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龚 琴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个环节,阅读教学通过读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是对语文这门学科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和培养。小学教师作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学习观的启蒙老师,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教学策略,快速提升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能力,同时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新课改是随着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而不断转变和进步的,在近几年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中经常出现的字眼和概念。就语文教学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要加强对学生们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们学习方法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们自身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认识。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还没有比较固定化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因而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将核心素养和学生们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语文学科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于其他学科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因而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下,教师就应当从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这三个角度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将教学和生活相联系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立足学情激发兴趣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小学生们的学习更多是从自身的兴趣产生的,因而了解学情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们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都不健全,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状态和思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大致上可以按照每两个年级为一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在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的时候,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童真童趣还比较浓厚,因而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泼水节的方式从感官上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在视觉的刺激下学生们能够欣赏泼水节所属的民族、举办形式,在了解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能够使他们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二、从编写体系优化阅读方式
就目前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来看,单元化和体系化的板块式目录和教学是语文教材的特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教学当中,群文阅读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和重视。这种群文阅读不仅与教材编写的主题和原则相一致,同时又能够将一个单元当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前后衔接与联系。这种模块化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们深入学习和探究同类型的文章,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和品鉴能力。而且群文阅读具有集中性的特点,也是目前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夯实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学生们需要在了解创作背景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领会艺术魅力,所以教师就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音频或者是将画作呈现在幻灯片上,在文化艺术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走近作者、走近艺术。而在群文阅读的方式下,学生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延伸和发展。
三、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们能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文习俗和思维方式。但是阅读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材当中,而是需要由课内到课外进行延伸。小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加之其更多是立足于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将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督促学生们从课堂走向课外,也才能够使他们的阅读实践与阅读教学更好地结合。比如在学习《恐龙的灭绝》的时候,其主要思想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人类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影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恐龙生存的环境、对于空间和食物的要求,其繁衍时期世界的状态。这样会使阅读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使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爱护动物,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和实践能力,通过与动物的信任引导出平等和谐社会环境的建设。
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即“教是了为不教”,也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在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教师在旁指引完善。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较于其它学科内容,语文学习内容比较复杂繁琐,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让其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自主学习,了解文章大意以及主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成为会学的人。例如:《荷花》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思路,对于荷花的描写涉及到哪些层面,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情感,荷花的寓意以及荷花所代表的品性,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文章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通过对一方面内容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思考,并且通过思考掌握文章的大意,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引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以及思考的主题,从而丰富学生阅读学习内容,同时提升学生阅读的最终效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学习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其后续文章的学习铺平道路,使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学习兴趣一直持续下去,继而推动他们主动探索语文综合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学生而言可谓是受益匪浅,最终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整合与拓展阅读内容
阅读并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和教材内容,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当中都需要的基础能力。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掌握和了解,不仅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素养,同时还不能帮助学生们进行系统化的阅读。因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对于阅读内容的整合和拓展,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对同类阅读内容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学习,同时还能够在延伸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就可以安排学生们分小组朗诵课文。之后再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挑选出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比如《人鱼公主》《皇帝的新装》等,让他们在课后进行阅读,并在下节课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并汇报他们所发现的安徒生的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又是通过怎样的描写表现出来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作者和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效课堂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不同层面分析当前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恰当的教学优化方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从多个层面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下教育改革理念,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不断创新,优化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学进步。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新课改是随着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发展而不断转变和进步的,在近几年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中经常出现的字眼和概念。就语文教学而言,其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要加强对学生们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们学习方法和语文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们自身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认识。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还没有比较固定化的学习方式和思维,因而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将核心素养和学生们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语文学科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于其他学科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因而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下,教师就应当从自主发展、文化基础和社会参与这三个角度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将教学和生活相联系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一、立足学情激发兴趣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小学生们的学习更多是从自身的兴趣产生的,因而了解学情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们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态度。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都不健全,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状态和思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大致上可以按照每两个年级为一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也需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在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的时候,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童真童趣还比较浓厚,因而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泼水节的方式从感官上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在视觉的刺激下学生们能够欣赏泼水节所属的民族、举办形式,在了解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能够使他们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二、从编写体系优化阅读方式
就目前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来看,单元化和体系化的板块式目录和教学是语文教材的特点。尤其是在高年级的教学当中,群文阅读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和重视。这种群文阅读不仅与教材编写的主题和原则相一致,同时又能够将一个单元当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前后衔接与联系。这种模块化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们深入学习和探究同类型的文章,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和品鉴能力。而且群文阅读具有集中性的特点,也是目前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夯实学生们的文化知识。学生们需要在了解创作背景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领会艺术魅力,所以教师就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音频或者是将画作呈现在幻灯片上,在文化艺术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走近作者、走近艺术。而在群文阅读的方式下,学生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延伸和发展。
三、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在阅读中学生们能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文习俗和思维方式。但是阅读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材当中,而是需要由课内到课外进行延伸。小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加之其更多是立足于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们将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督促学生们从课堂走向课外,也才能够使他们的阅读实践与阅读教学更好地结合。比如在学习《恐龙的灭绝》的时候,其主要思想是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人类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影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恐龙生存的环境、对于空间和食物的要求,其繁衍时期世界的状态。这样会使阅读更加具有针对性,也能使学生们在实际生活当中爱护动物,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和实践能力,通过与动物的信任引导出平等和谐社会环境的建设。
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即“教是了为不教”,也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其在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知识,教师在旁指引完善。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较于其它学科内容,语文学习内容比较复杂繁琐,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会学生阅读学习的方法,让其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自主学习,了解文章大意以及主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成为会学的人。例如:《荷花》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思路,对于荷花的描写涉及到哪些层面,深层次想要表达的情感,荷花的寓意以及荷花所代表的品性,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文章需要掌握的内容,教师通过对一方面内容的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思考,并且通过思考掌握文章的大意,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引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以及思考的主题,从而丰富学生阅读学习内容,同时提升学生阅读的最终效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学习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其后续文章的学习铺平道路,使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学习兴趣一直持续下去,继而推动他们主动探索语文综合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学生而言可谓是受益匪浅,最终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整合与拓展阅读内容
阅读并不仅仅停留在课堂学习和教材内容,阅读能力是所有学科当中都需要的基础能力。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掌握和了解,不仅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素养,同时还不能帮助学生们进行系统化的阅读。因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对于阅读内容的整合和拓展,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对同类阅读内容进行系统化、全面化的学习,同时还能够在延伸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就可以安排学生们分小组朗诵课文。之后再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挑选出安徒生的其他作品,比如《人鱼公主》《皇帝的新装》等,让他们在课后进行阅读,并在下节课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并汇报他们所发现的安徒生的童话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又是通过怎样的描写表现出来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作者和文章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效课堂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不同层面分析当前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恰当的教学优化方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从多个层面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真正落实核心素养下教育改革理念,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不断创新,优化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实现教学进步。