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面积教学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探讨

【作者】 赖朝辉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双龙镇玉带小学)


【正文】摘 要:几何是数学学习到一定阶段的“分支”。小学阶段涉及的几何知识属于平面几何内容,计算也多以周长、面积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易出错问题。本文就此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面积计算;常见错误;解决方法
  分析发现,在求解面积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图形的认识、高、垂直、周长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公式等相关内容。相比单纯的数字计算,图形面积问题包括了更多的知识要点。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套用公式解决问题,一旦求解内容发生变化,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从而出现计算错误。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应对措施。
  1、领悟公式推导过程,形成知识体系
  在多边形面积计算过程中,学生一般按照“惯性”套用公式进行计算,比如说: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h)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混淆到一起。这“1/2”之差,结果谬之千里。另外,在计算梯形面积公式的时候,因为梯形涉及的条件更多一些,学生未能深刻理解上底、下底之间的关系,或者理解不深刻。比如,“梯形面积为50cm?,其中上底为5cm,下底为9cm,求梯形的高?”此时,学生熟练于梯形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h÷2),但涉及到该题时,不会逆向思考,无法理顺上下底、高和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计算错误。由于这部分学生习惯于用已知条件(上底、下底、高)来计算梯形面积。对于变形的习题就无从入手了。
  再比如,“一个三角形比另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少了16cm?。已知条件,该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有很多学生也忽略了“1/2”这个关键点,未能考虑两者的倍数关系。这也凸显了只背诵公式,缺乏实战能力的问题。
  通过分析以上错误案例可以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关系密切。若学生无法区分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容易造成误判,一旦出现复杂一些的多边形问题,就容易出现计算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做好知识串联、对比,做到知识的有序连接。
  针对平行四边形,我们不能脱离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就是这两个基本图形的“变形”结果。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剪拼”的方式进行讲解,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将一侧的三角形与对应的另一侧拼接起来,就能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直观的角度去认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理解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
  我们在教学中容易发现这样的问题,一部分小学生计算图形面积时,还没认真读题就列出公式来。这种看似“反应迅速”的举动,反而容易为错误埋下伏笔。如果题目有稍稍改动,那么就会在题目与公式之间产生歧义,并影响到计算的准确性。即便学生在改错中发现问题,也还会在后续计算中发生同类错误。
  由此发现,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机械记忆能力也很强。但在“惯性”的作用下,容易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计算,从而降低了准确率。此外,图形面积计算多涉及到“变形”、合成、分解等情况,一旦发生一丝一毫的变化,就容易产生错觉,造成计算错误。另外,如果一些概念不清,比如,线段、对边、高等等,也容易出现错误。对此,教师应该从概念入手,让学生从图形的整体上把握知识要点。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图形面积计算中,必然离不开“高”。但如果某一图形未处在水平位置时,容易造成判断错误。学生在给水平方向的边画高时,则准确率非常高。因此,我们不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画图形的“高”。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混淆了平行、垂直等相关概念。由于未能厘清多边形的特征,造成频频失误。
  考虑到“高”的特殊性,我们要从画高开始抓起。从教学伊始就强化垂直线段的理解,并从其主要表现形式入手,为学生做好铺垫工作,通过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持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从计算角度来看,部分学生多次在计算时“折戟沙场”。而一些看似“低级”的错误,比如: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混淆,或者面积单位换算时出现的错误,都是“不能原谅”的错误。另外,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而出现“低级”错误,比如:混淆公里和里,或者混淆平方千米和公顷。一旦读错题,计算结果也必然是错误的。另外,受到题型复杂程度影响,有些学生也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由此增大了错误概率。
  就上述问题而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练习机会。针对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弄清楚,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如果存在理解问题,还要进行重复讲解。第二,使用纠错本。不同学生之间,错误点存在一定差异。一个纠错本能够记录自己的错题,并留作日后查阅,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总结
  总之,小学阶段涉及的图形问题相对简单,但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此外,图形问题属于初级几何知识,夯实这些知识点对于他们的日后成长大有裨益。我们应该梳理学生的错误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纠错。这样才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