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学困生转化

【作者】 周子芸

【机构】 (广西合浦县廉州镇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现代义务教育工作阶段的新数学课程,应强调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特点,让现代数学的基础教育面对全体中小学生,并做到“人人学有社会价值的现代数学”、“人人都能掌握必要的现代数学”、“各种各样的人在现代数学上取得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素质得到了提升。但如何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全面、积极地发展,从而具备成为新世纪合格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等生争优,也要帮助学困生进步。关心、改造学困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体现新课精髓,执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怎样转变这种学生,培育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转化的基础
  了不起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学困生正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或有的根本不想去学,所以学不深,也学不长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小学生兴趣强,求知欲旺,易于被新颖的事物所诱惑的优点,想方设法克服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与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形象具体之间的冲突,同时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激发学困生的思考热情,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观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上第六单元《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时,由于这一教学内容的定义较为抽象,因此小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插入了一个小游戏:在三分钟内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作品表达的内容是一个人身边最普通的东西,比如一张树叶、一架飞机等等。巡堂时,我发现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张鹏很快就剪好了,并且他剪的蝴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于是,我叫张鹏拿他的作品上讲台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都夸他剪得好,我顺势给张鹏封了个称号:“手工小能手”,张鹏的自豪溢于言表。然后,我拿出了自己剪的作品——一扇门:一边又高又大,另一边又矮又小;一副眼镜:一个眼眶大一个眼眶小;一件长裤:一条裤腿阔又长,一条裤腿狭又短。当学生们见到这三幅作品时,哈哈大笑。笑的原因不言而喻。这时我就乘胜追击,不断提出疑问,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显示日常生活中这三样东西应当是怎样的特征?你的艺术作品中的东西是不是具有这些特征?当运用剪纸艺术来表达这种东西时我们又可以采取哪些巧妙的办法,才能剪得又快又好呢?我看到了这堂课中像张鹏这样的学困生都是前所未有的认真、积极,他们的求知欲得到了很大地调动,学习气氛十分活泼,学生们在玩剪纸的活动中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性质。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中学,学中用,不仅没有觉得乏味,反而还兴趣盎然。这节课我采用活泼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直观教学方式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兴趣爱好。可想得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相当好,而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容易、学得轻松。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有不少的基本知识点,教师如果单纯知识教学会让学困生觉得很枯燥乏味,也常常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平常课堂中教师便可针对教学内容创造各种的教育情景,如将一个热点课题拿过来让学生进行探讨;或是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个小故事,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小故事当中;又或是尽量地提供实际的应用机会,让学生能够直接运用数学知识点、技巧,并学习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等。这样,学困生在承担有相应任务的游戏活动当中,能够不断增加认识,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又能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思维,增强学习能力。
  二、关注学习过程,是转化的保证
  学困生问题是我们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大难点,同时也是当前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最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困生问题相应加大。这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从课堂教学这个角度去挖掘比较重要,因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在课堂,向课内的40分钟要质量,是顺利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保证。
  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经过“听懂、学会、做对”这样一个过程。“懂”是指对基本的数学概念、规律、公式方法、基本原理等的掌握,它也是学会、做对的条件。我们的课堂上要特别重视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都听懂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基础的目标。而针对“学困生”要让他们听懂,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向下移,就要考虑课堂起点,从他们已经“懂”的课堂起点引出新知识点,充分利用学困生数学概念不清,数理关系、数理意义模糊等等的困惑,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实验、动手操作、深入探究,加深学困生对数学概念含义的理解,使学困生的数理意识进一步提高,数理关系和数理意义进一步理解,说理能力也进一步增强。然后,教师要在课堂分组合作交流、反馈环节,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将课堂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尤其注意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并适时提出:“对这个问题或这一步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等这样的提问。这样既是检查小组所探究的实际状况,也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情况。这样的安排,可以帮助学困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与此同时,课堂也是一种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过程,不仅充实活跃了课堂活动,也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气氛。
  学困生“听懂”了,还要“学会,做对”,这就是练习环节。练习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学困生厌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以及发挥学生智慧的重要途径。所以设计练习既要注重灵活多样、新奇好玩,同时又要由浅入深、难易适度,让学困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三、教给学习方法,是转化的关键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引导他们选择合适自身的方式,主动地进行学习。”教会小学生读书,并指导小学生通过掌握合理的方式而自主学习,已被当前教育部门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能的有效途径和有效举措。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非常关键,教给学困生学习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所在。
  1.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点在未讲授以前,就要求学困生仔细地查阅课本,以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是获取新数学知识点的最主要手段。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才能,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帯着教师细心设计的思考题去进行预习。如学习例题时,要学困生先明白例题中说了哪些内容,以及求解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告诉了什么条件,求什么,书上如何回答的,以及为何要如此回答,还有没有新的方法,要学生先把握这些问题,动脑思维,然后步步深入,学会利用现有的基础知识去自己探究出新的知识点。
  2.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有些学困生虽然对公式、性质、规律等背的挺熟练,但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却又无法落脚,不知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例如有这么一个例题,让学生求解“一个长方形花圃的周长是24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有些学困生对求周长、面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因为该题牵涉解题步骤多,学困生和很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学生求解时的思维方式。这道题教师可从周长和面积单位、图形形状、倍数、思维推理上这四个层次给学生进行解析,经教师的启发,学生可以按照其思想,捋清解题思路,并作出解答。有的学生也能迅速解决出:首先,知道周长,可以求出长和宽的和:24÷2=12(米);其次,知道长是宽的3倍,也就是说长相当于3个宽,那长加宽就相当于4个宽,则宽为:12÷(1+3)=3(米),长为:3×3=9(米);所以面积为:9×3=27(平方米)。
  3.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说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教师要注重归纳基本规律,在解答了每一个练习题之后,还要注重提出下列提问:(1)解本题用了什么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2)本题你是如何通过观察、联系、改变来实现转化的?(3)解本题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4)你做了和本题很相似的题目吗?它们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差别?等等,教师将这一连串的提问贯彻在解题各环节中,通过逐步完善提问,持之以恒,学困生对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能力就得以进一步增强,而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与发展。
  通过以上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效启迪了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困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困生更加喜欢学习,擅长学习,并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困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管理工作既是一项繁杂而又辛勤的劳动过程,又是一项艰苦而长久的管理工作,所以我们要有持久耐心培育学困生的思想准备,要用动态的目光重新审视学困生,继续开拓探索与前进,不断塑造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永胜主编著:《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版。
  [2]http://www.qiuwen.net/detail/8k0z25v0r.html?com=360《小学数学学习方法》。4/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