构信息化课堂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相互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依据学生主体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深入学情分析,把握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态度,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学生需要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升信息化课堂与学生认知特点的契合度。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依托移动智能等技术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在技术的辅助下独立思考、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平均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充满童趣的动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利用智能终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平均分的过程之中,在独立思考中完善分配过程,深化对平均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最后,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利用学生在课堂上希望表现自己的愿望,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吸引那些游离于课堂边缘的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化数学课堂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2.2立足数学课堂环节构建信息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构建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基于基础教学环节的信息化教学建设。首先,基于课堂介绍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介绍与新课程知识相关的生活案例或数学现象。通过多媒体显示,引导学生观看这些生活案例或数学现象,挖掘所蕴涵的数学知识,思考数学原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其次,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新课程进行解读。对于新课程知识的讲解,还可以利用信息手段,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理解。第三,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手段实现课堂交流与互动。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基于电子白板的信息情境,整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情境中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总结,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素养。
2.3利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
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不是教给学生本课程的知识内容,而是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强,但理解能力较弱。数学教学包含许多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依靠教师的教学方式很难完全学习和理解。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学习垂直线和平行线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时绘制两种不同的线性关系,然后整理学生绘制的线性位置关系并将其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包括交叉、延长线交叉、垂直、平行等。接下来,结合这些直线位置,教授学生不相交的概念,并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绘制的直线进行延伸,使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认识到一些直线不相交,但延伸后交叉,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促进学生对同一平面的理解,解决教学难点。
2.4注重课堂拓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传统课堂的优化与设计,还应注重课堂的拓展,强调学生在虚拟空间中的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小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达到学习目标。例如在探讨“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设置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课下登录学习平台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分析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思路;此外,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古代关于鸡兔同笼问题的探讨,整理、收集古人所形成的解题方法;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上传平台,师生通过虚拟课堂进行交流,达到学习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运用信息技术的潜力,确保在学生的参与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3.结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下转变学习思维。虽然目前仍然存在许多的教学问题,在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弱化,教学课件质量不高,课堂互动沟通以及课堂拓展实践效果不佳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围绕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课堂建构,设计优质的教学资源,完善课堂交互过程,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样才能逐渐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学信息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兴泽.浅谈微课与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21.
[2]武毅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20(20):91-92.
[3]游岚.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名师在线,2020(20):92-93.
[4]张文宜.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灵动[J].数学教学通讯,2020(1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